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6100元的“量子麵霜”,“黑科技”還是“講故事”?

謝藝觀 發布時間:2024-01-17 09: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7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最近,知名護膚品牌嬌蘭(lan) 攤上事了。由於(yu) 新推出的一款麵霜與(yu) 量子生物學搭上了邊,嬌蘭(lan) 因而遭到國外科學界的吐槽。

  用量子讓皮膚變“年輕”,這到底是“黑科技”還是在“講故事”?

  麵霜源自量子生物學?科學界坐不住了

  從(cong) 嬌蘭(lan) 官網介紹來看,Orchidée Impériale Gold Nobile(禦庭蘭(lan) 花金致煥采麵霜)是禦庭蘭(lan) 花全套護膚係列的最新增強版,源於(yu) 其對皮膚細胞量子生物學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的皮膚年輕化的美容途徑。

  中新財經記者在國內(nei) 某電商平台查詢發現,該麵霜50毫升一罐,在國外售價(jia) 650歐元,國內(nei) 售價(jia) 6100元,價(jia) 格僅(jin) 次於(yu) 嬌蘭(lan) 禦庭蘭(lan) 花臻蘭(lan) 麵霜黑金瓷罐版,後者售價(jia) 為(wei) 13300元。

  但由於(yu) 使用科學術語“量子”一詞,該款麵霜在國外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還引起科學界的關(guan) 注。

  “我聽到薛定諤、狄拉克和海森堡的屍體(ti) 在墳墓裏旋轉的聲音。”物理學家艾蒂安·克萊因 (Etienne Klein)對於(yu) 嬌蘭(lan) 的宣傳(chuan) 如此評價(jia) 。他提到的這三人,均為(wei) 量子力學理論物理學家。

  麵對在網絡上引發的爭(zheng) 議,嬌蘭(la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已注意到圍繞‘量子’一詞的使用存在的問題或混淆風險。嬌蘭(lan) 致力於(yu) 充分理解其信息和研究,因此決(jue) 定重新澄清,以消除任何歧義(yi) 。”

  但嬌蘭(lan) 並沒有就此放棄“量子”一詞,而是解釋說,“量子生物學領域是一個(ge) 新近且公認的科學研究領域”。據嬌蘭(lan) 介紹,其護膚係列“基於(yu) 應用於(yu) 皮膚細胞的量子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科學進展,並已得到證實”,還稱與(yu) 帕拉茨基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合作。

  但據《赫芬頓郵報》報道,該報聯係帕拉茨基大學的理學院時,他們(men) 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應。“我們(men) 無法影響產(chan) 品的商業(ye) 名稱在科學上完全沒有意義(yi) 的事實,”院長Martin Kubala(馬丁·庫巴拉)說,“這是我們(men) 必須與(yu) 商業(ye) 夥(huo) 伴解決(jue) 的問題,作為(wei) 一個(ge) 嚴(yan) 肅的研究機構,我們(men) 不希望看到這種宣傳(chuan) 。”

  記者注意到,雖然在嬌蘭(lan) 的法國官網上,仍舊留有關(guan) 於(yu) “量子生物學”的宣傳(chuan) ,但在嬌蘭(lan) 中國官網及某電商平台官方旗艦店宣傳(chuan) 頁麵上,已將其形容為(wei) “生物光子抗老科技”。

  打著‘量子+日用品’旗號的,多為(wei) 炒概念

  從(cong) 輿論來看,圍繞這款嬌蘭(lan) 麵霜,爭(zheng) 論的焦點主要是,量子能否運用到護膚品領域?

  早在2021年,中消協就提到,為(wei) 了迎合消費需求,市場上湧現出一些打著“高科技”“健康”等標簽的所謂“量子產(chan) 品”,吸引消費者購買(mai) ,如量子護膚品、量子保健品、量子美容儀(yi) 、量子鞋墊 、量子水杯、量子吊墜、量子內(nei) 褲等,“量子產(chan) 品”幾乎已經滲透到了所有常見的消費品領域。

  中消協指出,麵對層出不窮的所謂“量子產(chan) 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wei) 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唐世彪等專(zhuan) 家均表示,目前,量子科技主要應用於(yu)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由於(yu) 量子技術對試驗環境要求十分苛刻,所需經濟成本也比較高昂,還難以普遍應用於(yu) 民用領域,當前所有打著‘量子+日用品’旗號的,一般都是炒作概念、招搖撞騙。”

  中消協還提醒,當前市場上所謂的“量子產(chan) 品”名不副實,廣告中的神奇功效也涉嫌虛假宣傳(chuan) ,並敦促相關(guan) 經營者通過切實提高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來滿足消費者品質消費的需求,而不是通過“偽(wei) 科技”噱頭和虛假宣傳(chuan) 所打造的“海市蜃樓”來欺騙消費者。

  噱頭越大,賣得越貴?

  這次,嬌蘭(lan) 麵霜因在宣傳(chuan) 上太過“離譜”,引發國外科學界吐槽。但這些年,護膚品在營銷上哪個(ge) 不是噱頭十足,各種“科技成分”頻頻出現在廣告宣傳(chuan) 裏,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不上頭”。

  這廂,玻色因才剛被普及,那廂,孚波因、珍白因、聚光因、原初因……就被寫(xie) 在了廣告頁上,配以保濕、美白、提亮、抗老等宣傳(chuan) ,看起來很是“高大上”,價(jia) 格也越賣越貴。

  除了熱衷“炫成分”,在護膚界還流行“講故事”。於(yu) 是,喜馬拉雅山脈上“長滿”了各大品牌的珍貴成分,深海的巨藻能夠“化腐朽為(wei) 神奇”。

  而擁有滿滿噱頭的產(chan) 品,價(jia) 格上也頗為(wei) 不菲,動輒幾千上萬(wan) 的化妝品,讓“一盒麵霜抵得上兩(liang) 個(ge) 月工資”成為(wei) 現實。

  但宣傳(chuan) 一旦脫離實際,處罰也是難免的。此前,雅詩蘭(lan) 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就因發布含有“年輕指數+77%”“柔潤+17% 平滑+20% 透亮+15%”等內(nei) 容廣告的行為(wei) ,被罰款238.1671萬(wan) 元。

  雖然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化妝品市場,各大護膚品牌“搞噱頭”的出發點是為(wei) 了賣產(chan) 品,但一旦“過了火”,也容易傷(shang) 及自身。(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