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歐洲最大經濟體”易主? 西方“製俄”製了誰

發布時間:2024-01-18 08:55:00來源: 環球資訊廣播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視察該國遠東(dong) 地區時表示,雖然俄“受到全方位壓製和扼殺”,但按照購買(mai) 力平價(jia) 計算後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顯示,俄已超過德國成為(wei) 歐洲最大經濟體(ti) 和世界第五大經濟體(ti) 。

  這個(ge) 說法並非第一次出現。

  早在去年8月,普京在主持召開俄羅斯戰略發展和國家項目委員會(hui) 會(hui) 議時就表示,盡管西方對俄實施了製裁,且一直在唱衰俄經濟,但是俄羅斯包括工業(ye) 在內(nei) 的經濟實現了穩定增長,國家預算狀況也不存在風險。

  普京當時援引世界銀行發布的相關(guan) 數據強調,按照購買(mai) 力平價(jia) 計算,俄羅斯可能在2022年就已超過德國,躋身世界前五大經濟體(ti) 之列。

  “誰還敢說俄羅斯隻是個(ge) ‘加油站’”

  對於(yu) 俄方的說法,雖然一些西方輿論不無酸意地提出質疑,但也不得不承認,西方的製裁沒有對俄羅斯產(chan) 生太大經濟影響。

  卡內(nei) 基俄羅斯歐亞(ya) 中心學者亞(ya) 曆山德拉·普羅科彭科近日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采訪時就提到,盡管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製裁,但俄羅斯經濟依然保持了強勁,與(yu) 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背道而馳。

  這其中,最大的笑話就是所謂的石油限價(jia) 令。

  烏(wu) 克蘭(lan) 危機全麵升級後,為(wei) 了最大限度減少俄羅斯的能源收入,美西方國家從(cong) 2022年底開始,對俄海運出口原油設置了每桶60美元的價(jia) 格上限。

  可事與(yu) 願違。

  限價(jia) 令並沒讓俄羅斯蒙受預想的損失。很快,俄就將受製裁影響的石油出口全部轉向友好國家。

  歐洲商業(ye) 新聞網:美國主導的限價(jia) 行動已告失敗,幾乎沒有俄羅斯海運出口原油是以低於(yu) 60美元上限的價(jia) 格出售的。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近日接受采訪時說,根據俄財政部數據,2023年俄石油和天然氣產(chan) 業(ye) 收入達到約9萬(wan) 億(yi) 盧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合890多億(yi) 美元),大致與(yu) 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前的2021年水平相當。

  西方“石油政治”的荒謬不隻表現在對俄油的限價(jia) 上。

  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後,美國等國家多次威逼利誘沙特阿拉伯等歐佩克產(chan) 油國增加產(chan) 油量,以平抑俄石油遭西方禁運後暴漲的國際油價(jia) 。

  但為(wei) 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穩定以及自身利益,歐佩克與(yu) 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chan) 油國組成的“歐佩克+”多次宣布減產(chan) 原油。這也對俄石油出口起到了扶助作用。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裏耶夫日前表示,“歐佩克+”石油減產(chan) 協議已經給俄財政帶來了30萬(wan) 億(yi) 盧布的額外收入。

  穩定且豐(feng) 厚的能源收入,為(wei) 俄羅斯經濟向好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俄總統普京日前表示,鑒於(yu) 2022年俄羅斯經濟隻收縮了1.2%,遠低於(yu) 之前預測的收縮2.1%,2023年俄GDP增長率或將超過目前預測的3.5%,達到4%以上。

  與(yu) 此同時,能源之外的俄羅斯經濟部門也有不俗表現。

  普京近期在俄外貿銀行舉(ju) 辦的投資論壇上表示,在俄羅斯2023年全年的經濟增長中,基礎性非原料部門占比54%,貿易、餐飲等服務業(ye) 占比44%,僅(jin) 有2%的增長來自采礦業(ye) 。

  “現在,誰還敢說俄羅斯隻是一個(ge) 加油站?!”

  “大家都在高度懷疑地看待西方體(ti) 係”

  反觀西方,意在“削弱俄羅斯”的加碼製裁不僅(jin) 遠未取得預期效果,還讓自己陷入由製裁助長的高通脹漩渦,至今難以自拔。

  特別是迄今已對俄發起12輪製裁的歐盟,更是在能源危機中成為(wei) 了最大輸家。

  標普全球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去年12月歐元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wei) 44.4,連續第18個(ge) 月處於(yu) 收縮區間,仍明顯低於(yu) 50的榮枯線。

  有分析認為(wei) ,歐元區經濟目前或已陷入衰退,而且看不到任何有望立即反彈的跡象。

  其中,傳(chuan) 統上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嚴(yan) 重的德國首當其衝(chong) 受到“製裁回旋鏢”的傷(shang) 害。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地時間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受高通脹、高利率和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2023年德國GDP比上年下降0.3%,處於(yu) 衰退狀態。

  不少經濟專(zhuan) 家分析稱,德國受能源危機的影響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大,因為(wei) 工業(ye) 在德國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而且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遠高於(yu) 其他歐洲國家。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裏茨·舒拉裏克指出,德國近幾十年來下了幾大“賭注”,包括押注俄羅斯天然氣將一直是德國工業(ye) 的廉價(jia) 能源,以及押注美國會(hui) 一直確保歐洲無安全之憂。但現在看來,德國全都賭輸了。

  對於(yu) 歐洲盲目隨美起舞,俄羅斯不止一次發出警告:不要將自己的戰略自主權拱手讓人。

  日前,俄總統普京會(hui) 見楚科奇自治區民眾(zhong) 時再次強調,俄羅斯能夠自給自足,盡管受到製裁,國家經濟仍在增長;而歐盟國家卻正在經曆“困難時期”。

  “事實證明他們(men) 更依賴我們(men) ,而不是我們(men) 更依賴他們(men) ”。

  英國劍橋大學王後學院院長、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裏安日前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指出,盡管受到高壓製裁,俄羅斯仍設法保持了對外貿易關(guan) 係,並沒有因為(wei) 與(yu) 烏(wu) 克蘭(lan) 的衝(chong) 突而被孤立。

  “隨著西方製造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越來越多的國家決(jue) 定在西方主導的秩序之外另辟蹊徑。世界各國除聽命西方之外別無選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埃裏安認為(wei) ,對於(yu) 西方而言,2023年是“災難性的一年”,而2024年看來也不會(hui) 好。現在,“大家都在以極大的懷疑態度看待西方體(ti) 係”。

  (來源:環球資訊廣播)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