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國別人權審議工作組在1月23日瑞士日內(nei) 瓦舉(ju) 行的會(hui) 議上對中國的人權記錄進行第四輪審議。國別人權審議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的常規機製,以四年半為(wei) 間隔周期。在本輪審議之前,我國根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有關(guan) 決(jue) 議提交了《國家人權報告》,充分闡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和理念,展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ti) 舉(ju) 措,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回顧曆史,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不懈追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立足人權保障的深厚實踐,放眼全球人權治理體(ti) 係變革,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形成係統完備、特色鮮明的當代中國人權觀。中國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持續製定和實施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主要大國,堅持以係統性思維謀劃人權建設,人權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
生存權發展權保障更加充分。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人們(men) 為(wei) 了能夠“創造曆史”,必須能夠生活。在前後相續的曆史進程中,當代中國人權觀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人權觀,堅持以生存權和發展權為(wei) 首要的基本人權,創造性提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重要論斷,不斷推動以發展促進人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國脫貧攻堅戰的全麵勝利,作為(wei) 自第三輪審議以來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之一,不僅(jin) 曆史性地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而且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立的減貧目標,具有深遠的世界曆史意義(yi) 。通過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分配製度、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健全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國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充分保障,成為(wei) 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模範樣板,在聯合國人權多邊平台獲得全球南方國家廣泛讚賞。
全體(ti) 人民各項權利協調增進。人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協調增進全體(ti) 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hui) 、文化、環境權利,努力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當代中國人權觀的重要內(nei) 容。自第三輪審議以來,我國開創性探索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的教育文化權利保障更加廣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不僅(jin) 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而且更加注重教育公平。2022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3303個(ge) ,群眾(zhong) 文化機構45623個(ge)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完善。在生態文明立法中,堅持將公眾(zhong) 參與(yu) 作為(wei) 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yu) 權和監督權。各項權利協調增進的成功實踐,顯著增強我國人權話語權。2023年3月17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五十二屆會(hui) 議上,中國代表70多個(ge) 國家就《世界人權宣言》通過75周年作共同發言,提出經社文權利、發展權與(yu) 公民政治權利相輔相成,應予以同等重視、平衡推進,贏得多方積極認同。
平等共享人權原則廣泛實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權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是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享有的普惠性人權。”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寫(xie) 道:“一個(ge) 人的發展取決(jue) 於(yu) 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在現代社會(hui) ,不可孤立理解人與(yu) 人之間的社會(hui) 關(guan) 係。少數民族、婦女、兒(er) 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ti) 的權益保障,不僅(jin) 與(yu) 個(ge) 體(ti) 尊嚴(yan) 緊密相關(guan) ,而且關(guan) 乎時代境況與(yu) 人類整體(ti) 尊嚴(yan) 。當代中國人權觀始終堅持平等共享人權,既強調公平享有人權,又基於(yu) 實質正義(yi) 理念,加強對特定群體(ti) 權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護。例如,2022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具體(ti) 化,進一步明確國家責任。據統計,高等教育本專(zhuan) 科、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占比超過男生,女性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與(yu) 此同時,通過製定國家戰略,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兒(er) 童權利、老年人權利、殘疾人權利等也得到充分保障。維護個(ge) 體(ti) 尊嚴(yan) ,平等共享人權,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的特色名片。
人權法治保障水平全麵提升。堅持依法保障人權,是當代中國人權觀的重要特征。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xie) 入憲法之中,20年來,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已轉化為(wei) 法治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ge) 環節。2023年立法法的修訂,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wei) 一項明確的立法原則,促進良法製定。在第三輪審議之後,我國先後製定了民法典、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等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的新法律,為(wei) 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製奠定堅實法律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關(guan) 於(yu)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確定的130餘(yu) 項改革舉(ju) 措已基本完成。監察體(ti) 製改革的深入推進,持續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製約,實現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各級政府充分運用數字化方式,建立公共服務平台,將行政便民的公共服務理念,落實為(wei) 廣泛充分、真實具體(ti) 、有效管用的人權實踐。
為(wei) 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德之所在,天下歸之。在全球化時代,發展人權已成為(wei) 全人類的共同事業(ye)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是當代中國人權觀的重要理念。我國自第三輪審議以來,一方麵本著開放透明、認真負責的態度,加入《馬拉喀什條約》等人權條約,積極參加履約審議,另一方麵,基於(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大國擔當,不斷促進全球人權合作交流,推動世界人權事業(ye) 發展進步,為(wei) 全球人權治理作出中國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產(chan) 生深遠影響。2023年7月14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五十三屆會(hui) 議再次通過中國提交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jue) 議,充分彰顯中國智慧的實踐可行性。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國別人權審議僅(jin) 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上的一個(ge) 曆史節點,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ye) 已提交優(you) 異答卷。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將繼續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弘揚和踐行當代中國人權觀,推動人權事業(ye) 全麵發展,與(yu) 各國攜手共同譜寫(xie) 世界人權事業(ye) 新篇章。
(作者為(wei) 華東(dong) 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