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共享機遇 共築夢想

劉軍國 發布時間:2024-01-23 08:5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集卡車駛入義(yi) 烏(wu) 綜合保稅區。

  本報記者 劉軍(jun) 國攝

  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外國客商在二區垂直展采購小家電。

  吳峰宇攝

  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外國客商正在洽談業(ye) 務。

  本報記者 劉軍(jun) 國攝

  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外國客商正在選購小商品。

  章勇濤攝(影像中國)

  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外國客商忙著選購工藝飾品。

  楊梅清攝(影像中國)

  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一區航拍圖。

  吳峰宇攝

  新年伊始,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洋溢著年節的喜慶氛圍。放眼望去,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前來采購的各國客商人來人往,很多商戶迎來外貿首單。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浙江義(yi) 烏(wu) 市進出口總值達5221.2億(yi) 元,首次突破5000億(yi) 元大關(guan) ,同比增長18.1%。據義(yi) 烏(wu) 海關(guan) 統計,預計春節前每天約有1000多個(ge) 集裝箱卡車從(cong) 義(yi) 烏(wu) 港海關(guan) 監管場地前往寧波、上海口岸,通過海運方式運抵全球。

  隨著中國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著“世界小商品之都”之稱的義(yi) 烏(wu) 打開了一扇融通中國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據統計,每年到義(yi) 烏(wu) 采購的境外客商超過56萬(wan) 人次,有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wan) 名境外客商常駐義(yi) 烏(wu) ,他們(men) 在這裏找到了熱愛的事業(ye) ,實現了自己的職業(ye) 夢想,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和發展。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外國客商,聽他們(men) 講述自己在義(yi) 烏(wu) 的奮鬥故事。

  喀麥隆籍商人埃馬紐埃爾——

  “一片充滿生機與(yu) 活力的創業(ye) 熱土”

  走進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貨品琳琅滿目,客商穿梭其中。在這個(ge)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210萬(wan) 種小商品銷往全球2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帶動210萬(wan) 家中小微企業(ye) 發展,關(guan) 聯著3200萬(wan) 人的就業(ye) 。

  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對麵的辦公樓裏,42歲的喀麥隆籍商人埃馬紐埃爾正在處理一批光伏設備訂單,這些設備將在不久後運往他的家鄉(xiang) 喀麥隆。

  2013年,埃馬紐埃爾來到義(yi) 烏(wu) 的一所學校做英語老師。在跟學生家長交流時,他發現很多家長都在從(cong) 事小商品貿易工作。感受到這座城市濃厚的商業(ye) 氛圍和巨大的機遇,2016年,埃馬紐埃爾開始專(zhuan) 職從(cong) 事外貿行業(ye) ,將許多中國產(chan) 品賣到喀麥隆,“從(cong) 化妝品到小家電,中國產(chan) 品物美價(jia) 優(you) ,很受歡迎,訂單量每年都在上漲。”埃馬紐埃爾說。

  最近,埃馬紐埃爾又開始關(guan) 注新能源產(chan) 品。“喀麥隆一些地方存在電力短缺、供電不穩的問題,很多當地人希望我能在中國找到合適的產(chan) 品。”為(wei) 此,他把目標瞄準了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的新能源產(chan) 品市場,尋找到一些適合喀麥隆的光伏設備。“中國的新能源產(chan) 品性能可靠、性價(jia) 比高,產(chan) 品品類覆蓋領域廣泛。”埃馬紐埃爾表示,大到醫療機構,小到禽畜養(yang) 殖場,中國光伏設備供應的電力有助於(yu) 滿足當地民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的用電需求。

  近年來,義(yi) 烏(wu) 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讓外商在義(yi) 烏(wu) 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自2023年初實施《義(yi) 烏(wu) 市優(you) 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涉外服務十項舉(ju) 措》以來,義(yi) 烏(wu) 持續加大涉外信息發布共享,為(wei) 符合條件的外國人簽發2—5年的居留許可,並推動實現投資類外國人注冊(ce) 企業(ye) 、工作、居留“一件事”辦理。日益提升的營商環境,讓包括埃馬紐埃爾在內(nei) 的許多外國客商堅信,義(yi) 烏(wu) 未來還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便利的基礎設施、專(zhuan) 業(ye) 成熟的小商品市場、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埃馬紐埃爾看來,“外國人在義(yi) 烏(wu) 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方便了,這裏是一片充滿生機與(yu) 活力的創業(ye) 熱土。”事業(ye) 越來越好,他和家人也把家安在了義(yi) 烏(wu) 。“我們(men) 都非常喜歡義(yi) 烏(wu) ,這裏就是我們(men) 的家。未來,我將繼續紮根義(yi) 烏(wu) ,把生意越做越紅火。”埃馬紐埃爾說。

  馬來西亞(ya) 籍商人郭集福——

  “每個(ge) 創業(ye) 者都能找到實現夢想的舞台”

  今年49歲的郭集福來自馬來西亞(ya) 。來中國前,他在馬來西亞(ya) 經營一家書(shu) 店,主要銷售圖書(shu) 、文具、運動器材等文體(ti) 用品。上世紀90年代,在與(yu) 朋友聊天時,郭集福第一次聽說中國義(yi) 烏(wu) ,那裏“市場非常大,能找到各種各樣的小商品”。聽到的次數多了,郭集福就萌生了去義(yi) 烏(wu) 看看的想法。

  1999年,郭集福第一次來到義(yi) 烏(wu) 。一到第四代小商品市場——篁園市場,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當時的篁園市場總規模達到12.8萬(wan) 平方米,攤位超過1.4萬(wan) 個(ge) ,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小商品專(zhuan) 業(ye) 批發市場。“這麽(me) 多人,這麽(me) 多商品!大家來來往往,買(mai) 貨發貨,人氣興(xing) 旺,很是熱鬧,各種產(chan) 品的價(jia) 格也很是實惠。”郭集福回憶說,本來隻是想著到義(yi) 烏(wu) 看一看,最後忍不住采購了一個(ge) 貨櫃的各式小商品。“這些商品帶回馬來西亞(ya) 後,兩(liang) 天就售罄了!”

  此後,郭集福每年至少要來義(yi) 烏(wu) 6次,每次采購六七十萬(wan) 元各類商品。在頻繁往返於(yu) 中國和馬來西亞(ya) 之間的幾年裏,他感受到義(yi) 烏(wu) 市場濃濃的商機,也見證了義(yi) 烏(wu) 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義(yi) 烏(wu) ,每個(ge) 創業(ye) 者都能找到實現夢想的舞台。”郭集福說。2004年,郭集福在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租下80平方米的商鋪,開始常駐義(yi) 烏(wu) ,經營水晶裝飾品。“義(yi) 烏(wu) 是從(cong) 事進出口貿易的理想之地,守在店裏就有全球客商上門。”郭集福說,依托義(yi) 烏(wu) 市場的全球輻射力和完整生產(chan) 鏈,他們(men) 將從(cong) 巴西進口的水晶加工成裝飾品,賣給全球500多家品牌的珠寶商。

  近年來,義(yi) 烏(wu) 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出口貿易越來越便捷。“企業(ye) 不斷壯大,離不開中國優(you) 越的營商環境,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郭集福說,義(yi) 烏(wu) 既宜業(ye) ,又宜居。這些年,越來越多外商來此尋找機會(hui) ,還有不少外商將家人接到義(yi) 烏(wu) 生活。

  事業(ye) 發展越來越好,郭集福也希望自己能為(wei) 這座城市做些什麽(me) 。2015年6月,義(yi) 烏(wu) 世界商人之家成立,郭集福成為(wei) 旗下公益俱樂(le) 部負責人。在他的帶動下,來自馬來西亞(ya) 、約旦、蘇丹、敘利亞(ya) 等國的許多客商也紛紛加入。成立以來,俱樂(le) 部開展了助貧、助學、助老、無償(chang) 獻血等各類公益活動百餘(yu) 場,直接受益千餘(yu) 人。從(cong) 創業(ye) 者到公益人士,十幾年來,郭集福在義(yi) 烏(wu) 繪就了一幅豐(feng) 富多彩的人生畫卷。“義(yi) 烏(wu) 成就了我,讓我有平台和機會(hui) 創業(ye) ,事業(ye) 發展得越來越好。未來,我要更積極地回報這座城市。”郭集福飽含深情地說。

  約旦籍商人穆罕奈德——

  “這座城市讓我夢想成真”

  緊鄰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的稠州北路上,有一家“網紅”阿拉伯餐廳——貝迪餐廳。餐廳老板穆罕奈德來自約旦,他向記者解釋餐廳名字的由來,“‘貝迪’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我家’——請客人來我家吃飯,希望大家來就餐有回家的感覺。”

  “選擇義(yi) 烏(wu) 是明智的。”回憶起自己與(yu) 中國結緣的經曆,穆罕奈德如是說。2000年,20歲出頭的穆罕奈德來到中國廣東(dong) ,在叔叔的餐館裏打工。此後,穆罕奈德與(yu) 一位安徽姑娘喜結連理,成為(wei) “中國女婿”。“從(cong) 朋友處得知,義(yi) 烏(wu) 有不少來自中東(dong) 和阿拉伯國家的客商,但有中東(dong) 特色的餐館卻不多。”穆罕奈德認為(wei) 這是極好的商機,便決(jue) 定和妻子一起到義(yi) 烏(wu) 創業(ye) 。“一直以來,我的夢想是自己創業(ye) 。中國有很好的創業(ye) 環境,我有信心做成一番事業(ye) 。”

  初到義(yi) 烏(wu) ,穆罕奈德便被當地的開放包容、人們(men) 的熱情好客深深吸引。夫妻倆(lia) 的第一家餐廳就開在外商雲(yun) 集的稠州北路一帶,名字叫“花”,寓意幸福之花。在夫妻倆(lia) 的用心經營下,餐廳名氣越來越大,顧客越來越多,餐廳需要擴建,穆罕奈德便在離義(yi) 烏(wu) 國際商貿城更近的繁華路段,租下了3層共1000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400人就餐的新場地。一番精心設計、裝修後,2018年3月,貝迪餐廳正式營業(ye) 。

  菜品味道正宗,少不了地道原材料的功勞。每隔一段時間,穆罕奈德就會(hui) 去義(yi) 烏(wu) 中國進口商品城采購橄欖油、長粒米等原材料。“從(cong) 前,我要托朋友從(cong) 國外將這些原材料帶到義(yi) 烏(wu) ,或者到上海、廣州等城市采購。現在,我們(men) 在義(yi) 烏(wu) 當地就能很方便地買(mai) 到各種進口商品,價(jia) 格也實惠。”穆罕奈德感歎道,通過海運、空運等運輸方式,如今的義(yi) 烏(wu) 實現了“賣全球、買(mai) 全球”。

  規劃經營策略、吸納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創新……穆罕奈德為(wei) 餐廳經營傾(qing) 注了心力,也正是這份用心讓貝迪餐廳廣受好評。目前,貝迪餐廳有300多道菜品供客人選擇,120名員工中有10名來自黎巴嫩、敘利亞(ya) 等國的外籍廚師,是穆罕奈德專(zhuan) 門從(cong) 阿拉伯國家招聘而來。“大家在義(yi) 烏(wu) 工作開心,生活舒心,日子越來越好。”穆罕奈德說。

  20多年間,穆罕奈德見證了義(yi) 烏(wu) 的快速發展。“我愛義(yi) 烏(wu) ,這座城市讓我夢想成真。”穆罕奈德說,在義(yi) 烏(wu) ,隻要努力,就能找到許多發展機會(hui) 。如今,穆罕奈德正在為(wei) 餐館擴建忙碌著,他計劃再開一家分店。“我和家人會(hui) 一直紮根義(yi) 烏(wu) ,繼續為(wei) 美好生活努力打拚。”穆罕奈德說。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