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已經醞釀了半年多。去年6月,歐盟委員會(hui) 出台“歐洲經濟安全戰略”,提出包括針對對外投資進行篩選和實施出口管製在內(nei) 的一係列“去風險”措施。“歐洲動態網”報道稱,“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出台之際,歐盟一直在努力擺脫對第三國的嚴(yan) 重依賴,以防威脅其經濟安全。“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的草案寫(xie) 道:“該一攬子計劃提出了加強歐盟工具箱的綜合方法,以減輕與(yu) 歐盟境內(nei) 外國投資、對外投資、軍(jun) 民兩(liang) 用產(chan) 品相關(guan) 的風險,並加強科研安全”。
根據“歐洲動態網”看到的草案,“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將提出5項新舉(ju) 措,包括修訂外國直接投資(FDI)審查規定,要求所有歐盟國家審查外國投資,以確定它們(men) 是否構成安全風險;規範對外投資,要求歐盟成員國審查歐洲私營企業(ye) 的海外投資,以防止敏感技術轉移;一項新達成協議的反脅迫工具,該工具預計將對“經濟脅迫”采取貿易對策;對影響歐盟安全的軍(jun) 民兩(liang) 用技術進行出口管製,歐盟委員會(hui) 將提出幾個(ge) 方案,以促進具有軍(jun) 民兩(liang) 用潛力的相關(guan) 技術的研發,如無人機和衛星;歐盟委員會(hui) 還提議,歐盟成員國應該提出建議、采取措施,加強歐盟和國家層麵的科研安全。
報道稱,雖然中國在上述計劃中隻被提及一次,但這套新工具應該放在中歐關(guan) 係的背景下看待。2023年年初,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自那以來,“去風險”已成為(wei) 歐盟對華政策的關(guan) 鍵詞。但歐盟成員國在如何采取行動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一些國家不願與(yu) 中國展開貿易戰。路透社報道稱,歐洲審計團去年12月表示,歐盟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存在盲點,因為(wei) 一些歐盟成員國不進行審查。在2020年至2022年向歐委會(hui) 報告的886個(ge) 投資案例中,92%來自法、德、意、西等6個(ge) 國家,其餘(yu) 8%來自9個(ge) 國家,另有12個(ge) 國家要麽(me) 沒有審查要麽(me) 沒有報告。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wei) ,關(guan) 於(yu) 投資和出口管製的決(jue) 定權掌握在歐盟成員國手中。但鑒於(yu) 中美貿易關(guan) 係日益緊張,俄烏(wu) 衝(chong) 突給歐元區經濟帶來壓力,布魯塞爾認為(wei) 需要加強歐盟內(nei) 的合作。但一名歐盟外交官在談到“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時表示:“歐盟急需改進以協調的方式保護其重要經濟利益的方式,但成員國仍將非常謹慎,以防歐盟委員會(hui) 越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趙永升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cong) 馮(feng) 德萊恩提出對華“去風險”,到去年6月推動出台“歐洲經濟安全戰略”,再到計劃本周發布“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這“三部曲”可謂“步步為(wei) 營”:“歐洲經濟安全戰略”寫(xie) 明歐盟要采取11大舉(ju) 措,旨在達到去年年初提出的“去風險”目標;而計劃出台的“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實際上是對“歐洲經濟安全戰略”打的一個(ge) “補丁”。
趙永升表示,雖然計劃草案中提及中國的次數不多,但顯而易見主要針對中國。該計劃將對中歐產(chan) 生多領域的負麵效應,尤其對貿易、投資和技術交流造成一定的衝(chong) 擊。在此背景下,中國要利用好歐盟認為(wei) 其對華具有“反向優(you) 勢”的領域,可以加大在歐投資和擴大與(yu) 歐合作,如工業(ye) 設備、航天器和發射裝置等領域。同時,對歐委會(hui) 認為(wei) “嚴(yan) 重依賴”中國的領域和產(chan) 業(ye) ,例如光伏,要進一步下功夫。一些中資企業(ye) 已經在中東(dong) 歐國家設廠成功,可以進一步探索在歐洲其他地區與(yu) 當地企業(ye) 和資本加強產(chan) 業(ye) 合作。
此前,中國領導人在會(hui) 見馮(feng) 德萊恩時指出,中方願進口更多適銷對路的歐盟產(chan) 品,也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chan) 品對華出口限製,雙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歐貿易更平衡發展。中國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願與(yu) 歐方共同遵守自由貿易、公平競爭(zheng) 、開放合作等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