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陽1月21日電 題:台青打造兩(liang) 岸融合美食
作者 周燕玲 蒲文思
當台灣菜遇上貴州菜,會(hui) 碰撞出怎樣的滋味?致力於(yu) 融合兩(liang) 岸美食的台青邱智良,正在將台灣味道與(yu) 貴州食材、貴州口味相結合,打造酸辣鮮香的融合創意菜。
圖為(wei) 台青邱智良的新餐館。周燕玲 攝
1月21日,邱智良在貴陽開的“寶島阿嬤”台灣私房菜餐廳轉型為(wei) “良叔有黔”融合創意菜餐館,開始對外試營業(ye) 。
“新店麵積比原來大了200平方米,位置更好,菜品也更豐(feng) 富。”邱智良介紹,傳(chuan) 統的台灣菜比較清淡且偏甜,而貴州人喜食酸辣,所以餐廳推出的台灣融合創意菜降低甜度,將酸辣元素適當融入。
台式酸辣湯羹、麻辣鴨血肥腸豆腐鍋、辣子鮮蝦、台灣炒山蘇、台灣筍幹扣肉、古早味五柳魚、新竹炒米粉……邱智良的新餐館,不僅(jin) 有適合貴州人口味的融合創意菜,也有許多台灣傳(chuan) 統菜。
“還想把台灣的食材與(yu) 貴州的口味進行融合,像豆腐魚就做成麻辣豆腐魚,但用海魚來做,所以是不一樣的口味。”邱智良說,也在嚐試用貴州的折耳根與(yu) 台灣口味結合,做出大眾(zhong) 能接受的新菜品。
1月21日,台青邱智良新餐館製作的辣子鮮蝦。 周燕玲 攝
在邱智良看來,隻有融合發展,路才會(hui) 越來越寬廣。
2024年是邱智良來貴陽第14個(ge) 年頭,最開始他和家人從(cong) 事服裝貿易,因母親(qin) 做得一手好菜,7年前他與(yu) 母親(qin) 開了“寶島阿嬤”餐廳,因菜肴獨特地道,不僅(jin) 收獲一批“吃貨”粉絲(si) ,還成為(wei) 在當地打拚的台灣青年“食堂”。
因發展所需,邱智良2023年開始選址開新店,最終他把新店位置確定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剛來貴陽時這裏還是一片黃土,現在是貴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我從(cong) 老城區小店搬到這裏,也是跟著貴陽在進步和發展。”
圖為(wei) 貴州雷山黑毛豬製作的台灣香腸以及阿裏山鹹豬肉等拚盤。周燕玲 攝
為(wei) 了讓新店順利開張,邱智良特意聘請了台灣名廚邱益萬(wan) 擔任餐館大廚,研發台灣與(yu) 貴州的融合創意菜。此外,店裏的廚師長,也是他從(cong) 台灣聘請過來的,希望讓更多人品嚐“台灣味道”。
除了開餐館,邱智良也積極推介貴州的“山貨”。目前他正在將貴州原生態黑毛豬與(yu) 台灣工藝相結合,製作台灣香腸和阿裏山鹹豬肉,助推“黔貨”出山。
在大陸創業(ye) 十餘(yu) 年,邱智良不僅(jin) 見證了大陸的發展,也享受諸多惠台政策帶給生活上的便捷和創業(ye) 上的支持。2022年,他領到了貴州首張台灣居民個(ge) 體(ti) 工商戶營業(ye) 執照,“有了它,我可以開分店讓更多人吃到台灣美食。”
邱智良說,大陸落實台胞同等待遇既給台青帶來發展機遇,也讓台青更好地融入大陸並紮根下來。
如今,邱智良已把家安在了貴陽,兩(liang) 個(ge) 孩子也在貴陽上學。“人們(men) 會(hui) 不自覺找到與(yu) 家鄉(xiang) 相似的地方停留下來,山城貴陽和我的家鄉(xiang) 台灣苗栗很相似,時常讓我想起兒(er) 時的記憶。”
從(cong) “寶島阿嬤”到“良叔有黔”,從(cong) 台灣私房菜到黔台融合創意菜,邱智良希望通過美食為(wei) 台灣和貴州架起溝通橋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