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7日,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法國突破冷戰思維的束縛,在西方大國中獨樹一幟,率先與(yu)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成為(wei) 當時西方社會(hui) “石破天驚”的大事件。時至今日,中法關(guan) 係走過了一個(ge) 甲子,60年風雨兼程、60年求同存異、60年守望相助,雙邊關(guan) 係整體(ti) 上以保持高度政治互信為(wei) 基礎,務實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成就卓著。
中法關(guan) 係保持高水平政治互信
中法關(guan) 係的良好政治基礎以1919年起的留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為(wei) 開端。1919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前夕,中國大地掀起了一股赴法國勤工儉(jian) 學熱潮,近兩(liang) 千名胸懷救國夢的中國進步青年陸續遠渡重洋、負笈法蘭(lan) 西,探索救國方向、思想、道路,並接受共產(chan) 主義(yi) 啟蒙。期間,湧現出周恩來、鄧小平等一批傑出的革命者,他們(men) 接觸到馬列主義(yi) 的真諦,推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為(wei) 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留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是一場對中國曆史影響深遠的事件,亦為(wei) 中法關(guan) 係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至今日,中法關(guan) 係保持高度政治互信,交流機製豐(feng) 富密切。中法元首之間的互訪、通話數量在中國與(yu) 西方大國中保持較高水平。雙邊對話協調機製豐(feng) 富,中法戰略對話、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人文交流對話每年定期召開,推動各領域合作走深走實,走在大國關(guan) 係前列。
高科技大項目務實合作平穩推進
與(yu) 德國、日韓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聚在機械、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領域不同,法國得益於(yu) 其戰後實施的產(chan) 業(ye) 政策,工業(ye) 、軍(jun) 工、科技體(ti) 係自成一體(ti) ,在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法國外交基於(yu) 獨立自主的傳(chuan) 統,奠定了中法關(guan) 係在務實合作領域的特殊地位,特別是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合作領域。
法國是對華投資和在華建合資企業(ye) 最早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ge) 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第一個(ge) 同中國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的西方國家、第一個(ge) 同中國開辟直航航線的西方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法國便支持中國建設遼陽石化、武漢和廣東(dong) 的汽車項目,中法合資建立了天津“王朝”葡萄酒等標誌性項目。21世紀以來,中法產(chan) 業(ye) 合作進入快車道。中法核電合作在大亞(ya) 灣核電站的基礎上,相繼建設了嶺澳核電站一期、引進法國EPR三代核電技術的台山核電站。
科技含量高是中法合作的一大亮點。自1978年中法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開啟了一係列重大科技創新合作,在聯合實驗室、航空、航天、新發傳(chuan) 染病防控、高新區與(yu) 競爭(zheng) 力集群、電動汽車、信息技術、腸道元基因組、生態環境、國際大科學裝置等多個(ge) 領域合作成效顯著。
未來合作前景廣闊
在雙邊務實合作走深走實的同時,雙方積極開展全球治理協調,捍衛多邊主義(yi) 。中、法同屬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和獨立自主大國,麵對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共同捍衛多邊主義(yi) ,維護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和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支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合作,就二十國集團(G20)、國際糧食能源安全等加強溝通協調,擴大在非洲等地區三方合作,就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開展對接、探討合作。
近年來,中法關(guan) 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中國是法國在亞(ya) 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貿易夥(huo) 伴。60年間,中法雙邊貿易額增長了800多倍,達到2022年的812億(yi) 美元,雙向投資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法國在華累計設立企業(ye) 超過6000多家,投資存量達180多億(yi) 美元。雙方在核能、航空、農(nong) 業(ye) 、環保、能源、文化、旅遊、教育等領域均取得可見的務實合作成果。此外,法國綠色發展、可再生能源轉型對華合作需求日益迫切,為(wei) 深化雙邊務實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雙方應進一步延續中法關(guan) 係積極、健康、向上的主基調,推動中法合作取得新成果,帶動中法兩(liang) 大力量更好應對全球性挑戰。
(作者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