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在吉爾吉斯斯坦舉(ju) 辦的“小狐狸”夏日圍棋節暨伊塞克湖杯夏季國際圍棋錦標賽現場。
2023年12月,在浙江衢州舉(ju) 辦的國際兒(er) 童友好業(ye) 餘(yu) 圍棋邀請賽現場。
以上圖片均為(wei) 中國圍棋協會(hui) 提供
2023年12月7日至10日,2023年傳(chuan) 統體(ti) 育國際交流大賽圍棋項目在雲(yun) 南曲靖舉(ju) 行,62位海內(nei) 外選手以棋會(hui) 友,感受中國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的魅力,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融通。在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璀璨寶庫中,圍棋因曆史悠久、智慧深邃在世界範圍內(nei) 備受推崇。
近年來,伴隨中國與(yu) 世界的文化聯係日益緊密,圍棋逐漸從(cong) 東(dong) 亞(ya) 走向世界各地,成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ti) 和增進友好交往的平台。可以說,這項精妙的技藝不僅(jin) 給各國選手提供了智力較量的競技場,亦扮演著跨越國界的文化使者角色。
圍棋文化源遠流長
自誕生之初,圍棋便承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其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在古代,圍棋與(yu) 古琴、書(shu) 法、繪畫並稱為(wei) “君子四藝”,起初在宮廷和士大夫間廣受喜愛,於(yu) 唐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明清時期走向民間,成為(wei) 男女老少皆宜的遊藝項目。明朝詩人沈鍊在《詠圍棋》中所言“日月枰中轉,山河掌上移”,形象體(ti) 現了圍棋博大精深的博弈思維。
從(cong) 唐代開始,圍棋隨中外文化交流走出國門。相傳(chuan) 1200多年前,遣唐使吉備真備將圍棋與(yu) 其他中華先進知識和技藝帶到日本,這一規則明確卻變化莫測的遊藝項目迅速為(wei) 當地社會(hui) 廣泛接受。唐宋時期,伴隨海上絲(si) 綢之路的繁榮,圍棋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東(dong) 亞(ya) 地區形成圍棋文化。17世紀開始,通過利瑪竇和英國東(dong) 方學家托馬斯·海德等人的描述,圍棋知識漂洋過海傳(chuan) 播到歐洲。
今天,圍棋在國內(nei) 不僅(jin) 深受各個(ge) 年齡段人們(men) 的喜愛,也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職業(ye) 選擇。據統計,中國圍棋人口超過6000萬(wan) ,其中有段級位者約1500萬(wan) ,每年新增學習(xi) 圍棋的少年兒(er) 童約300萬(wan) 。在國際上,圍棋的魅力同樣不容小覷。以歐洲為(wei) 例,盡管該地區接觸圍棋的曆史不過300餘(yu) 年,但圍棋已從(cong) 一項小眾(zhong) 的博弈遊藝項目發展為(wei) 具有社會(hui) 影響力的文體(ti) 活動。1957年以來,歐洲圍棋大會(hui) 已成功舉(ju) 辦65屆,參賽人數從(cong) 首屆的10餘(yu) 人增長到最近一屆的700餘(yu) 人,反映出圍棋文化的國際化程度和在歐洲的深厚影響力均在不斷拓展。
推動圍棋走向世界
圍棋凝聚中華民族追求公平均衡的價(jia) 值理念。不論黑白,棋子之間沒有等級和強弱之分,隻有在不同位置才能體(ti) 現不同價(jia) 值。此外,圍棋充分體(ti) 現以大局為(wei) 重的價(jia) 值取向。對弈中投放的每枚棋子都是整體(ti) 的一個(ge) 部分,隻有在有機組合、聚合成形後,方能發揮應有作用。
為(wei) 推動世界圍棋文化不斷發展,中國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持續的創新努力書(shu) 寫(xie) 了一頁頁令人矚目的篇章。2019年,中國首創世界圍棋發展峰會(hui) ,邀請來自5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70餘(yu) 名圍棋組織負責人參會(hui) 。近年來,國家體(ti) 育總局、中國圍棋協會(hui) 持續發力,中國圍棋文化的影響力從(cong) 東(dong) 亞(ya) 擴展至全球,在拉丁美洲的發展尤為(wei) 顯著。2021年4月,中國與(yu) 拉美圍棋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品牌賽事、共建培訓機製等,拉丁美洲圍棋聯盟主席埃米爾·加西亞(ya) 熱情地說:“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圍棋發展的主導者和推動者。”
中國與(yu) 俄羅斯之間的圍棋交流也愈發密切,許多俄羅斯知名棋手曾在中國學習(xi) 並參賽。中國大使杯圍棋賽、中國總領館杯圍棋賽等賽事在俄影響力不斷擴大,俄羅斯圍棋聯盟主席馬克西姆·沃爾科夫表示:“俄中兩(liang) 國圍棋事業(ye) 的發展將增進兩(liang) 國人民間的友誼與(yu) 理解。”
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圍棋協會(hui) 讚助舉(ju) 辦該國首個(ge) 國際圍棋賽事——“小狐狸”夏日圍棋節暨伊塞克湖杯夏季國際圍棋錦標賽。2022年6月,來自中亞(ya) 、俄羅斯、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圍棋愛好者進行了一場為(wei) 期3天的圍棋比賽,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到美麗(li) 的伊塞克湖濱。
中國正在世界舞台擦亮圍棋這張文化名片,並通過舉(ju) 辦各種賽事為(wei) 全球圍棋愛好者提供交流平台,贏得廣泛讚譽。2023年12月,2023國際圍棋聯盟理事會(hui) 議和全體(ti) 會(hui) 議在深圳舉(ju) 行,中國作為(wei) 輪值主席國建議,在尊重當前各圍棋規則前提下,今後國際圍棋聯盟主辦的國際性賽事、綜合性國際智力運動賽事圍棋比賽試行統一圍棋規則,在圍棋規則統一方麵邁出關(guan) 鍵一步,得到各方認可。
創新圍棋文化傳(chuan) 播路徑
建立統一的圍棋話語體(ti) 係是促進我國圍棋文化與(yu) 國際社會(hui) 交流對話的重要基石。2021年,中國首部外文圍棋術語辭典《中英圍棋術語辭典》編纂出版,共收錄近700個(ge) 圍棋術語,用準確的英文還原圍棋技術術語原貌,不僅(jin) 為(wei) 海外圍棋愛好者提供了學習(xi) 資源,還在促進圍棋術語規範化和普及化方麵發揮正本清源的關(guan) 鍵作用。
與(yu) 此同時,一批國際圍棋文化交流中心在全國多地落成。2021年,首家國際圍棋文化交流中心落戶中國圍棋之鄉(xiang) 浙江衢州,在傳(chuan) 統建築集中、曆史文化豐(feng) 富的水門亭街區為(wei) 各國圍棋愛好者提供了一個(ge) 蘊含唐風宋韻的圍棋體(ti) 驗空間。雲(yun) 南保山是棋中聖品“永子”的產(chan) 地,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記述,“棋子產(chan) 雲(yun) 南,以永昌者為(wei) 上”,棋文化在此地流傳(chuan) 千年,綿延不息。2023年6月,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際圍棋文化交流中心在保山揭牌,該中心建有世界最大的圍棋圖書(shu) 館,環境優(you) 美、設施完備,吸引海內(nei) 外圍棋愛好者前來參觀體(ti) 驗。
中國圍棋界還積極順應潮流趨勢,打造出年輕人喜愛的圍棋IP。中國圍棋協會(hui) 在海外社交媒體(ti) 推出“小狐狸”卡通形象,懷抱棋子,靈動可愛,別具特色。這一卡通形象源於(yu) 圍棋的別稱“木野狐”:在古人看來,圍棋玄妙變化的特性猶如靈狐一般,宋代範仲淹曾在《贈棋者》中說道“精思入於(yu) 神,變化胡能擬”。於(yu) 是,中國圍棋協會(hui) 圍繞“小狐狸”的形象推出多種文創產(chan) 品,巧妙地將圍棋文化與(yu) 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廣受歡迎。
在影視領域,電視劇《棋魂》成功展現了圍棋文化跨界傳(chuan) 播的巨大潛力。該劇講述了男主角“時光”努力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棋手的勵誌故事,在國內(nei) 外掀起一股圍棋熱潮。同時,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在線直播等領域,圍棋文化實現了跨越時空的聯動傳(chuan) 播: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進行全程視頻直播講解,世界冠軍(jun) 柯潔和全國冠軍(jun) 連笑等備受棋迷喜愛的選手通過直播平台與(yu) 全球棋迷互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借助網絡和人工智能學習(xi) 圍棋……圍棋文化正以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與(yu) 現代信息技術和傳(chuan) 媒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走出一條既傳(chuan) 統又現代的多元化傳(chuan) 播道路。
圍棋已經跨越國別與(yu) 文化,成為(wei) 一種“世界語言”,蓋因其蘊含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會(hui) 了中國傳(chuan) 統哲學智慧。伴隨圍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發展與(yu) 傳(chuan) 播,它所承載的文化意蘊和人文精神為(wei) 不同國家的人們(men) 交流互鑒貢獻著東(dong) 方智慧,展現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