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節,貴州思南城鄉(xiang) 處處可見“跳花燈”的熱鬧場景。2月21日,農(nong) 曆正月十二,在思南縣許家壩鎮,一支由數十名小學生組成的土家花燈隊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走村串寨開展新春跳花燈拜年送祝福活動。來到剛搬入新居不久的許家壩鎮黔綱社區居民譚海霞家,校園花燈隊一行傾(qing) 情演繹傳(chuan) 統花燈劇目《小采花》片段,伴隨著喜慶的配樂(le) ,小演員們(men) 手持折扇舞動身姿,通過說、唱、跳、演等方式來表達故事情節,傳(chuan) 遞美好新春祝願,令譚海霞一家人欣喜不已……
花燈始於(yu) 唐宋,興(xing) 於(yu) 明清,融歌、舞、戲於(yu) 一體(ti) 。思南花燈戲的內(nei) 容多以當地土家族人的生產(chan) 生活為(wei) 主,結合地方特色音樂(le) ,從(cong) 婉轉動人的唱腔、濃鬱的鄉(xiang) 土氣息、燈戲兼容的獨特民族風格,折射出烏(wu) 江流域的人文風采。2006年,思南土家花燈戲被列為(wei)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素有“花燈之鄉(xiang) ”美譽的思南縣許家壩鎮,近年來通過深入挖掘土家花燈文化資源,賦予了思南花燈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表現形式——“花燈文化進校園”就是一個(ge) 生動實踐。
(蒲文思 謝大龍 孫磊 貴州思南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