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日前落幕。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持續、巴以衝(chong) 突升級的背景下,多方代表呼籲要加強國際合作,避免世界走向“雙輸”。
根據慕安會(hui) 主辦方發布的《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許多國家不再關(guan) 注全球合作的整體(ti) 利益,而是越來越擔心自己獲得的相對收益少於(yu) 其他國家,世界正麵臨(lin) 陷入“雙輸”局麵的風險。輿論普遍認為(wei) ,陣營對抗思維抑製國際合作,阻礙了全球化的發展,地緣政治分化日益嚴(yan) 重,經濟下行和相對收益思維形成惡性循環——每個(ge) 人最終都可能成為(wei) 輸家。如何破解“雙輸”困境,成為(wei) 本次會(hui) 議的關(guan) 注重點。
慕安會(hui) 創始於(yu) 1963年,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盡管會(hui) 議不是製定政策和戰略的地方,也不是解決(jue) 世界麵臨(lin) 的所有安全問題的場所,但卻是各國政要、國際實體(ti) 和組織舉(ju) 行高級別對話,增進理解和信任,商討減少對抗、化解緊張、應對挑戰和風險的措施,以維護國際安全環境的重要論壇。
近年來,慕安會(hui) 的與(yu) 會(hui) 者界別、安全理念、議題範圍得到拓展,影響力提高,成為(wei) 全球政要交流與(yu) 合作的重要平台。正如慕安會(hui) 主席克裏斯托夫·霍伊斯根在本屆會(hui) 議上的致辭中所說,慕安會(hui) 希望通過對話促進和平,期待與(yu) 會(hui) 者能夠在圍繞全球各區域衝(chong) 突和安全問題的討論中,為(wei) 破除當今世界悲觀氛圍找到“一線希望”。
回顧近幾屆慕安會(hui) ,從(cong) 2022年的“擺脫無助感”,到2023年的“重塑願景”,再到今年的“雙輸”,都反映出各國特別是西方國家對現狀的深度焦慮。
這些焦慮的一部分,來自於(yu) 經濟結構的轉變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數據顯示,過去30多年裏,七國集團的經濟總量已經從(cong) 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下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而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則從(cong) 世界經濟總量的不足五分之一增長到了超過一半,已經超越了七國集團。七國集團的大部分受訪者認為(wei) ,10年後自己的國家會(hui) 變得更不安全、更不富裕,經濟增長將陷入停滯甚至衰退。
當前,歐洲經濟深陷高通脹、低增長、產(chan) 業(ye) 弱化的泥潭,近期歐盟委員會(hui) 預測歐盟和歐元區2024年經濟增長率僅(jin) 分別為(wei) 0.9%和0.8%,均比此前預測下調0.4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歐洲經濟問題正演變為(wei) 更廣泛的政治和社會(hui) 挑戰,近期的農(nong) 民抗議活動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地區的不穩定局勢,特別是2024年恰逢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及歐盟機構換屆,將給未來歐洲內(nei) 外議程塑造和行動能力帶來影響。
應對困難挑戰,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辦法。克裏斯托夫·霍伊斯根指出,當今世界誰都無法獨自解決(jue) 安全問題。國際社會(hui) 必須摒棄舊思路,以開放的心態攜手合作。
在國際大家庭中,中國始終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yi) ,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麵對氣候威脅,中國推動聯合國氣變大會(hui) 達成“阿聯酋共識”,將用曆史最短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麵對人工智能挑戰,中國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機構,共同維護人類福祉。中國的一切行動,都是基於(yu) 國際社會(hui) 的共同利益,著眼於(yu) 如何克服共同麵臨(lin) 的挑戰。
共同做大蛋糕、破除爭(zheng) 奪相對收益的陷阱才是贏得未來的正確之道。《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指出,美國2022年對華貿易額仍以531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最新數據也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再創新高。在實打實的利益麵前,要開放還是封閉,要對話合作還是你爭(zheng) 我奪,其實並不難選。(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昌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