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出安全困境,必須拋棄集團對抗、以鄰為(wei) 壑的舊思維。堅持天下為(wei) 公、安危與(yu) 共,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才能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yu) 安全
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在歐洲乃至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慕安會(hui) 發布的年度報告、議題設計等反映了西方的安全認知和安全關(guan) 切。筆者在今年慕安會(hui) 現場感受到,地區衝(chong) 突延宕、內(nei) 外危機交織、安全治理失序等讓歐洲深感不安全,擔心如果繼續抱持零和思維,國際安全就將陷入“雙輸”甚至“多輸”的困境。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社會(hui) 麵臨(lin) 的安全赤字愈發嚴(yan) 重。究其根源,是因為(wei) 個(ge) 別西方大國長期以來從(cong) 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的考慮出發,建立並擴張排他性安全機製,不斷製造國際安全領域對立,對國際安全格局造成嚴(yan) 重破壞。個(ge) 別西方大國和北約追求絕對安全的代價(jia) 是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不安全。要走出安全困境,必須拋棄集團對抗、以鄰為(wei) 壑的舊思維。堅持天下為(wei) 公、安危與(yu) 共,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才能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yu) 安全。
隻顧一己私利的安全觀,反映在安全秩序問題上就是固守“西方中心論”。當前,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國際社會(hui) 絕大多數成員的共同願望。但個(ge) 別西方大國不願放棄“西方中心論”,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尋求獨立自主、把握自身命運的努力極力打壓,煽動地區衝(chong) 突對抗,扭曲國際安全秩序。要有效解決(jue) 國際和地區安全困境不斷加劇的問題,就必須摒棄形形色色的“西方中心論”,切實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guan) 切,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安全秩序。
追求絕對安全、固守“西方中心論”,導致個(ge) 別西方大國將軍(jun) 事對抗作為(wei) 應對安全問題的主要手段。本屆慕安會(hui) 上,在有關(guan) 俄烏(wu) 衝(chong) 突的討論中,西方一些人仍一味從(cong) 軍(jun) 事勝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尋求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jue) 危機不在這些人的考慮之內(nei) 。曆史和現實共同表明,軍(jun) 事對抗不是實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正確路徑。隻有樹立以合作求安全的正確理念,加大對外交斡旋的投入,才能有效避免敵意加深、衝(chong) 突升級,才能為(wei) 恢複和平、重建地區安全秩序創造條件。
當今世界麵臨(lin) 的另一重安全困境,是個(ge) 別西方國家在其內(nei) 外政策與(yu) 安全目標之間出現了嚴(yan) 重失衡。泛安全化是當前有關(guan) 國家內(nei) 外政策中泛政治化傾(qing) 向加劇產(chan) 生的惡果,它不僅(jin) 會(hui) 吞噬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的資源,還會(hui) 將不合理、不公正的狹隘安全觀投射到經濟、科技、應對氣候變化等諸多領域。這些領域固然存在安全風險,但對話、交流、合作才更符合各國的現實需求。“脫鉤斷鏈”“去風險”等隻會(hui) 助長無序競爭(zheng) 和公開對抗,削弱國際社會(hui) 獲得可持續安全的條件。
從(cong) 本屆慕安會(hui) 的主題和議程來看,歐洲正試圖反思造成當前安全困境的原因,但從(cong) 會(hui) 議討論的進程和結果來看,有關(guan) 反思仍難以突破其思維局限性。在國際形勢變化、安全格局轉型等重大問題上,昧於(yu) 大勢、抱殘守缺的勢力在西方還有一定市場。要重建歐洲安全,歐洲有識之士有必要就安全觀和安全秩序問題做出進一步的理性思考。
(作者為(wei)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yu) 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歐洲學會(hui) 副會(hui)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