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發達國家言行不一拖累氣候治理進程

王衛 發布時間:2024-02-26 09:07: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王衛

  日前,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以下簡稱慕安會(hui) )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舉(ju) 行。本屆會(hui) 議開幕前發布的《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強調,氣候危機造成的全球風險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化正在突破關(guan) 鍵防線,對經濟、社會(hui) 造成的影響不斷增加。

  多名與(yu) 會(hui) 人士指出,發達國家不兌(dui) 現承諾、不履行義(yi) 務,在氣候問題上失信於(yu) 全球南方,必將加劇全球分歧,拖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發達國家應該盡快帶頭行動,而不是空口承諾。

  “幾乎所有氣候問題都由富裕國家造成”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1月正式確認2023年為(wei) 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熱。較貧窮的國家往往是遭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yan) 重的國家。

  在這一問題上,發達國家負有曆史責任、法律義(yi) 務和道義(yi) 責任。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刊發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美國、澳大利亞(ya) 等高收入國家,即使是收入水平最低的10%的個(ge) 人,其碳排放量也是印度、巴西或東(dong) 盟地區最貧困的10%的個(ge) 人碳排放量的6倍至15倍。

  然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大部分損失與(yu) 損害卻要發展中國家來承擔,造成了嚴(yan) 重的氣候不公平。

  “幾乎所有的氣候問題都是由富裕國家造成。”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貧窮國家不僅(jin) 不是氣候破壞的實施者,反而是氣候危機的重要受害者。”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說:“許多脆弱國家,特別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已經在經曆超出人們(men) 所能適應的氣候變化後果。”

  “工業(ye) 化發展導致的氣候災難不是電影,而是我們(men) 真實的生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來自乍得牧民社區的易卜拉欣說,“在我的家鄉(xiang) ,4000萬(wan) 人的生命、生活、生計依賴乍得湖的資源。而如今,乍得湖水資源已消失90%,人們(men) 不得不互相爭(zheng) 奪已所剩無幾的自然資源。”

  包括孟加拉國在內(nei) 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氣候變化問題最大的受害者。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在慕安會(hui) 上指出:“在全球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國家中,孟加拉國排名第7,而在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占比僅(jin) 為(wei) 0.47%。”

  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在會(hui) 上強調,如今全球不發達國家正在為(wei) 應對氣候危機付出巨大代價(jia) ,正在陷入無力還債(zhai) ,也無力保護自然或開展氣候適應和減排工作的惡性循環。

  發達國家未能履行率先減排義(yi) 務

  COP28進行的首次全球盤點顯示,全球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方麵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距離目標仍有差距,發達國家未能履行其率先減排義(yi) 務、未兌(dui) 現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承諾是重要原因。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排放量大的發達國家必須首先采取行動,迅速減少排放,較富裕的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資金。

  但在目前的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很多關(guan) 切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解決(jue) 。

  在減排領域,按照2022年4月發達國家最新通報的溫室氣體(ti) 清單,截至2020年,一半以上的發達國家締約方距離實現2020年減排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一些國家僅(jin) 僅(jin) 完成了承諾減排目標的一半,還有一些國家不僅(jin) 沒有實現減排,還出現了溫室氣體(ti) 排放顯著增長。

  對於(yu) 排放量較低、極易受到氣候影響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是首要任務。長期以來,全球適應氣候變化的進展嚴(yan) 重滯後,適應目標至今不明,發達國家未提供充分有效支持,氣候變化日益嚴(yan) 峻,進一步加劇發展中國家脆弱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11月發布的《2023年適應差距報告》指出,目前發達國家籌集的資金遠遠不足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估計僅(jin) 為(wei) 發展中國家所需適應資金的十分之一到十八分之一。

  此外,在實施手段和支持領域,發達國家給予的相關(guan) 支持十分有限,且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資金問題是製約發展中國家采取相應行動的最大障礙。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hui) 上,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曆史責任的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yi) 美元氣候資金支持,但至今尚未兌(dui) 現。

  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方麵,低收入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和發展機會(hui) 長期得不到足夠關(guan) 注。《報告》以非洲地區為(wei) 例指出,盡管非洲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巨大,但對非洲國家的投資仍然微薄。例如,非洲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資源的60%,但太陽能裝機容量僅(jin) 占1%。

  落實行動關(guan) 乎氣候多邊進程成敗

  發達國家長期不兌(dui) 現承諾,為(wei) 履行氣候責任和義(yi) 務所付出的實際行動更微乎其微,此舉(ju) 挫傷(shang) 各方實現氣候目標的信心,削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信,加劇了南北分歧並減緩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

  “迄今,發達國家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采取的實際行動遠遠不夠。”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hui) 顧問泰特·內(nei) 拉-洛朗指出。

  根據荷蘭(lan) “跨國研究所”等歐洲智庫近期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氣候交火:北約將軍(jun) 費開支提升至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2%的目標將如何加速氣候崩潰》,對氣候危機負有最大責任的西方國家不僅(jin) 未能兌(dui) 現援助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承諾,反而在通過不斷增加軍(jun) 費開支大大增加軍(jun) 事行動的碳排放。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軍(jun) 費開支已達創紀錄的2.24萬(wan) 億(yi) 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擁有31個(ge) 成員國的北約。

  在日益緊迫的全球氣候挑戰麵前,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shu) 兼國際氣候政策特別代表詹妮弗·摩根在慕安會(hui) 期間舉(ju) 行的一場邊會(hui) 活動中表示,如果缺乏行動,所有人都將承擔負麵後果,為(wei) 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全球必須加強合作。

  “對於(yu) 曆史上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最多的發達國家,必須確保它們(men) 能夠快速行動,並率先行動。”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岡(gang) 薩雷斯強調,發達國家必須盡快為(wei) 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

  國際社會(hui) 普遍呼籲,發達國家應負責任地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積極且務實的態度,率先減排,盡快兌(dui) 現氣候資金承諾,明確適應資金翻倍路線圖。這關(guan) 係到氣候正義(yi) 、南北互信和人類未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