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能源轉型依賴中國組件,脫鉤斷鏈成本太高!歐盟官員:中國太陽能設備還得用

發布時間:2024-03-07 08:56:00來源: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歐洲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陷入困境,一些機構和組織卻歸咎於(yu) 中國,提出要對中國進口太陽能設備實施貿易限製。4日,歐盟委員會(hui) 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卡德麗(li) ·西姆鬆對路透社表示,歐盟應支持處境艱難的歐洲太陽能設備製造商,但不能封鎖此類產(chan) 品的進口。德國媒體(ti) 稱,歐盟迫切需要中國的太陽能產(chan) 品來擴大新能源比重,因此必須向進口敞開大門。

  路透社報道稱,歐洲的綠色能源轉型正處於(yu) 進退兩(liang) 難的境地。一方麵,大量從(cong) 中國進口的廉價(jia) 太陽能電池板使得歐盟國家的太陽能裝機達到創紀錄水平,2023年比2022年高出40%。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這些電池板和零部件大多來自中國。但另一方麵,大量的進口正在壓垮歐洲為(wei) 數不多的本土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關(guan) 閉產(chan) 能的公告越來越多,歐盟內(nei) 部不時有聲音鼓動對中國光伏產(chan) 品采取加征關(guan) 稅等限製措施。

  4日,歐盟各國能源部長在布魯塞爾開會(hui) ,探討應對措施。不少歐盟高級官員認識到,限製進口隻會(hui) “損人不利己”。“我們(men) 不能關(guan) 閉邊境,因為(wei) 我們(men) 需要太陽能電池板,”西姆鬆說,“雖然必須支持自己的產(chan) 業(ye) ,但需要所有產(chan) 品來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shu) 斯文·吉戈爾德也認為(wei) ,歐盟不需要對進口中國太陽能板設置貿易壁壘,限製這些產(chan) 品對陷入困境的歐洲本土太陽能製造商並沒有幫助。他表示,德國將采取措施支持太陽能技術的本地化生產(chan) ,比如引入“彈性機製”,對歐洲或德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設定政府資助的招標份額。

  此前,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曾致信歐盟委員會(hui) ,對後者計劃對中國太陽能產(chan) 品進口實施貿易限製表示擔憂。哈貝克警告說,限製中國進口可能會(hui) 扼殺歐洲綠色能源的快速擴張,並使90%的光伏市場變得更加昂貴,可能導致使用進口部件組裝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歐盟公司破產(chan) 。德國專(zhuan) 注中國新聞的“中國平台”網站5日報道稱,西姆鬆和歐盟委員會(hui) 內(nei) 部市場專(zhuan) 員蒂埃裏·布雷頓上周四給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的信件也傳(chuan) 達了同樣的信息。

  英國“亞(ya) 洲金融新聞集團”網站報道稱,隨著麵臨(lin) 極具挑戰性的能源轉型,西方將不得不在切斷中國供應鏈和實現氣候目標之間做出選擇。能源谘詢公司伍德麥肯茲(zi) 2月發表的報告稱,多年來,美國和歐盟一直對其在關(guan) 鍵清潔技術上對中國的依賴發出警告,但它們(men) 仍遠未及時建立起自己的供應鏈,以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而“中國清潔技術製造能力的提升”一直處於(yu) 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如果沒有中國供應,世界將不得不為(wei) 其能源轉型額外支付6萬(wan) 億(yi) 美元。德國《PV雜誌》5日援引德國經濟部的聲明稱,歐洲對中國進口依賴“巨大”:去年歐盟各地新增光伏裝機容量56吉瓦,未來每年將增加80至90吉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想要替代中國的產(chan) 品隻有兩(liang) 條路徑:一是自己建立起完整的本土產(chan) 供鏈,但這是不切實際的。早期這些發達國家為(wei) 了自己的藍天白雲(yun) ,將高能耗產(chan) 業(ye) 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現在轉而又要發展能源產(chan) 業(ye) ,這既不符合歐盟工人的利益,也不符合歐盟國家的利益。即便能夠成功,歐盟在成本上也很難與(yu) 中國競爭(zheng) ;二是通過對中國征重稅,支持印度、墨西哥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這條路徑雖然長期來看有實現的可能,值得我們(men) 密切關(guan) 注,但短期內(nei) 同樣不現實。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