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會現場速遞丨“中國的很多發展經驗值得學習”——中國兩會吸引世界關注

熊爭豔、鄭明達、許可、朱超 發布時間:2024-03-12 09:17: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中國的很多發展經驗值得學習(xi) ”——中國兩(liang) 會(hui) 吸引世界關(guan) 注

  新華社記者

  “我認為(wei) ,兩(liang) 會(hui) 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我想通過自己的報道,讓印度尼西亞(ya) 人了解真實的中國。”11日下午,印尼《共和國報》記者卡姆蘭(lan) ·迪卡瑪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當天13時許,距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閉幕會(hui) 開始還有2小時,卡姆蘭(lan) 就來到人民大會(hui) 堂,希望抓住最後的發稿窗口,多采訪一些參會(hui) 的全國人大代表。

  這是卡姆蘭(lan) 第一次報道中國兩(liang) 會(hui) 。幾天前,他專(zhuan) 門從(cong) 雅加達趕來。卡姆蘭(lan) 已發了5條報道,有關(guan) 於(yu) 中國經濟發展、外交政策的文字稿,也有展示北京風土人情的視頻。

  約14時,全國人大代表們(men) 開始入場,人民大會(hui) 堂中央大廳熱鬧起來,外國記者們(men) 紛紛抓住機會(hui) 請代表接受采訪、直播連線……

  中國兩(liang) 會(hui) ,世界關(guan) 注。1000多名來自港澳台和外國的記者報名采訪兩(liang) 會(hui) ,約占兩(liang) 會(hui) 記者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中國近年來致力於(yu) 戰勝貧困等發展經驗值得學習(xi) 。對於(yu) 拉美人民來說,這是很好的榜樣。”巴西勞動者電視台記者毛路說。

  毛路注意到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麵投入逐年增多。“我們(men) 特別欽佩中國的科技進步,中國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發先進技術。”

  “記得在四川代表團‘開放日’,一位代表講以前坐火車回家要11個(ge) 小時,現在通了高鐵隻要幾小時。”坦桑尼亞(ya) 桑給巴爾廣播電視台記者阿布巴卡爾說,他也體(ti) 驗了高鐵,確實舒適便捷,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很多外國記者在報道中國兩(liang) 會(hui) 時普遍關(guan) 注的話題。

  來自捷克《我們(men) 的真相》周刊的記者赫列娜·科喬(qiao) 娃兩(liang) 會(hui) 前夕已在中國采訪了幾個(ge) 月,看到中國積極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並願意分享科技成果,她由衷地說:“我為(wei) 你們(men) 點讚!”

  新質生產(chan) 力、中國式現代化、對外開放政策……第一次報道兩(liang) 會(hui) ,馬拉維國民出版集團記者蘇茲(zi) 戈可以一口氣說出好幾個(ge) 中國兩(liang) 會(hui) 熱詞。

  “你用的是什麽(me) 軟件?語音直接轉成了文字,太神奇了!”埃及尼羅河電視台記者艾哈邁德見到中國同行采訪用的錄音設備問道。他來過中國3次,每次都覺得很不一樣,總有新事物讓他開眼界。

  納米比亞(ya) 《密友報》記者烏(wu) 阿瓦澤等多位記者都認為(wei) ,中國的領導人有遠見,不隻看眼前增長,還規劃長遠,考慮百姓福祉,這很值得學習(xi) 。

  不少外國記者說,兩(liang) 會(hui) 之後他們(men) 還想去中國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更全麵地了解中國。

  保加利亞(ya) 《言論報》記者塔尼亞(ya) ·格盧赫切娃,把去年在中國采訪的經曆寫(xie) 成一本書(shu) 《4個(ge) 月22小時》,“西方一些人對中國有偏見,希望我的書(shu) 幫助大家看到更真實的中國”。

  這次報道中國兩(liang) 會(hui) ,塔尼亞(ya) 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參加外長記者會(hui) 、穿漢服的照片,還用英文寫(xie) 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中國人將古人智慧運用到當代政治決(jue) 策中。在這裏,曆史與(yu) 現實交匯,中國總是致力於(yu) 同各方一起,推動和平、對話。為(wei) 什麽(me) 中國能在解決(jue) 國際問題上扮演關(guan) 鍵角色,因為(wei) 中國總是用溝通而非武力解決(jue) 問題。” (記者熊爭(zheng) 豔、鄭明達、許可、朱超)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