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4月8日電 題:青海致富女能手靠“指尖藝術”助當地民眾(zhong) 增收
作者 張海菊 孫睿
“我非常希望把蒙古族刺繡文化傳(chuan) 承下去,把農(nong) 牧民婦女都帶動起來,讓她們(men) 好好去做,這樣不但能增加她們(men) 的收入,還能傳(chuan) 承民族文化。”青海省茫崖市尕斯德都蒙古傳(chuan) 統服飾工作室負責人斯琴說。
圖為(wei) 斯琴正在裁布。茫崖市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走進尕斯德都蒙古傳(chuan) 統服飾工作室,斯琴正在用帶膠的襯把布粘合起來,再將布根據自己所需要的樣式裁剪、描畫、配線、刺繡、縫合。
刺繡時,斯琴所用的繡法不同於(yu) 普通的繡法,而是繞針繡。繞針繡是用兩(liang) 根針、兩(liang) 根線去刺繡,其中一根針是固定繞的線,另一根則用來繡,兩(liang) 根線中一根是搓的線,繞得越緊,針線就越平。
斯琴介紹,2016年,她在茫崖市花土溝鎮牧民新村成立了尕斯德都蒙古傳(chuan) 統服飾工作室。工作室現有九個(ge) 繡娘,因都是牧民,所以時間很自由,平時斯琴一般會(hui) 根據訂單所需要的圖樣畫好、剪好,再將刺繡部分分給繡娘們(men) 去完成,以此增加她們(men) 的收入。
圖為(wei) 斯琴正在製作服飾。茫崖市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茫崖市位於(yu) 柴達木盆地西側(ce) ,是青海省“西大門”。茫崖探明的石棉礦儲(chu) 量占中國總儲(chu) 量的三分之一,而後青海油田發現和開采,也為(wei) 茫崖贏得了“石油城”的美譽。
圖為(wei) 蒙古族刺繡飾品。茫崖市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斯琴說,小的時候,自己就看奶奶和媽媽繡,舅舅家也是做服裝的,自己就非常感興(xing) 趣,閑了就去跟村裏的老人學習(xi) 如何刺繡。在這樣濃烈的興(xing) 趣下,斯琴多次在刺繡比賽中獲獎,2019年10月還被評為(wei) 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2020年3月份被評為(wei) 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海西蒙古族刺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同年被評為(wei) 青海省農(nong) 牧區科技致富女能手。
近年來,茫崖市高度重視非遺工作,將非遺工作作為(wei) 文旅融合、文城融合、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來抓。健全和打造非遺製作展示平台,依托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建設,設立非遺展示室,讓非遺走進人們(men) 身邊,感受非遺獨有的魅力,共同保護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如今,茫崖市實現了昆侖(lun) 山下草原保護、牧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的新景象、新生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