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wei) 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
“南極失落隕石”項目收集的隕石:部分位於(yu) 冰層中的南極隕石(HUT 18036),與(yu) 大多數在地表采集的樣本不同(圖片來自Katherine Joy曼徹斯特大學,“南極失落隕石”項目)。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該論文介紹,來自不同地外天體(ti) (如月球、火星或其他更大的小行星)的隕石是行星科學知識和研究的重要來源。當前樣本庫中60%以上的隕石都是從(cong) 南極采集的,南極冰蓋預計還有30萬(wan) -85萬(wan) 顆隕石有待采集。不過,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使這個(ge) 樣本庫岌岌可危,因為(wei) 隕石會(hui) 沉入南極冰層,使研究人員難以獲得。
科學家和野外向導拿著一塊被挖刻出來的冰塊包裹的隕石。這塊獨特的樣本是從(cong) 冰層下找到的,而通常隕石都是直接在冰層表麵找到。照片攝於(yu) 2009-2010年JARE-51南極洲巴爾琴菲亞(ya) 德拉實地考察任務期間。(圖片來自布魯塞爾自由大學Steven Goderis)。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eronica Tollenaar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Harry Zekollari與(yu) 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將估算南極隕石分布的機器學習(xi) 方法與(yu) 氣候變化的區域模型模擬相結合,預測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的隕石損失。他們(men) 發現,在今後幾十年內(nei) ,無論哪種排放情景,每年都會(hui) 損失約5000顆隕石。
南極山區藍色冰區上的陸地石塊。照片攝於(yu) 智利南極研究所(INACH)2022年對南極洲埃爾斯沃斯山脈聯合冰川進行實地考察期間(圖片來自智利聖地亞(ya) 哥大學Jose Jorquera)。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藍冰上的科學家、野外向導和記者。照片攝於(yu) 智利南極研究所(INACH)2022年對南極洲埃爾斯沃斯山脈聯合冰川的實地考察(圖片來自智利聖地亞(ya) 哥大學Jose Jorquera)。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論文作者指出,在當前政策下,氣溫或比工業(ye) 前水平高2.6°C–2.7°C,南極估計會(hui) 有28%-30%的隕石難以獲得。這個(ge) 數字在高排放情境下將升至76%。他們(men) 的研究表明,部分地區的隕石損失尤其嚴(yan) 重,如東(dong) 南極的格羅夫山地區和恩德比地,在隕石富集區更是有望達到50%。
科考人員在南極藍色冰區進行冰層取樣。照片拍攝於(yu) 智利安塔科研究所(INACH)2022年對南極洲埃爾斯沃斯山脈聯合冰川的實地考察任務期間(圖片來自智利聖地亞(ya) 哥大學Jose Jorquera)。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科考人員在南極藍色冰區進行冰層取樣。照片拍攝於(yu) 智利安塔科研究所(INACH)2022年對南極洲埃爾斯沃斯山脈聯合冰川的實地考察任務期間(圖片來自智利聖地亞(ya) 哥大學Jose Jorquera)。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wei) ,隕石能在無需耗巨資開展采樣任務的情況下提供天體(ti) 物質的大型樣本,他們(men) 呼籲,在這些隕石因為(wei) 氣候變化消失前,必須共同努力從(cong) 南極找到並采集它們(men)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