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聚焦“小切口” 服務“大民生”
外港河體(ti) 育公園成為(wei) 群眾(zhong) 家門口的“網紅打卡地”;“小江家護”為(wei) 低保、特困空巢獨居老人家中安裝紅外探測器;“先解決(jue) 問題再說”專(zhuan) 窗受理“疑難雜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江寧區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統一部署,以“勇爭(zheng) 一流我先上、破解難題我先幹、服務發展我先行”的“三先”行動,引導黨(dang) 員幹部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在提升民生保障品質過程中踐初心、擔使命。
聚焦民生熱點,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前段時間,東(dong) 山街道石羊新寓空巢獨居老人周祚雲(yun) 家多了一個(ge) “守護者”——無線紅外探測器。這個(ge) 巴掌大的小盒子安裝在客廳醒目處,24小時工作。江寧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探測器可以探測人體(ti) 生命體(ti) 征,對空巢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避免老人在家出現摔倒等意外卻無人知曉。
周祚雲(yun) 今年84歲,平時很少出門。為(wei) 確保老人安全,江寧區此前還為(wei) 她家安裝了煙感報警器、燃氣泄漏報警器,並配置了集電話、報警、防走失、記錄血壓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智能手環。“真心感謝政府,讓我們(men) 江寧的獨居老人安心在家養(yang) 老!”周祚雲(yun) 笑著說。
統計顯示,江寧區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達21.49萬(wan) ,為(wei) 避免獨居老人發生意外無人知曉,該區提出由“人防”向“人防+技防”轉變,於(yu) 去年9月啟動為(wei) 分散特困供養(yang) 對象、低保對象中的空巢獨居老人安裝智能紅外探測器工作,這些探測器和智能手環、煙感報警器等適老化改造設備,共同為(wei) 空巢獨居老人編織了一張安全防護網。
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關(guan) 鍵在於(yu) 一個(ge) “實”字。2021年,江寧區針對群眾(zhong) 關(guan) 注度高的“停車難”“就業(ye) 難”“接娃難”等熱點問題,創新開展“十百千萬(wan) ”行動計劃,即“十個(ge) 民生領域專(zhuan) 場麵辦活動”“百項民生工程推進行動”“千人幫扶計劃”和“萬(wan) 人誌願服務”。
解決(jue) “行車難”,開展東(dong) 山老城區小微堵點交通優(you) 化工程,破老城出行“堵”局;解決(jue) “如廁難”,全區234家社會(hui) 單位參與(yu) “廁所開放聯盟”行動,供市民和遊客使用;解決(jue) “接娃難”,全區義(yi) 務教育階段的92所學校有條不紊實施“課後服務”;解決(jue) “吃飯難”,江寧區依托“小江家護”品牌和大數據,聯合社會(hui) 餐飲公司開展養(yang) 老助餐服務……一項項具體(ti) 舉(ju) 措,有力提升全區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
堅持問需於(yu) 民,實時更新項目清單
近日,江寧區收到一封來自千裏之外的感謝信,信雖然不長,但字裏行間流露的是掩飾不住的真摯謝意。
寫(xie) 這封感謝信的是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張先生。原來,張先生中風偏癱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兒(er) 投資了江寧區某公司,先後匯款數萬(wan) 元給該公司經理潘某。在多次聯係該公司商議退款事宜無果後,80多歲的張先生發來了求助。
收到求助後,江寧區立即展開調查,並於(yu) 去年11月11日召開現場辦公會(hui) ,約談該公司負責人。在反複溝通之下,該公司最終同意退款並迅速聯係簽約人。11月15日,該公司通過遠程匯款方式,將數萬(wan) 元定金款項全部匯入簽約人張先生女兒(er) 的指定賬戶。
辦好群眾(zhong) 關(guan) 鍵“小事”,關(guan) 鍵在問需於(yu) 民。江寧區深入開展“一線訪民意、一線解難題、一線促發展”集中調研活動,全區區管以上黨(dang) 員幹部集中走訪調研群眾(zhong) 10292人,召開座談會(hui) 1196次,梳理形成有效問題2089個(ge) 。同時,進一步拓寬民意收集渠道,收集書(shu) 記區長信箱、人大政協建議提案、12345政務服務熱線、群眾(zhong) 信訪意見。
在此基礎上,江寧區進一步細化分類,製定具有江寧特色的“三先工作清單”,列出具體(ti) 項目1156個(ge) ,其中,共發布88個(ge) 部門單位634個(ge) 區級項目,在市屬媒體(ti) 上公布1個(ge) 市級重點項目和38個(ge) 市級項目,主動接受群眾(zhong) 監督。
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後,江寧又及時下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梳理“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項目的通知》,在加快推動既定實事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圍繞本輪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弱項、人民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困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舉(ju) 措政策等方麵,梳理出愛心助農(nong) 、助企紓困等新一批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回應群眾(zhong) 民生需求。
探索常態長效,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江寧高橋汙水處理廠一期、江寧開發區南區汙水處理廠三期等四座汙水處理廠正式通水運行,城區汙水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在中小學校“一校一策”創新推出多彩興(xing) 趣課程;江寧區行政審批局在全市創新設立“先解決(jue) 問題再說”專(zhuan) 窗,截至2021年12月25日,有效解決(jue) 跨省通辦、容缺受理、權責不清等問題676件,問題處理時限較以往大幅提速……
2021年,江寧區“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各項任務推進有力有序,全區辦實事項目1156件已全部完成。
開展好“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不僅(jin) 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江寧區以不斷提升居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wei) 目標,實時跟蹤重點項目進展,每周統計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指導、督促各部門、單位按時序進度推進落實,將實踐活動落實情況納入區委指導組督查清單、納入全年黨(dang) 建工作考核計劃。同時不定期對落實辦實事進度緩慢、實效不顯著的部門單位進行現場“把脈問診”,確保各項實事清單項目有序有力落實到位。
“隻有時刻把群眾(zhong) 的困難和訴求記在心裏,才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寧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區黨(dang) 員將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激發出的信念信心,轉化為(wei) 為(wei) 民辦實事的強大動力,探索建立常態、長效解決(jue) 民生問題的體(ti) 製機製,永遠同人民群眾(zhong) 站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用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為(wei) “強富美高”新篇章、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作出生動注解。
南報融媒體(ti) 記者 杜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