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屯溪老大橋:跨越“千年”的重生

發布時間:2022-01-07 16:2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川河似練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橋”。徽州,是安徽省黃山市的古稱。古徽之境,有村必有水,有水就有橋。板凳橋、曲橋、平橋、月橋、拱橋、廊橋……曆史上曾有1000多座各式橋梁,風姿各異,匍匐大地,聯結起徽州遊子歸鄉(xiang) 的路。

  屯溪三江口,水光接天,風輕雲(yun) 淡。率水和橫江從(cong) 崇山峻嶺中盤曲而出,在此相融交匯成新安江,三江相擁,蔚為(wei) 壯觀。黎陽古鎮和屯溪老街靜靜佇(zhu) 立在橫江口兩(liang) 岸,千百年來,相看兩(liang) 不厭。夕陽斜照,光陰倒轉,凝思間,曾經的繁華喧囂從(cong) 曆史的煙雲(yun) 深處緩緩走出,商販摩肩,店幌遮目,舟楫川流,歸帆點點。

  一個(ge) 冬日的下午,我抑製不住心底的相思,急步走向三江口,不為(wei) 黎陽古鎮,不為(wei) 屯溪老街,隻為(wei) 那座令屯溪人魂牽夢縈的“屯溪老大橋”。

  公元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一座六墩七孔的大型石拱橋東(dong) 西跨立橫江口,貫穿起黎陽古鎮和屯溪老街,成為(wei) 進出屯溪的門戶。此橋是戴廣憲傾(qing) 重資倡建,因徽州山洪洶湧,140年後毀於(yu) 水患。程於(yu) 謙捐資費時兩(liang) 年重建。不想,通行17年後,於(yu) 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又遭水毀。程於(yu) 謙的兒(er) 子,時任廣西清吏司、員外郎的程嶽,繼承父誌,再次重修,為(wei) 保護橋墩安全,還在中間橋洞上端刻了“禁止取魚”四字。1884年(清光緒十年),四座橋墩受損嚴(yan) 重,屯溪的商販、市民紛紛捐款,再次大修。

  此橋名為(wei) 鎮海橋,取名鎮海,是鎮壓海怪和山蛟、減少水患之意。橋上原有亭,兩(liang) 端有飛簷五脊虎殿頂建築,橋東(dong) 有高大拱門,上懸“鎮海橋”三字金匾。此橋雖曆經劫難,卻巍然而立,正好契合了鎮海的寓意。2019年被列為(wei) 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鎮海橋邊是重要的商埠碼頭,商船在這裏頻繁停靠,舊有“屯浦”之稱,“屯浦歸帆”為(wei) 當時著名景觀。

  1934年5月,鬱達夫行遊屯溪,夜宿鎮海橋旁,即興(xing) 寫(xie) 下了“新安江水碧悠悠,兩(liang) 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把橋兩(liang) 岸的風光與(yu) 揚州春色相媲美。

  屯溪與(yu) 揚州自當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在“欲識金銀氣,多從(cong) 黃白遊”時的徽州,“天下風雲(yun) 出我輩”的徽商架起了兩(liang) 地聯結的橋梁,從(cong) 鎮海橋出發,升帆遠航,直向廣陵皎皎明月下的二十四橋,江風裏飄蕩的都是金銀的氣息。

  對於(yu) 現代屯溪人來說,“屯溪老大橋”取代了“鎮海橋”,滿滿都是人間煙火的溫馨回憶。天剛蒙蒙亮,“嘎吱嘎吱”,菜農(nong) 擔著沉沉的挑子蹣跚走來,淅淅瀝瀝滴落的水漬描繪著生活的軌跡。“燒餅,剛出爐的燒餅”“豆腐腦,滾熱的豆腐腦”,聲聲吆喝,攪動了輕盈的江霧,驚擾了老橋的睡夢。自行車從(cong) 橋麵飛馳而過,一輛輛、一列列,目不暇接。

  日落黃昏,散步的人出發了,在橋中央久久站立,向三江口眺望,沉醉在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景象之中。晚歸的人兒(er) 如歸巢的鳥,成群結隊急急地穿過,向家的方向飛奔,汗漬在臉上盛開了花。

  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光陰如橋下的江水,滔滔前行,隻有“老大橋”巋然不動。

  世人以為(wei) 從(cong) 來即是如此。

  公元2020年7月7日的一個(ge) 瞬間,“屯溪老大橋”在徽州人的記憶裏坍塌,這座曆經484年曲折的“徽州第一古橋”被濁浪滔天的橫江水攔腰斬斷,消失在眾(zhong) 人的淚光裏,追隨徽商的腳步,去揚州城尋夢去了。

  一場重建徽州人文坐標的行動開始了。打撈散落構件,收集遺存史料,繪製施工詳圖,精準原貌複建。

  公元2021年12月26日,這又是能寫(xie) 進徽州曆史的一天,“屯溪老大橋”回來了。橋上又恢複了往昔的熱鬧,眾(zhong) 人來來回回“踩橋”,祈福大橋好運。“禁止取魚”的石刻還被安放回原位,老構件和新石料交錯銜接,曆史和未來在這裏握手。

  “我們(men) 要以鎮海橋修繕工程竣工為(wei) 新起點,守住‘筋骨肉’、傳(chuan) 承‘精氣神’,加快把黃山打造成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的囑托在耳旁殷殷回響。

  三江口,暖陽當空。回眸望,鎮海橋巍峨雄踞,英姿勃發。(葉榮榮)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