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你看,鄉親們笑得多燦爛!”(總書記和我握過手)

發布時間:2022-01-10 15:0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十分重要,隻要每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和每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都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都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我們(men) 黨(dang) 就會(hui) 很有力量,我們(men) 國家就會(hui) 很有力量,我們(men) 人民就會(hui) 很有力量,黨(dang) 的執政基礎就能堅如磐石。

  ——習(xi) 近平

  開欄的話

  黨(dang) 心連著民心,領袖情係人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調研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山鄉(xiang) 村寨、街道社區、廠礦企業(ye) 、大中小學、科研院所、軍(jun) 營哨所,察民情、聽民聲、看變化、謀發展,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我們(men) 從(cong) 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今年我們(men) 黨(dang) 將召開二十大,這是黨(dang) 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從(cong) 今天起,本報推出“總書(shu) 記和我握過手”係列報道,再現感人場景,重溫暖心話語,見證發展變化,感受家國情懷,匯聚奮進力量,激勵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天剛蒙蒙亮,河北正定縣塔元莊村的向往大道上已是熱鬧的勞動場麵,村裏的黨(dang) 員幹部每天清晨都帶著大夥(huo) 兒(er) 一起打掃街道。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尹計平告訴記者,8年多前的那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是在這裏下的車。看到拔地而起的新樓房,得知村民大多搬了新房,總書(shu) 記很高興(xing) ,緊緊握住尹計平的手,連聲稱讚“沒想到變化這麽(me) 快、這麽(me) 大”。

  “這些年,全村幹部群眾(zhong) 都鉚足了勁兒(er) ,就是要把塔元莊建得好些、再好些!”尹計平說。

  “俺們(men) 村發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實總書(shu) 記的指示分不開”

  1982年至1985年,習(xi) 近平同誌先後擔任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書(shu) 記,經常騎自行車下鄉(xiang) 調研,往來滹沱河兩(liang) 岸,其中就來過塔元莊村。

  2008年1月12日,習(xi) 近平同誌剛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不久,第一次離京考察,就來到了塔元莊村。

  2013年7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調研指導河北省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再次來到塔元莊村考察。“這裏我很熟悉,當年下鄉(xiang) 就騎自行車來。今天就是來聽大家意見的,看看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接接地氣,充充電。”總書(shu) 記一段開場白,說得大家心裏暖暖的,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一段跨越30多年的牽掛,把人民的領袖和冀中平原上這個(ge) 普通的小村莊緊緊連在了一起。

  從(cong) 解決(jue) 溫飽戰勝貧困,到圓夢小康、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塔元莊村成為(wei) 中國農(nong) 村改革發展的一個(ge) 縮影,也印證著“理論源於(yu) 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辯證法。

  “回過頭來看,俺們(men) 村發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實總書(shu) 記的指示分不開。”尹計平感慨。

  當年,時任正定縣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針對正定緊鄰省會(hui) 的區位特點,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半城郊型”經濟發展路子,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麵向城市發展的“二十字經”: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應其所變。

  塔元莊村沿著習(xi) 近平同誌指引的路子,很快在十裏八鄉(xiang) 冒了尖兒(er) 。時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趙桂林還記得當年習(xi) 近平同誌調研的場景,“習(xi) 書(shu) 記不打招呼,直接就到了田間地頭,和老百姓拉家常,鼓勵大家發展第二產(chan) 業(ye) ,搞好農(nong) 副產(chan) 品深加工”。

  “俺們(men) 村很幸運,總書(shu) 記當年出政策前摸情況、出政策後看落實都要搞調研,塔元莊是一個(ge) 點。”趙桂林說,“這麽(me) 多年,總書(shu) 記一直牽掛著俺們(men) ,到中央工作後還回來看望俺們(men) ,這份情,塔元莊的鄉(xiang) 親(qin) 深深地記在心上。”

  村委會(hui) 大院的長廊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農(nong) ’思想在正定的形成與(yu) 實踐”展板引得人們(men) 駐足研讀:“大力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生態平衡規律對經濟建設、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關(guan) 係最為(wei) 重大”“建設科學化生活的現代農(nong) 村”“辦好農(nong) 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靠一個(ge) 好的基層黨(dang) 組織”……

  “總書(shu) 記把正定的縣情摸透了,把農(nong) 村的事琢磨透了,又能從(cong) 全局看問題,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總書(shu) 記當時提出的設想都實現了,提出的要求到現在都還管用!”尹計平說,“如今,我們(men) 的產(chan) 品不僅(jin) 供應石家莊,還銷往了北京,融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更瞄準了全國市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30多年前在正定工作期間提出的一係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思想觀點、思路舉(ju) 措,是深入調查研究的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如今的塔元莊成了明星小康村,前來參觀訪問的人絡繹不絕。記者在村裏采訪時,巧遇西藏阿裏骨幹教師培訓團的青年老師們(men) ,他們(men) 正認真聽著講解,現場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基層調研的工作方法。尹計平告訴記者,全國各地的來訪者中,年輕幹部和青年學生居多。他們(men) 循著總書(shu) 記的青春足跡,思考新時代人生奮鬥的道路。

  “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團結,幹事就能成”

  塔元莊村老年活動中心,幾張桌子拚成的長條桌,圍著各式的椅子板凳,一切還是當年的陳設。牆上那張座談會(hui) 的大照片裏,坐在最遠處,伸著頭、笑得最燦爛的,是村小學教師杜娟。

  “總書(shu) 記和每個(ge) 人都握了手,總書(shu) 記的手很溫厚,讓人感覺到關(guan) 懷和力量。”杜娟幸福地回憶起2013年7月11日座談會(hui) 的場景,“總書(shu) 記微笑著回憶往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30年前在正定工作的那段時光。”杜娟說,“我的笑是從(cong) 心底裏發出來的,沒有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沒有黨(dang) 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塔元莊!”

  沿著向往大道往裏走,在新民居樓房坐電梯上四樓,來到了李彩芳家。

  李彩芳興(xing) 奮地說,那是個(ge) 下雨天,她正在家收拾家務,聽到敲門聲,心想:“下著雨呢,誰來串門?”

  門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進了屋,和一家人親(qin) 切握手。

  “跟做夢一樣,誰能想到哩!”李彩芳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拉起了家常,問家庭收入,問孩子學習(xi) ,問老人養(yang) 老……一如當年下鄉(xiang) 調研時的親(qin) 切自然。

  李彩芳告訴總書(shu) 記,全村免費住上了電梯樓房不說,物業(ye) 費、水費、暖氣費還全免。李彩芳的母親(qin) 黃菊梅跟總書(shu) 記說:“可幸福呢!做夢都沒想到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客廳牆上,掛著黃菊梅老人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大幅十字繡“花開富貴”。老人說:“多少年不拿針了,可是趕上這麽(me) 好的生活,就想著讓它變得更美!”

  李彩芳說,自己在村裏做保潔,一個(ge) 月掙2000多元;丈夫做電焊工每個(ge) 月掙4000多元;村裏每人每年還發2000元錢;家裏60歲以上老人,享受每月600元的養(yang) 老金福利,每年免費體(ti) 檢。“村裏每周發一次蔬菜、每月供給米麵油、老人每半個(ge) 月發一次雞蛋,過年置辦年貨都不用自己多費心!”

  村委會(hui) 大樓走廊的牆上貼著一張“承諾單”。每年年初,黨(dang) 員代表和村民代表開會(hui) , 商定村裏一年的發展目標,都是關(guan) 係村子發展和村民利益的具體(ti) 事,村兩(liang) 委成員認領、承諾、張貼上牆,接受村民監督。

  2008年1月12日,習(xi) 近平同誌到塔元莊村調研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時指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希望你們(men) 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帶領群眾(zhong) 早日奔小康。”

  這些年,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尹計平帶領村兩(liang) 委成員嚴(yan) 守“三不三清”鐵規——“不吃、不拿、不貪”“自身清、家庭清、朋友清”,村幹部年年有承諾、有作為(wei) ,黨(dang) 員戶掛起“我家是黨(dang) 員”的示範牌、實行積分管理、聯係困難戶,黨(dang) 員誌願服務小分隊全天候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點單式”服務……

  “總書(shu) 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為(wei) 黨(dang) 的基層幹部,心裏要有群眾(zhong) ,凡事要憑著一個(ge) ‘公’字,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團結,幹事就能成。”尹計平說。

  全村幹部群眾(zhong) 齊努力,將圖紙一點點“填滿”,將其變成美好的現實

  走進塔元莊新建成的智慧農(nong) 場,自動控溫控濕係統、立體(ti) 無土栽培、魚菜共生栽植,讓人耳目一新。這個(ge) 農(nong) 場,集科研、文化、旅遊、康養(yang) 、研學等產(chan) 業(ye) 形態於(yu) 一體(ti) ,努力實現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

  2013年7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塔元莊村時提出要求:“你們(men) 要在全國提前進入小康,把農(nong) 業(ye) 做成產(chan) 業(ye) 化,養(yang) 老做成市場化,旅遊做成規範化。”

  這成為(wei) 塔元莊村發展的規劃圖、作戰圖,全村幹部群眾(zhong) 齊努力,將圖紙一點點“填滿”,將其變成美好的現實。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蔬菜廠、豆芽廠、豆腐廠接連建成;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觀光旅遊於(yu) 一體(ti) 的現代科技示範園開門迎客;200餘(yu) 戶村民入股成立了豐(feng) 禾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注冊(ce) 了“塔元莊”牌商標,大米、麵粉、牛蒡酒等農(nong) 產(chan) 品銷往全國。

  養(yang) 老市場化。投資150萬(wan) 元建設養(yang) 老服務中心,配備健身廣場、衛生診所、超市、多功能娛樂(le) 廳等設施,構建居家養(yang) 老的新型養(yang) 老服務模式。

  旅遊規範化。依托正定古城、滹沱河兩(liang) 岸景觀,發展融紅色文化、休閑娛樂(le) 、鄉(xiang) 村民俗等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遊。2020年,接待遊客50萬(wan) 餘(yu)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00多萬(wan) 元。

  500多戶、2000多口人的塔元莊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由2013年的530萬(wan) 元,增加到2020年的2800萬(wan) 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翻了兩(liang) 番,達到3萬(wan) 餘(yu) 元。塔元莊如今引進了戰略合作企業(ye) ,正努力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

  “你看,鄉(xiang) 親(qin) 們(men) 笑得多燦爛!”尹計平指著村委會(hui) 牆上村裏的全家福說。全村男女老少三年合一次影,2013年至今,拍了3張全家福,一張比一張興(xing) 旺,一張比一張鮮亮,一張比一張精神。

  “大夥(huo) 兒(er) 都有一個(ge) 願望,期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回塔元莊看看。”尹計平說,塔元莊村實現了總書(shu) 記提出的“在全國提前進入小康”的要求,“我們(men) 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爭(zheng) 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排頭兵!”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0日 01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