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丨南京大學:構建新型師生關係 創新人才培育模式

發布時間:2022-01-10 16:0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2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版麵截圖

  原題:南京大學——

  構建新型師生關(guan) 係 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在一線)

  “6600萬(wan) 年前,恐龍從(cong) 這個(ge) 星球上消失了。要揭開恐龍滅絕的原因,還要從(cong) 地球科學講起——如果將地層比作是一本‘天書(shu) ’,那麽(me) 其中蘊含的化石則是書(shu) 中的‘文字’。這就是我們(men) 開設這門通識課的價(jia) 值。”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一開口,就吸引了在座的100多名新生。

  這裏是南京大學為(wei) 大一新生開設的“科學之光”項目課程。沈樹忠教授通俗的語言、幽默的比喻,展示的精美圖片和視頻,還有自己從(cong) 事科研數十年來的親(qin) 身經曆,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們(men) 與(yu) 科學的距離,課堂氣氛積極而踴躍。

  “從(cong) 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南京大學啟動‘科學之光’項目,共有8位院士,以及29位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參與(yu) 授課。”南京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胡金波介紹,課程引領大一新生遇見大師,感受科學價(jia) 值、發掘科學興(xing) 趣、培養(yang) 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構建新型師生關(guan) 係、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的生動實踐。

  王牌專(zhuan) 業(ye) 的頂尖院士給非本專(zhuan) 業(ye) 的大一新生上課,是不是“資源浪費”?“正相反,通識課涉及跨學科知識,既可以使大一新生拓展知識麵、認識和了解科學,適應從(cong) 高中生課程學習(xi) 到大學生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轉變,也能讓年輕學生與(yu) 科學家‘親(qin) 密接觸’,激發他們(men) 對學習(xi) 研究的興(xing) 趣和熱情。”沈樹忠說。

  地球科學是什麽(me) 樣的學科、生命如何演化?“金釘子”是咋回事?這些問題的探索和研究,讓俄語專(zhuan) 業(ye) 大一學生梅思婕感覺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沈院士講到恐龍的故事時說,‘科學的發現是不分學科和國界的,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給我很大的啟迪。”梅思婕說,在大一剛入學時就能接觸院士、長江學者這樣的“大先生”感覺很幸運,在有趣生動的課堂上不僅(jin) 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掌握學習(xi) 方法,更能麵對麵領略到他們(men) 堅持不懈、奮鬥向上的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新型師生關(guan) 係的構建、人才培育模式的創新,也延伸到課堂之外。

  從(cong) 教二十餘(yu) 年的長江學者、南京大學天文與(yu) 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在平時與(yu) 學生們(men) “亦師亦友”——除了鑽研課題、探討學術之外,也交流分享職業(ye) 道路和人生選擇的經驗。“老師,想轉專(zhuan) 業(ye) 怎麽(me) 辦?”“下一步是求職還是深造?”“幹一行愛一行,還是愛一行幹一行?”麵對學生們(men) 因身份轉變而感到的迷茫,他常用自己的人生經曆來勸導大家。

  “我本科讀的是力學專(zhuan) 業(ye) ,但對超導物理這一前沿學科很好奇,就去考物理專(zhuan) 業(ye) 研究生。因分數原因被調劑到近代物理專(zhuan) 業(ye) ,其間聽了天體(ti) 物理的一個(ge) 講座並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就到南大天文係讀博士。但3個(ge) 階段的畢業(ye) 論文都被評上優(you) 秀畢業(ye) 論文。”這是陳鵬飛經常舉(ju) 的例子,勉勵大家“既不要怕試錯,直到找到願意奉獻一生的學科領域;但也要認真對待人生每一步,它們(men) 都是達成目標的基礎。”

  在大一期間上過陳鵬飛公選課的外係學生小張,被新鮮有趣的天文研究吸引,表示要轉專(zhuan) 業(ye) 。“很感謝陳老師像朋友一般的分析和勸導,他讓我多調研多了解,說天文學不是隻有美麗(li) 的圖片和浪漫的視頻,更多是枯燥的數理分析和一坐十年的冷板凳。”小張回憶說,自己上了專(zhuan) 業(ye) 課、補修了學分,在充分認識和了解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以後確定了真正興(xing) 趣所在,才通過考試和麵試轉專(zhuan) 業(ye) 成功,大學畢業(ye) 後還將在天文領域繼續深造。

  “對於(yu) 教師來說,要考慮將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與(yu) 學生興(xing) 趣特長結合起來;對於(yu) 學生來說,要鼓勵他們(men) 將個(ge) 人幸福奮鬥與(yu) 國家發展需求結合起來。”陳鵬飛說,知識的傳(chuan) 授、人格的塑造和生涯規劃都是人才培養(yang) 的核心,而教師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他也會(hui) 通過自己的海外經曆來言傳(chuan) 身教,培養(yang) 學生們(men) 科學報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南京大學,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一大批致力於(yu) 塑造學生品格與(yu) 品行的“大先生好朋友”,正在用科學的方法鼓勵引導,用寬廣的胸懷關(guan) 心嗬護,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明白為(wei) 人處世的道理,成就人生、回報社會(hui)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