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原貌 南京讓老建築老街區“活”出新意
南京頤和路十一片區,眾(zhong) 多市民前來參觀。 本報記者 宋寧 攝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元旦前,南京保護規模最大的曆史文化街區——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向公眾(zhong) 開放“十一片區”。這是頤和路街區第二個(ge) 對外開放的片區。自2013年頤和路街區開放“十二片區”後,無數市民遊客徜徉其中,親(qin) 近曆史、品味文化、感受美好。
頤和路街區的“門”開得更大,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即將揭開“先導區”麵紗,還有兩(liang) 處曆史建築在全球範圍內(nei) 征集到滿意的活化利用方案……古城南京,老房子、老街區的出新利用,姿態活躍又富有新意。
告別“假古董”,
新舊和諧共存
南京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建築保護利用工程,由來自清華大學、東(dong) 南大學的兩(liang) 個(ge) 團隊負責。風貌區內(nei) 劃出1.3萬(wan) 平方米的啟動區,其修繕出新進入收尾階段。
從(cong) 建於(yu) 110年前的火車站站房,到此後各個(ge) 年代陸續麵世的建築,南京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印記。啟動區內(nei) 的津浦路5號,是1910年前後由英國人建的磚木建築,民國時期曾作為(wei) 浦口火車站的配套旅社,屬區級不可移動文物。津浦路5號外部修繕已經完成,內(nei) 部結構、空間格局幾乎未變。這棟總麵積1309平方米的建築,新織補建築大約100平方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曆史麵貌。
東(dong) 南大學團隊負責人、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說:“我們(men) 拆除剝離一些違章搭建,以展現建築本來麵貌,同時為(wei) 織補新建築騰出空間。”津浦路5號呈“口”字形,院子中間原來有一個(ge)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廚房,是上世紀70年代加建的。“我們(men) 拆除這個(ge) 廚房,織補一個(ge) 鋼木體(ti) 輕質建築,起到中庭陽光房的效果,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欣賞紅磚牆的共享空間,未來可能成為(wei) 網紅打卡點。”
周琦特別談到:“過去的織補方式,是做一些跟曆史建築類似的‘假古董’,導致人們(men) 誤把‘假古董’當成‘真寶貝’。舊的就是舊的,新的就是新的,我們(men) 希望百年曆史被保護下來,同時新做的東(dong) 西人們(men) 也能一眼看出來。當然還有個(ge) 原則,新建築是謙虛低調、尺度適宜的,新舊建築和諧共生形成整體(ti) 。”
經曆110年的風雨,津浦路5號經過多次加固。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建築外側(ce) 被添上一圈混凝土梁和柱——它們(men) 如今也已斑駁脫落。“我們(men) 決(jue) 定把這些防震痕跡保留下來。”周琦告訴記者,“任何曆史街區都有不同年代的印記,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是110年的發展疊加而成的場景,要讓走進風貌區的人們(men) 感受百年滄桑變化。”
頤和路街區分為(wei) 13個(ge) 片區,其中“十一片區”包括5幢文物建築、2幢風貌建築和輔助用房,占地6260平方米。“十一片區”有兩(liang) 棟建築,牆體(ti) 設計簡潔、有較大落地窗戶,看起來是現代建築。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鄉(xiang) 規劃師、街區規劃項目負責人之一冒丹介紹,原先的兩(liang) 棟建築並非文保單位,受損非常嚴(yan) 重,因此拆掉了。再建新的房子,沒有去仿造民國建築,仿也仿不好,而是采用較為(wei) 環保經濟的現代建築方式。
“十一片區”內(nei) 部,有的圍牆采用玻璃磚、木質格柵等新材料織補。用周琦教授的理論去觀察,記者感到新舊共生、虛實相間,確實有和諧之美。
全球征方案,
更加注重係統思維
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南京第二機床廠舊址、如今的南京國家領軍(jun) 人才創業(ye) 園,尋訪吸引11個(ge) 國家設計師關(guan) 注的“28號樓”。蒙蒙細雨中,這一紅磚建築更顯曆史滄桑感。
28號樓產(chan) 權單位金基集團設計管理部總監張輝介紹,從(cong) 1897年始建的江南銀元局,到上世紀50年代組建的南京第二機床廠,再到如今的國創園,這片區域見證城市變化,保存了寶貴記憶。
國創園內(nei) 42棟老廠房,除了最北側(ce) 的28號樓,其他都已陸續修繕利用。去年,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起“曆史建築活化利用建築設計方案競賽”,選擇28號樓、南京大校場機場瞭望塔,麵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全球352名設計師為(wei) 它們(men) 的變身傾(qing) 注心血,經過專(zhuan) 業(ye) 評審、網絡投票等環節,兩(liang) 個(ge) 方案獲評“優(you) 勝實施獎”。
即將實施的《廿八巷》方案,將把28號樓打造成一個(ge) 公共文化空間,其北側(ce) 入口與(yu) 北麵的西五華裏自然銜接。這個(ge) 方案在保留曆史建築的同時,實現建築與(yu) 城市的銜接過渡,得到產(chan) 權單位的認可。
在城鄉(xiang) 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是一個(ge) 重要課題。人們(men) 在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係統思維、科學謀劃的重要。“城市複興(xing) 的核心是產(chan) 業(ye) 重構,策劃要走在前頭,產(chan) 業(ye) 定位要走在前頭,要清楚在複興(xing) 規劃中,引進什麽(me) 樣的產(chan) 業(ye) 、構建什麽(me) 樣的文化體(ti) 係、滿足老百姓什麽(me) 樣的需求。”張輝表示,從(cong) 競賽中學習(xi) 到的保護思維,也將運用到集團擁有的其他產(chan) 業(ye) 街區中去,給曆史建築最優(you) 保護。
大校場機場瞭望塔將建成一個(ge) 文化空間。瞭望塔產(chan) 權單位南京威磐房地產(chan) 開發有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齊奔說,勝出方案較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築原有風貌,規劃的功能定位與(yu) 整個(ge) 片區規劃相吻合。
記者感到,全球征集這樣的“高調”舉(ju) 動,透出政府部門明顯用意,即高起點、高質量推動曆史建築保護。兩(liang) 個(ge) 優(you) 勝方案的落地情況如何?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名城處處長王昭昭坦陳,“曆史建築保護隻能慢慢來,打好基礎才會(hui) 走得更久遠。”
冒丹告訴記者,“十一片區”約10個(ge) 院子,活化過程用了3年,實施修複前的最後一次現場調研,20餘(yu) 人用了兩(liang) 個(ge) 月,“摸清建築現狀,才能做到應保盡保。”在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周琦教授團隊做了曆時9個(ge) 月的實地調研,對區域內(nei) 每棟房子、每個(ge) 街區,甚至每棵樹都了如指掌。
以用促保,
讓建築“活”起來
1月6日中午,頤和路街區“十一片區”,藝術中心、婚紗店、咖啡店已開門“迎客”。正在拍照的攝影愛好者陳康對記者表示:“終於(yu) 可以走進這些民國建築,不用隔著圍牆拍照片了。”
早在1985年前後,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就開始負責編製“頤和路民國公館區環境整治規劃”。冒丹說,保護理念在漸進式更新,到了2016年已經由原來的“保下來”明確轉變為(wei) 現在的“活起來”,強調活化使用。
怎麽(me) 利用,頗有講究。王昭昭認為(wei) ,保留原有功能將最小程度改動建築。頤和路街區誕生之初就以居住功能為(wei) 主,因此規劃確定的開放空間限製在40%以內(nei) 。“十一片區”引入人流量不太大的商業(ye) 業(ye) 態,是基於(yu) 對建築瞬時空間承載量等因素的測算,如此才能夠達到最小幹預目標,最低程度改變房屋結構。
她分析,南京22個(ge) 曆史風貌區之一的小西湖片區,因曆史建築年代較淺,房屋多為(wei) 民間自建,可以用“保護+文化+商業(ye) ”的模式,可以將片區打造成“網紅”,但這種做法無法複刻到其他曆史街區。
在浦口火車站曆史風貌區,津浦路南邊曾是浦口火車站,北邊有輪渡,當地曾是城市中心。啟動區目前正圍繞文博展示、創意書(shu) 店、特色民宿等規劃業(ye) 態進行招商,希望充分彰顯片區的建築文化、長江文化、文學影視等價(jia) 值。“浦口火車站擁有豐(feng) 厚曆史資源,值得更好地保護和活化使用,理應成為(wei) 帶動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地標。”周琦說。
去年12月,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出《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曆史建築保護利用的通知》,其中提到“堅持以用促保,加強曆史建築活化利用”。具體(ti) 的要求包括:加固修繕保護體(ti) 現曆史建築核心價(jia) 值的外觀風貌、典型構件,消除安全隱患,有條件的可依法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設施等方式適應現代生產(chan) 生活需要;規劃資源、建委、房產(chan) 、文旅等部門,堅持以用促保,研究製定曆史建築活化利用的規劃、土地支持政策等,集中打造培育一批曆史建築活化利用成果。
東(dong) 南大學建築曆史與(yu) 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沈暘認為(wei) ,曆史建築體(ti) 現了因城而異和因地製宜的地理人文特色,擁有長期形成的視覺特征,也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物質載體(ti) 。作為(wei) 鮮活的城市記憶和文化見證,曆史建築、曆史文化街區、曆史地段不應成為(wei) 城市中的盆景或孤島,而是可以在公共服務、社區營造、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乃至成為(wei) 城市更新行動中的新驅動力。
□ 本報記者 徐冠英 劉春 徐睿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