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的力量》之改革常新篇: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曆史時間
這是一隻眼睛,是世界上最大的觀天巨目,它長在中國雲(yun) 貴高原一個(ge) 叫“大窩氹”的地方,人們(men) 通常叫它“中國天眼”。
也許,唯有創新,人類才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通過這枚世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我們(men) 的目光延伸到宇宙137億(yi) 光年乃至更遠;憑借“奮鬥者”號,我們(men) 潛入到萬(wan) 米海溝;“嫦娥”攬月,讓人們(men) 親(qin) 眼目睹38萬(wan) 千米外月球的土壤;而“九章”問世,則讓計算同一道難題的時間從(cong) 6億(yi) 年提速到200秒……
還有北鬥、核電、鐵基超導、幹細胞以及量子信息……這一係列原創成果的革命性突破,顯示了一個(ge) 後發者的趕超時速。從(cong) 1979年深圳蛇口開山炸石的第一聲炮響,到2020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突破百萬(wan) 億(yi) 大關(guan) ,短短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jin) 讓古老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使人類文明的走向,命運般開始了東(dong) 方的路程。
而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隆重舉(ju) 行;下午,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以曆史性解決(jue) 。
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書(shu) 寫(xie) 的感天動地的脫貧史詩,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這是人類曆史上亙(gen) 古未有的空前壯舉(ju) ,為(wei) 全球減貧事業(ye) 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更是一個(ge) 千年夢想、百年奮鬥、圓夢今朝、在人類的偉(wei) 大時間曆史中創造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時間的重要時刻。
同一天,這兩(liang) 件大事同時出現,體(ti) 現的正是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機銜接,這不僅(jin) 宣告“三農(nong) ”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更標示著一個(ge) 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它讓我們(men) 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又將是新一輪的改革再出發。
盡管每一段曆史都有它不可複製的獨特性,可是,從(cong) 1978年到今天,卻是中國極富傳(chuan) 奇色彩的極其特殊的一個(ge) 曆史階段。
改革開放,這場偉(wei) 大革命,讓這個(ge) 古老國家發生了史詩般的巨變。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yi) 元增長到2020年的101.59萬(wan) 億(yi) 元,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cong) 206億(yi) 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wan) 億(yi) 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189元……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這場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變革,開辟出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道路。中國人民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既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又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成功實踐,極大豐(feng) 富了人類對社會(hui) 發展基本規律的認識,開拓了民族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多元途徑。
【同期聲】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要振興(xing) ,就必須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2020年8月24日,海南公布了中英文《2020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指南》,為(wei) 全球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更彰顯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jue) 心和信心。
從(cong) 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掛牌成立,繼而,自南向北,由沿海而內(nei) 陸,自貿區覆蓋了中國的廣大區域。
與(yu) 此同時,從(cong)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再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係列區域發展戰略彼此對接,連環配套,不斷擴大、完善改革開放的總體(ti) 空間布局。
新時代的中國,續寫(xie) 新的改革篇章。
【采訪: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 袁新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多次引用《詩經》裏的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從(cong) “軸心時代”華夏文明精神根基的基本確立,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格局的最終形成,中國社會(hui) 漫長的漸進式發展,總是伴隨著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我們(men) 稱之為(wei) “超越性突變”——比方說戰國時代的我們(men) 都知道的商鞅變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晚清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綿不絕、生生不息,就在於(yu) 不斷的改革和創新。
中國這個(ge) 東(dong) 方大國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是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wei) 大的社會(hui) 變革,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然而,越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特別是新時代的改革,是在30多年改革開放基礎上的全麵深化。一方麵,改革進入深水區,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ya) 於(yu) 當年;另一方麵,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總目標的這一輪改革,其觸及麵、關(guan) 鍵點、協調度,呈現更高層級的挑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