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數字化護航 民生添保障(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2022-01-14 14:5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拿起鐵鍬,挖坑、栽苗,冬日暖陽斜照,54歲的樓永芳幹得起勁。

  樓永芳家住浙江杭州餘(yu) 杭區徑山鎮平山村,這裏地處偏遠,產(chan) 業(ye) 少。他種地、編筐、打零工,日子過得還好。但在兩(liang) 年前,夫婦倆(lia) 相繼患病,女兒(er) 考上大學,收入減少、支出大增,家裏麵臨(lin) 困境。

  遇到難題,樓永芳隻是默默承受,沒跟旁人說,病也不見好。誰知沒多久,平山村黨(dang) 總支委員馬雲(yun) 強上門探訪。

  “老樓,上回我來走訪,怎麽(me) 還瞞我?多虧(kui) 了數據會(hui) 說話。”馬雲(yun) 強開門見山。

  原來,一周前,徑山鎮政府收到了來自餘(yu) 杭區民政局“民生直達”平台的信息。該平台通過大數據比對,發現樓永芳家突然支出一大筆醫療費用,提示“可能存在幫扶需要”。

  “我能進低保?政策我不懂,也沒去村裏申請呀。”樓永芳說。

  “不用你申請,係統自動識別了。”馬雲(yun) 強解釋,“不懂政策沒關(guan) 係,現在不是人找政策,是政策找人。”

  “低保怎麽(me) 辦理?我也不知道。”“網上就能辦,我來代辦。”經馬雲(yun) 強在線申請,樓永芳一家很快被納入低保對象,2021年2月收到第一筆低保金,夫婦倆(lia) 看病花費報銷比例可達到80%。通過教育部門的數據,徑山鎮政府將其女兒(er) 納入慈善救助名單,學費、住宿費得以全額報銷。

  樓永芳一家的困難,也是一些群眾(zhong) 可能遇到的境況——平常日子好過,但突遭不幸時,容易從(cong) 小康變為(wei) 困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幹預”。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杭州提出以數字化改革保障民生、推進共同富裕,建設全域統籌的線上服務平台,不讓低收入群體(ti) 掉隊。

  2020年10月,杭州市民政局聯合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推出“民生直達”平台,依托杭州市數字化服務平台“城市大腦”,與(yu) 人社、衛健、教育等10個(ge) 部門交換、共享數據。通過社會(hui) 救助、勞動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麵數據比對,一方麵,各區縣民政、教育、殘聯等部門可主動查找、識別服務對象,另一方麵,電子津貼、醫療補助等補助資金可“一鍵直達”居民賬戶。

  截至2021年12月10日,杭州“民生直達”平台共上線惠民政策94條,累計發放民生保障資金41.25億(yi) 元,受益群眾(zhong) 842萬(wan) 多人次。

  “未來,類似‘民生直達’這樣的數字化場景運用將越來越廣泛。”杭州市發改委負責同誌介紹,“我們(men) 將持續圍繞民生問題,聚焦住房、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等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領域,加快打造一批跨部門、多服務的協同應用場景。”

  近段時間,樓永芳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他在村組長的帶領下找到了新活計,每月多了上千元收入。“病見好了,能幹活了,日子盼頭足了。”樓永芳臉上泛起笑容。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3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