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浙江義烏:讓“百年索麵”助力農村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2-01-14 14:51:00來源: 金華日報

  春節將至,義(yi) 烏(wu) 市上溪鎮荷市村的村民開始忙碌起來。遠近聞名的吳店索麵,大多出自該村。凡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荷市村的曬場上就會(hui) 曬滿索麵,細細長長,如瀑布般垂掛,甚是好看。

  吳店索麵,源於(yu) 清末,至今已百年有餘(yu) 。因其形狀“長瘦”,諧音“長壽”,有了“長福長壽”之意。吳店索麵與(yu) 印有“福”字的吳店饅頭便成“搭檔”,成為(wei) 人們(men) 討口彩、饋贈親(qin) 友的佳品。

  製作辛苦利潤微薄

  然而吳店索麵如今麵臨(lin) 著後繼無人的困境。如何破除難題,讓身為(wei) 義(yi) 烏(wu) 十大美食之一的索麵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2020年我回村時,村裏僅(jin) 5戶人家還在堅持製作索麵,且都是60歲以上老年人。”吳俊是荷市村委會(hui) 副主任,也是村青年委員。在與(yu) 老師傅的交流中,吳俊驚訝地發現,村裏年輕一代已不願再製作索麵,若幹年後索麵將後繼無人。

  村裏的老師傅告訴吳俊,製作索麵是一件既費力又麻煩的辛苦事。他們(men) 堅持純手工製作索麵,從(cong) 和麵、揉麵到分麵、曬麵,再到最後回潮、裝筐,整整需要18道工序,一簾麵就要耗費十幾個(ge) 小時。有訂單時,手藝人往往需要在後半夜起身幹活,一直忙活到天亮。

  “做索麵太辛苦,夫妻倆(lia) 一天忙活16個(ge) 小時,也隻能製作150斤左右。”老師傅吳小華道出索麵的困境。他說,索麵以批發為(wei) 主,利潤微薄,一斤索麵利潤不到5元,卻耗費了兩(liang) 人一整天的精力,純是以人力和時間換取回報。

  “他們(men) 說,現在做點什麽(me) 工作不比製作索麵賺得多,還更輕鬆。”吳俊在與(yu) 村裏年輕人的交流中,也深深感受到他們(men) 對索麵傳(chuan) 承的拒絕之意。年輕一代的回答,讓吳俊倍感壓力,他始終覺得自己有責任將百年索麵製作工藝傳(chuan) 承下去。

  如何破除困境?吳俊思考了一夜又一夜。終於(yu) 有一天,他想到了辦法。

  發展研學定製課程

  堅持純手工製作索麵售賣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已跟不上時代變化。那麽(me) ,通過“研學”來讓更多人了解並學習(xi) 這項技藝,通過課程的定製、品牌的打造,讓吳店索麵繼續傳(chuan) 承是否可行?

  吳俊的想法得到村兩(liang) 委和上溪鎮黨(dang) 委政府的肯定。說幹就幹,吳俊挨家挨戶找老師傅聊天,希望他們(men) 能夠支持開展研學。聽了吳俊的想法,老師傅們(men) 一口答應了下來,還慷慨地把製作索麵的工具借給研學使用。

  終於(yu) 在2021年4月,吳店索麵製作體(ti) 驗館麵世。荷市村文化禮堂迎來首批研學體(ti) 驗的學生。

  “要像這樣輕輕地把麵條交叉纏繞在麵筷上……”在介紹了吳店索麵的曆史淵源和製作流程後,吳葉茂和吳琅潮兩(liang) 位老師傅手把手教孩子們(men) 製作索麵。“吃自己做的索麵,感覺真的不一樣。”2個(ge) 小時的體(ti) 驗活動,讓孩子們(men) 意猶未盡。

  “老師傅提前做好發酵,後麵的工序全由學生自己參與(yu) 完成。”吳俊說,研學館有多位老師傅參與(yu) 教學,每周都有幾百名學生過來體(ti) 驗,現在因為(wei) 疫情防控暫時關(guan) 閉。而研學活動的推出,也讓村裏有了“意外收獲”:村裏有位年輕人主動加入到傳(chuan) 承的隊伍中,已基本學會(hui) 索麵的製作工藝,並通過電商平台幫助村裏探索外銷之路。

  “接下來要做到1對1精品課,讓學生能體(ti) 驗更完整的流程,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讓吳店索麵銷往全國。”吳俊告訴記者,村裏的研學實踐站已被評為(wei) 義(yi) 烏(wu) 市級家庭友好實踐基地,他們(men) 村也獲批了網絡銷售食品許可證,百年索麵的傳(chuan) 承發展已無大礙。“索麵”的研學之路,將助力荷市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吳店索麵傳(chuan) 統製作工藝走得更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