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桐廬路徑”
學習(xi) 豆腐幹製作技藝,體(ti) 驗石雕、石繪技藝……如今,每到假期,越來越多的杭州桐廬人會(hui) 帶著孩子到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裏過,這裏的本土“魅力課”總是很搶手。
近年來,作為(wei) 全國50個(ge) 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建設試點縣之一,桐廬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果,將全縣195個(ge) 農(nong)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部納入“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序列,開辟麵向未成年人的專(zhuan) 屬活動空間、服務陣地,創設具有本土特色的特色課程,讓農(nong) 村兒(er) 童“學後有托、學後有約、學後有得”。
複興(xing) 少年宮的打造,僅(jin) 僅(jin) 是桐廬高標準創建、讓文明基因嵌入縣域每一寸肌理的一個(ge) 縮影。早在2015年,桐廬就率先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並於(yu) 2017年成為(wei) 杭州地區唯一的全國首批縣級文明城市,2018年成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2020年以全國第九、浙江第一的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複評,獲評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桐廬探索追求具有共同富裕樣本特色的文明實踐路徑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歇。
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桐廬縣桐君街道梅蓉村的一處老屋內(nei) 灶爐久未生火,老人卻手捧熱乎乎的飯菜,吃得很香,這是梅蓉村老年協會(hui) 會(hui) 長俞先賢又給村裏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了;桐廬縣分水鎮小源村村民韓倫(lun) 語,20多年堅持義(yi) 務照顧沒有血緣關(guan) 係的另一個(ge) “家”,電燈壞了、屋頂漏了、老人看病,甚至是兩(liang) 個(ge) 孩子開家長會(hui) ,不管多忙,他都隨叫隨到……
在“暖城”營造、“暖行”培育、“暖意”傳(chuan) 揚等行動中,在“村村樹典型、月月推好人、行行選最美、綜合評模範”的濃厚氛圍中,個(ge) 體(ti) 的主體(ti) 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效激發,愈來愈多的人主動參與(yu) 到公共事務中來,讓桐廬既是“生活共同體(ti) ”,更成為(wei) “治理共同體(ti) ”。
在桐廬,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逐漸從(cong) 單向突破向係統集成深化、從(cong) 陣地整合向功能拓展深化、從(cong) 宣傳(chuan) 文化係統“小循環”向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社會(hui) 治理的“大循環”深化。在桐廬,全縣上下正努力跑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造的“接力賽”,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接力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