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加強農業核心技術攻關

發布時間:2022-01-24 15:43:00來源: 新華日報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機銜接,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wei) 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勾勒了清晰路線圖。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如何變成可知可感的現實?

  加強農(nong) 業(ye) 核心技術攻關(guan) ,持續穩定糧食生產(chan)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積極開展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省政協委員、省農(nong) 科院種質資源與(yu) 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趙涵認為(wei) ,種業(ye) 振興(xing) 要依靠龍頭企業(ye) ,但是目前江蘇的種業(ye) 企業(ye) 規模和影響力與(yu) 江蘇作為(wei) 經濟強省、大省的地位不相稱。“大多數種業(ye) 企業(ye) 不願自己投資進行農(nong) 作物育種研發。從(cong) 育種人員手裏購買(mai) ,或以合作共享、聯盟等方式獲得農(nong) 作物新品種使用權,直接導致江蘇種業(ye) 企業(ye) 育種研發能力不強,很難擁有自己的核心產(chan) 品。”趙涵建議,選取一兩(liang) 家基礎好、底子強的骨幹種業(ye) 企業(ye) ,通過政策和社會(hui) 資本的扶持,實施“小升高”行動,全麵增強企業(ye) 育種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做大做強江蘇種業(ye) 。

  種業(ye) 的發展必須依靠人才,而目前種業(ye) 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種業(ye) 企業(ye) 缺乏人才,這一現狀易導致科研與(yu) 生產(chan) 脫節,企業(ye) 隻能開展低水平的種業(ye) 工作。趙涵表示,應鼓勵種業(ye) 科技資源和人才向種業(ye) 企業(ye) 有序流動,通過技術入股、成果參股和高薪等方式吸引人才,使種業(ye) 科技資源和人才能有效地流動,實現科研院所、高校與(yu) 企業(ye) 共同發展。

  持續穩定糧食生產(chan) ,要防止耕地“非糧化”。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唐洪武建議,健全耕地用途分類分級管製規則,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必須全部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重點保障穀類作物的種植麵積,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永久基本農(nong) 田重點用於(yu) 發展糧食生產(chan) ,保障穀類、豆類、薯類的種植麵積。要完善種糧補貼政策,提高種糧積極性,完善稻麥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支持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適度發展糧食規模經營,大力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托管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效益。

  構建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加快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作為(wei) 來自基層一線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省政協委員、江蘇洋宇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紅新更加關(guan) 注如何匯聚更多資源要素,拓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增值增效空間,讓農(nong) 民有活幹、有錢賺。

  在唐紅新看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要滿足食品供給功能,還要發揮文化傳(chuan) 承、休閑體(ti) 驗、生態涵養(yang) 、就業(ye) 蓄水池等功能,貫通產(chan) 加銷,融合農(nong) 文旅,對接科工貿,通過加大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努力做長做粗產(chan) 業(ye) 鏈條,提升產(chan) 業(ye) 附加值。“希望進一步提升鄉(xiang) 村人才待遇,讓更多管理型、科技型人員回流,打造一支留得住的鄉(xiang) 村人才隊伍。”

  如何構建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省政協委員、省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hui) 主任陶長生說,要圍繞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提升優(you) 化農(nong) 村現代流通服務體(ti) 係,圍繞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健全完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重點實施縣域商貿流通網絡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建設、“網上供銷合作社”提升、綠色農(nong) 資集采統配、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惠農(nong) 、農(nong) 業(ye) 廢棄物回收、基層網點賦能、供銷合作社品牌創建和人才培養(yang) 等“十項工程”,不斷提升為(wei) 農(nong) 服務能力和水平。

  “農(nong) 村商業(ye) 目前的重點是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省政協委員、蘇果超市總經理陳兵說,一方麵,將以“訂單農(nong) 業(ye) ”模式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建設,深化“農(nong) 超對接”,擴大源頭采購,推動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產(chan) ,同時,加快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設,進一步挖掘和提升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價(jia) 值,嚐試建設中央廚房,實現集約化、標準化生產(chan) 。另一方麵,針對農(nong) 村商業(ye) 網點少、規模小、分布散等短板,將啟動新一輪網點下鄉(xiang) 工作,通過“增加連鎖網點數量、提供線上下單集中配送、開展品質下鄉(xiang) 行”等形式,將流通網絡延伸到更廣袤的農(nong) 村鄉(xiang) 鎮,發揮渠道優(you) 勢帶動消費升級。

  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讓農(nong) 村成為(wei) 人人向往的地方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過程中,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農(nong) 村的土地資源配置,形成科學合理的布局,既改善農(nong) 村的生態環境,也促進耕地保護,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省政協委員、太倉(cang) 市富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超說。

  早在2014年,江蘇便率先提出土地綜合整治理念,謀篇布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然而,在大環境持續向好的背景下,仍有少部分地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項目輕生態等粗放型發展問題。陳超認為(wei) ,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更需關(guan) 注土地資源的利用,按照村莊建設類型和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確定村莊的主體(ti) 功能,進而對空間進行統籌安排。“要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讓老百姓共享土地綜合整治的豐(feng) 碩成果,切切實實地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陳超說。

  “對於(yu) 農(nong)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要有長遠的生產(chan) 、生活、住房規劃,符合本村實際且具有可行性。”省人大代表、泗陽縣百春錦蔬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周相民說,鄉(xiang) 村建設首先要改善農(nong) 民居住條件,讓農(nong) 民住上舒適的房子,做到水電路通達,衛生設施健全,汙水處理到位,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自然環境是農(nong) 村最大的優(you) 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農(nong) 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村民富、生態美的統一,讓農(nong) 村成為(wei) 人人向往的地方。”

  近年來,無錫市錫山區東(dong) 港鎮山聯村持續做優(you) 休閑旅遊農(nong) 業(ye) ,村裏環境美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暢了,百姓腰包也鼓起來了。作為(wei) 山聯村“掌門人”,省人大代表、無錫市錫山區東(dong) 港鎮山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朱虹長期關(guan) 注鄉(xiang) 村發展和農(nong) 民致富。朱虹認為(wei) ,推進共同富裕,不光要提高經濟收入,更關(guan) 鍵的是要精神富有和環境友好。她建議,提高全民收入配比、實現優(you) 質公共服務共享和打造生態美麗(li) 宜居環境,縮小城鄉(xiang) 收入差距和生活品質差距。要通過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盤活農(nong) 村資產(ch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加強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進一步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推動農(nong) 民生活質量和共享水平提升。

  □ 本報記者 吳 瓊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