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學習收獲 匯聚奮進力量(大家談)
善用新形式 掌握新方法
張程喆
在清華大學,青年學子通過時下流行的微慕課,讓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的生動解讀在雲(yun) 端上傳(chuan) 播開來;在東(dong) 北林業(ye) 大學,上講台演講、拍攝微電影,豐(feng) 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更多學生愛上了“真理的味道”;在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與(yu) 陝西省延安中學的學生開展遠程連線,共上一堂全會(hui) 精神學習(xi) 課……近期,多所高校采用新形式、新方法開展學習(xi) ,為(wei) 思政課注入新鮮活力。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要源源不斷把各方麵先進分子特別是優(you) 秀青年吸收到黨(dang) 內(nei) 來,教育引導青年黨(dang) 員永遠以黨(dang) 的旗幟為(wei) 旗幟、以黨(dang) 的方向為(wei) 方向、以黨(dang) 的意誌為(wei) 意誌,賡續黨(dang) 的紅色血脈,弘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在鬥爭(zheng) 中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長才幹。”青年學子思維敏捷、頭腦活躍,用好新形式、講好新故事,必將激勵他們(men) 學深悟透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激發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動力。
廣大青年是全會(hui) 精神的傳(chuan) 播者、踐行者。形式上,遠程連線、館藏展覽、雲(yun) 端慕課、原創微電影等新的傳(chuan) 播手段層出不窮,令人耳目一新。內(nei) 容上,全會(hui) 精神與(yu) 黨(dang) 的曆史、書(shu) 本理論、生活日常相互照應,令人印象深刻。從(cong) 思政課堂到學習(xi) 研討會(hui) 、主題黨(dang) 日活動,不斷創新形式與(yu) 內(nei) 容,才能讓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更好融入青年的生活與(yu) 成長之中。
(作者為(wei)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學生)
學無止境 常學常新
毋澤鵬
邁步新征程,00後青年用新形式主動學、在新場景反複學,以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點燃理想信念之火,照亮成長之路。
課堂上,青年學生認真聽院士名師深刻解析全會(hui) 內(nei) 涵,將學科專(zhuan) 業(ye) 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支部中,青年宣講團說出自己的學習(xi) 故事,引領帶動身邊人共同學習(xi) 全會(hui) 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宿舍裏,青年讀書(shu) 會(hui) 跟著駐樓輔導員的引導細致讀原文、悟思想,強化使命擔當;網絡上,滿懷激情寫(xie) 下學習(xi) 心得,在分享交流中樹立遠大誌向……“聽說讀寫(xie) ”全方位,課上課下全覆蓋,新時代青年把學習(xi)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融入學習(xi) 和生活,學深悟透,常學常新。
時代蓬勃發展,學習(xi) 的形式在變,但初心不變。當代青年將理論學習(xi) 融入日常,又在學習(xi) 和生活中踐行全會(hui) 精神。特別是進入畢業(ye) 季的大學生,有的參軍(jun) 報國,有的潛心科研,還有的投身基層……大家以思想武裝和理想信念為(wei) 指引,立誌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需要的每個(ge) 角落。
(作者為(wei) 北京大學專(zhuan) 職輔導員)
請進來 走出去
柯溢能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要源源不斷培養(yang) 造就愛國奉獻、勇於(yu) 創新的優(you) 秀人才”。浙江大學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邀請專(zhuan) 家步入課堂,創新開展沉浸式黨(dang) 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心懷“國之大者”,樹立報國誌向。
盾構機產(chan) 學研團隊如何堅持自主創新,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為(wei) 盾構機安上“中國芯”?在一台即將出廠的盾構機前,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們(men) 聽專(zhuan) 家講述生動故事。兩(liang) 層樓高、數十米長的盾構機,激勵學生們(men) 將自己的科研誌向與(yu) 國家重大發展需要結合在一起,為(wei) 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在形勢與(yu) 政策課上,老師請來科技特派員現場“帶貨”,讓同學們(men) 在品嚐新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同時,感受科技助農(nong) 的重要性,鼓舞同學們(men) 把論文寫(xie)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廣闊大地上。
小故事演繹大道理、小切口撬動大主題、小視角展現大格局……高校思政課的一係列創新舉(ju) 措,從(cong) 青年學生可感可知的細節入手,引導他們(men) 把個(ge) 人成長融入國家民族發展的現實需要中,正源源不斷地培育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
(作者為(wei)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兼職輔導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6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