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車主為何“提車難”?
臨(lin) 近春節,不少家庭想買(mai) 輛新車過年。然而,車型選好了,資金和手續齊備了,多地消費者卻發現遭遇“提車難”。交付時間一再拖延、加價(jia) 或降低配置才能提車、優(you) 惠幅度縮減……給準車主們(men) 增添了煩惱。
“提車難”背後有哪些原因?何時能夠得到緩解?如何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讓汽車消費市場在新的一年裏走向產(chan) 銷兩(liang) 旺?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訂車容易提車難
“沒想到現在提車這麽(me) 難!”北京車主秦寅生元旦前已經簽了某高端品牌新能源車的購車合同,但車還開不上。“銷售人員告訴我,12月這撥購車的,提車肯定要等到年後。如果想獲得提車優(you) 先權,不同車型需加價(jia) 數萬(wan) 元至十幾萬(wan) 元不等。過年開新車是指望不上了。”
訂車簡單提車難、不想多等要加價(jia) ——許多消費者感受明顯。
有的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購車成本。有車主抱怨,前些年汽車總體(ti) 上是降價(jia) 多、優(you) 惠多,現在因為(wei) 提車難,經銷商不僅(jin) 沒什麽(me) 優(you) 惠,稍微熱門一點的車型就要加價(jia) 。
有的延緩了購車打算。北京車主周女士的車已開了10多年,打算最近換輛新車。“舊車的車齡長了,這一年多小毛病不斷,想著買(mai) 輛進口車。一家人選好了車型,到4S店一問,說要想節前提車就得加價(jia) ,而且加價(jia) 後也要在加價(jia) 的購車群體(ti) 中排隊,並不能保證很快能提上車。”她幹脆放棄了換車的念頭,“等提車正常後再說吧。”
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個(ge) 汽車品牌的4S店發現,“提車難”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高端品牌的新能源車、部分品牌的新款高配車型以及SUV等現車相對緊俏,往往需要等待或加價(jia) 購買(mai) 。北京市朝陽區某4S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想買(mai) 也提不到車。各車型最快的也要8至12周才能提到車。提車慢挫傷(shang) 了不少顧客的積極性,現在是看得多、買(mai) 得少。”消費者認為(wei) 經銷商不給力,甚至懷疑其搞“饑餓營銷”,但經銷商普遍反映,拿不到現車,不僅(jin) 消費者不滿意,也影響車企、經銷企業(ye) 的營收。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歲末年初通常是購車旺季,但受近期“提車難”以及經銷商促銷力度減弱等因素影響,汽車消費表現一般,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汽車消費指數為(wei) 71.4,其中當月入店分指數為(wei) 81.3,較上月略有上升;需求分指數和購買(mai) 分指數則分別下降至78.6和82.7。
芯片短缺、物流阻滯
是哪些堵點導致了消費者“提車難”?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總工程師許海東(dong)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2021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範圍內(nei) 的芯片供應緊張,鎳、鈷、鋰等新能源電池關(guan) 鍵原材料價(jia) 格大幅上漲,是導致國內(nei) 汽車市場供應鏈不暢、交付周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某新能源車品牌4S店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芯片短缺、動力電池供應不足一直製約著新車提車進度。“盡管近期‘芯荒’問題明顯改善,但其他零部件產(chan) 能受原材料漲價(jia) 、國際疫情影響較大,給訂車周期增加變數。加上快過年了,想盡快提車的消費者比較多,消費者提車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除了‘缺芯’,過去一年裏海運價(jia) 格出現劇烈波動,海運成本昂貴、集裝箱‘一箱難求’等,也對整車及零部件進出口造成負麵影響。”許海東(dong) 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海運價(jia) 格上漲、集裝箱短缺等物流難題,進一步延長了新車交付周期。此外,部分進口車生產(chan) 基地受疫情影響較為(wei) 嚴(yan) 重,產(chan) 能始終未得到有效恢複,相應車型的供應跟不上需求。據有關(guan) 機構不完全統計,2021年,進口品牌車平均提車時間均有不同程度延遲,多數比其他年份推遲3個(ge) 月以上。
在此背景下,部分廠商和經銷商采取加價(jia) 提車、削減優(you) 惠甚至降低配置的方法,由消費者為(wei) 此“埋單”,甚至渲染焦慮等,使消費者對車市價(jia) 格未來走向存有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愈發期待及早提車,加劇了供需矛盾。許海東(dong) 表示,一些中高端品牌特別是進口品牌的經銷商要求消費者“加價(jia) 提車”,部分新能源車企利用財政補貼退坡作為(wei) 噱頭進行營銷宣傳(chuan) ,這些行為(wei) 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市場失序,增加了消費者的提車難度。
“目前不少消費者的心態還屬於(yu) ‘追漲不追跌’。廠商越是提價(jia) ,經銷商越是渲染焦慮,消費者就越是急切。一些原本不急於(yu) 購車、正在等待觀望的消費者也入市搶購,造成供給與(yu) 需求之間進一步脫節。”許海東(dong) 說。
供應正逐步改善
盡管麵臨(lin) 消費者提車難、原材料漲價(jia) 、芯片短缺等短期問題,中國汽車市場長期總體(ti) 向好局麵沒有變。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2608.2萬(wan) 輛和2627.5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為(wei) 中國工業(ye) 經濟持續恢複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針對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ya) 慶近日表示,將著力打通重點產(chan) 品供給“堵點”“卡點”,集中力量解決(jue) 汽車等領域芯片短缺問題,暢通關(guan) 鍵零部件供應渠道。工信部明確,將全力以赴維護汽車工業(ye) 平穩健康運行,加大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企業(ye) 發展,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介紹,2021年全國集成電路產(chan) 量較上年增長33.3%,汽車芯片供應正逐漸加大。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供應鏈“強筋健骨”,芯片產(chan) 量穩步增長,將為(wei) 新車交付提供堅強保障。
去年以來,有關(guan) 部門多次出台政策鼓勵汽車消費。下一步,如何改善汽車供給,推動市場平穩運行和行業(ye) 健康發展?
一方麵,要做好市場監管。許海東(dong) 表示,部分車企不合理的營銷和競價(jia) 策略不僅(jin) 影響到消費者權益,也壓縮了車企自身利潤空間。“要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廠家和經銷商的管理,防止個(ge) 別從(cong) 業(ye) 者利用原材料短缺、政策環境變化等向消費者散布焦慮情緒、大搞‘加價(jia) 提車’等行為(wei) ,從(cong) 而保障好消費者權益。”許海東(dong) 說。
另一方麵,持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要政策支持打出“組合拳”。許海東(dong) 表示,首先應做好保供穩價(jia) ,確保供應鏈暢通,讓想買(mai) 車的消費者順順當當提上愛車,同時鼓勵車企開發更多適合中國不同消費群體(ti) 的車型,吸引潛在消費者。此外,繼續推動汽車消費管理從(cong) 購買(mai) 管理轉向使用管理,通過出台促進汽車消費的相應配套措施,切實解決(jue) 消費者在使用環節麵臨(lin) 的充電難、停車難等問題。“這樣,消費者才會(hui) 更願意買(mai) 車、用車。”
2022年,汽車市場供需兩(liang) 端是否有望進入上升通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分析認為(wei) ,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複蘇超過預期,向社會(hui) 傳(chuan) 達出市場觸底反彈、進入上升通道的希望和信心。隨著原材料供給持續改善、國內(nei) 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恢複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2年上半年,全球芯片市場的供需緊平衡狀態可能還會(hui) 持續一段時間。下半年,隨著全球芯片企業(ye) 產(chan) 能恢複、芯片國產(chan) 化替代進程加速,‘芯荒’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要看到還有眾(zhong) 多消費者尚在觀望或等待提車,這部分被供給不暢壓抑的需求將在未來幾個(ge) 月內(nei) 得到釋放。總體(ti) 看,今年汽車消費市場產(chan) 銷兩(liang) 旺的前景可期。”許海東(dong)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