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他們從津南凱旋!
“好樣的!”“歡迎回家!”1月25日下午,天津金橋國際賓館,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
“出列!支援津南!”隨著市委一聲令下,連日來,市委組織部先後從(cong) 市級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有關(guan) 區選派5300餘(yu) 人組成突擊隊,開赴津南主戰場。
作為(wei) 其中一員,和平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王迪與(yu) 128名和平社工先鋒隊員進駐到津南區辛莊鎮,他們(men) 不分晝夜、不懼嚴(yan) 寒,有時一幹就是15個(ge) 小時。
“大家隻有一個(ge) 想法:跟病毒賽跑,關(guan) 鍵就得快。”王迪說:“全員上崗、連續作戰,還得克服天寒地凍等困難,沒有信仰,恐怕很難堅持下來。”
撤離津南區後,那一幕幕並肩作戰的情形,依然能在王迪眼前清晰浮現。“今後,我們(men) 會(hui) 繼續發揚這種忠誠、勇敢、堅韌、團結的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再創佳績!”他說。
同樣進駐辛莊鎮的,還有一支由236名社區工作者組成海河之北的鐵軍(jun) 。
“他們(men) 中有剛剛畢業(ye) 的大學生,有工作多年的業(ye) 務骨幹,還有新婚燕爾的伉儷(li) ,大家不懼風雪、勇挑重擔。”河北區委組織部黨(dang) 群服務中心副主任駱鋼說,最終,經過7個(ge) 晝夜的艱苦奮戰,他們(men) 圓滿完成任務。
“在疫情大考中,我看到了最美的社區工作者、最堅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最感人的天津故事。”駱鋼說:“那些義(yi) 無反顧、義(yi) 不容辭的英雄豪邁,那些守望相助、無私奉獻的真情大愛,將時刻激勵我砥礪前行。”
出發時,他們(men) 帶上了家人愛的叮嚀;抵達後,他們(men) 全部傾(qing) 注給了津南百姓。
“在穿上防護服變成‘大白’那一刻,我就意識到責任在肩,使命光榮。”市老幹部活動中心黨(dang) 員幹部張宏進駐鹹水沽鎮鑫洋園後,練就了一種“功夫”──醒來說走就走,躺下沾枕就睡。
“這場仗,我們(men) 打贏了,這就是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張宏很自豪:“今後,一定要繼續發揚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老幹部工作中用心用情、精準服務,讓黨(dang) 放心、讓老幹部滿意。”
在這場等不了、輸不起、必須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這些“援軍(jun) ”苦戰多日,最終不辱使命,載譽而歸。
“我家沒有飲用水了!”“菜沒了,怎麽(me) 買(mai) 呀?”“救命藥沒了,這可怎麽(me) 辦?”初到鹹水沽鎮同澤園小區,天津中醫藥大學22名教職工每天為(wei) 居民日常生活“把脈問診”,隨著防疫工作穩步進行,轄區由封控區調整為(wei) 管控區,他們(men) 又扛起雪鏟、掃帚,清理積雪,雪過天晴,疫霾散去,他們(men) 勝了病毒,暖了民心。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副院長章明星說,這場戰役,讓他們(men) 增強了信念,錘煉了意誌,提升了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繼續發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精神,不斷弘揚中醫藥文化,為(wei) 人民的健康事業(ye) 貢獻力量。
一批批英雄,一個(ge) 個(ge) 勇士,他們(men) 逆向而行,為(wei) 戰而歌。一幕幕壯舉(ju) ,一次次堅守,他們(men) 勇毅前行,向戰而生。
“派你支援津南,有沒有困難?”“沒有,保證完成任務!”出征前,市醫保局黨(dang) 員幹部李春輝和12位同事斬釘截鐵地說。
“我們(men) 主要負責汀蘭(lan) 花園、上悅花園7棟樓600餘(yu) 戶生活物資配送,協助1300餘(yu) 人全員大篩查。消毒、識別、檢測、登記……有時候跑一棟樓下來,就渾身濕透了。”李春輝說,連日來,他們(men) 累計送貨2000餘(yu) 件,無一差錯,沒一人叫苦叫累。
“23日,接到撤離通知,我知道,我們(men) 勝利了。”李春輝說:“津南百姓的一聲聲‘謝謝’,一句句‘加油’,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為(wei) 新時代的醫保人,要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唯其如此,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堅不摧。”(記者 李國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