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號邀市民包湯圓搖元宵
昨天,什刹海街道舉(ju) 辦元宵節傳(chuan) 統民俗體(ti) 驗暨冬奧示範社區展示係列活動。 本報記者 閻彤攝
昨天下午,十幾名來自前門西河沿社區的退休職工和兒(er) 童來到全聚德和平門店,興(xing) 致勃勃地在麵點師傅的指導下包湯圓。 本報記者 閻彤攝
本報訊(記者 楊天悅)和麵、搓條、切劑、包餡、收口、揉圓……昨天下午,十幾名來自前門西河沿社區的退休職工和兒(er) 童來到全聚德和平門店,興(xing) 致勃勃地在麵點師傅的指導下包著湯圓,準備把親(qin) 手製作的這獨一份美食帶回家。
“咱們(men) 北方主要吃元宵,這湯圓是南方人愛吃的。我們(men) 自己家裏也搖過元宵,動手包湯圓這還是頭一回。”忙著給老伴和孫女拍照的陳大爺滿臉興(xing) 奮地說。記者注意到,社區居民們(men) 包湯圓使用的是“DIY禮盒”裏現成的餡料,有黑芝麻、花生、豆沙和榴蓮幾種口味。不過,把幹糯米粉和成麵團的步驟頗費一番功夫。
“水不能一次加太多,得慢慢往糯米粉裏加水慢慢揉,麵皮也不能太軟,這樣包好的湯圓煮起來才不會(hui) 破。”麵點師傅邊說著邊對居民進行指導。不一會(hui) 兒(er) ,幾個(ge) 大瓷盤上就擺滿了大家親(qin) 手包製的湯圓,有的露出了餡料,大部分倒也有模有樣。
既能普及美食文化,又能調動起人們(men) 的參與(yu) 熱情,臨(lin) 近元宵節,還有不少老字號為(wei) 市民提供現場觀看搖元宵的互動體(ti) 驗,讓更多居民從(cong) 傳(chuan) 統美食的製作中感受中華傳(chuan) 統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專(zhuan) 程來到惠豐(feng) 門釘肉餅店,就為(wei) 了吃上門店現場搖製的元宵。
隻見一個(ge) 大笸籮在師傅手裏有節奏地前後抖動,不一會(hui) 兒(er) ,一粒粒餡料上均勻沾上了糯米粉,一顆顆白胖胖、圓墩墩的元宵就誕生了。“這個(ge) 實在!多少年沒見了。”家住通州的市民郭先生說,自打從(cong) 西四搬走,就再沒現場見過搖元宵。
據惠豐(feng) 門釘肉餅店經理楊誌剛介紹,店裏每天早晨7點半就開始供應元宵,為(wei) 了保證質量和口感,元宵都是現搖現賣,一天下來要搖製六七百斤。護國寺小吃紅蓮店、廣外店、二七劇場店等幾家門店也供應傳(chuan) 統現搖元宵,門店師傅們(men) 每天早晨5點多就開始準備,一天要搖製幾百斤,口味都是顧客點單率最高的幾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