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鮮活影像展現魅力鄉村

發布時間:2022-02-15 16:40:00來源: 光明網

  短視頻用當代視聽語言展現這豐(feng) 富的真實,激活了生活細節中的鄉(xiang) 愁,使這些潛藏在人們(men) 文化記憶中的鄉(xiang) 村文化符號重回大眾(zhong) 視野,煥發時代光彩

  每逢新春佳節,各大短視頻平台紛紛征集鄉(xiang) 村題材作品,展示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生活。不少農(nong) 民朋友通過短視頻講故事、話家鄉(xiang) 、聊風物,掀起一輪網絡“鄉(xiang) 村熱”。許多短視頻有故事、有巧思,以小見大,短中見長,成為(wei) 人們(men) 慰藉鄉(xiang) 愁的一劑良方。

  細節是打動人心的關(guan) 鍵。鄉(xiang) 村題材短視頻注重對鄉(xiang) 村生活細節的挖掘展示,樸素自然又不失精致,既有觀賞性,也有文化內(nei) 涵。

  短視頻裏的鄉(xiang) 村風物,大氣俊美。許多家鄉(xiang) 展示類短視頻,聚焦綠水青山自然風光,體(ti) 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牧民在草原上策馬揚鞭的慢鏡頭裏,騎馬者英姿颯爽,奔跑的馬兒(er) 充滿力量美;勤勞直率的“滇西小哥”用特色美食串聯人物故事,原汁原味記錄家鄉(xiang) 風土人情;藍天下、高原上,四川甘孜男孩清澈純潔的笑容,在特寫(xie) 鏡頭中燦爛綻放,成為(wei) 家鄉(xiang) 的一張“名片”……這些短視頻牢牢抓住鄉(xiang) 村景物特色,運用影視劇常見的特寫(xie) 、大遠景等藝術手法,以動態畫麵連接,強化細節與(yu) 環境的呼應、人與(yu) 自然的融合,給觀眾(zhong) 以清新、親(qin) 切、自然的觀看體(ti) 驗,助力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和鄉(xiang) 村旅遊發展。

  短視頻裏的鄉(xiang) 土生活,真實質樸。“接地氣”並不意味拍攝製作簡單粗糙,那些頗有人氣的作品在策劃和製作上無不下足功夫。做飯、修牆、砍柴、撿雞蛋,看似尋常隨意的生活場景,實則飽含複雜的鏡頭語言。有的短視頻平均每條180個(ge) 分鏡,每一個(ge) 分鏡時長2秒多,這意味著創作者運用高頻快剪、多機位拍攝等手段,在短短幾分鍾視頻內(nei) ,較為(wei) 完整地講述現實裏幾個(ge) 小時的故事。內(nei) 容上以主觀沉浸式敘事為(wei) 主,不時運用手遮鏡頭轉場、同景別跳切加快敘事節奏,增強觀眾(zhong) 情緒代入感。比如做飯這種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在短視頻中有情節、有懸念、有衝(chong) 突,還有情感的抒發,配上富有年代感的流行音樂(le) ,既增強了儀(yi) 式感,又有戲劇化效果。

  短視頻裏的鄉(xiang) 土表達,古雅清新。一些作品融入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讓鄉(xiang) 村之美有了文化的厚重感和藝術的精致感。比如,有的短視頻描繪幽靜山村的四季流轉、辛勤勞作、一日三餐,捕捉晨昏的細節之美。創作者對中國傳(chuan) 統色彩和鄉(xiang) 村文化符號的處理也別具新意,比如身著當代改良的傳(chuan) 統服飾,在青山碧水間踏雪尋梅,顯示現代與(yu) 傳(chuan) 統的交匯融合;七夕節做乞巧果,中秋節做月餅,記錄親(qin) 人佳節團聚場景,在“每逢佳節倍思親(qin) ”的詩意中引發共鳴;琵琶、尺八、竹笛、二胡、陶塤等傳(chuan) 統樂(le) 器頻頻出鏡,進一步渲染了文化氛圍和田園意境。

  鄉(xiang) 村題材短視頻的百花齊放,說到底,源於(yu) 鄉(xiang) 村生活的多姿多彩。無論是大氣俊美、真實質樸還是古雅清新,這些短視頻抓住了鄉(xiang) 土的“根”,那就是數千年來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千千萬(wan) 萬(wan) 人的真實生活。短視頻用當代視聽語言展現這豐(feng) 富的真實,激活了生活細節中的鄉(xiang) 愁,使這些潛藏在人們(men) 文化記憶中的鄉(xiang) 村文化符號重回大眾(zhong) 視野,煥發時代光彩。

  鄉(xiang) 村有親(qin) 情,鄉(xiang) 村有記憶,鄉(xiang) 村有傳(chuan) 承,鄉(xiang) 村題材短視頻的創作空間無疑是巨大的。通過短視頻,每個(ge) 人都可以貢獻文化內(nei) 容,但最被大眾(zhong) 接受和喜愛的,還是那些風格鮮明、製作用心,能夠展示真實生活細節的誠意之作。期待更多短視頻創作者關(guan) 注“三農(nong)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繼續用鮮活的視聽語言講好鄉(xiang) 村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時代故事。(臧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