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州市紮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

發布時間:2022-02-17 16:20:00來源: 湖州在線

  70歲的湖州市德清縣舞陽街道城山村村民裘大爺,患糖尿病10多年,平日按時吃藥控製血糖。2月16日早上,他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糖尿病健康小屋”裏自助測血糖,結果顯示,指標偏高。“飲食很注意,藥也照常吃,怎麽(me) 血糖還高了?”他又疑惑又著急,趕緊前往舞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到半小時,他就在那裏看了德清縣人民醫院內(nei) 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陳國平的門診。“你現在血糖高,腎髒不好。”經過檢查,陳國平建議他注射胰島素,一周後再複查。

  按照縣域醫共體(ti) 建設的模式,德清縣人民醫院是武康健保集團醫共體(ti) 的一家牽頭醫院,舞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醫共體(ti) 的一家分院。作為(wei) 下派至舞陽分院的業(ye) 務副院長,陳國平每周有2天固定坐診時間,轄區1100多名慢病患者是他的忠實“粉絲(si) ”。

  “家門口”看好病,是縣域醫共體(ti) 帶給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直以來,優(you) 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是衛健領域的一塊短板,市民看病習(xi) 慣往大醫院跑,一方麵使大醫院門診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麵也使基層醫療機構業(ye) 務能力受到限製。”湖州市衛生健康委介紹,為(wei) 破解這一難題,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需求為(wei) 根本出發點,湖州市2017年開始探索縣域醫共體(ti) 模式,目前,已組建起8個(ge) 縣域醫共體(ti) ,實現了縣域與(yu) 基層診療能力的共同提升。2021年,湖州市基層就診率和縣域就診率分別達到74.35%和90.71%。

  幾年來,縣級醫院和基層機構“雙向奔赴”,牽頭醫院每周平均派372名醫生到基層單位坐診,基層醫務人員定期到牽頭醫院進修學習(xi) ,培訓人員達1.5萬(wan) 人次。通過一係列“輸血”“造血”舉(ju) 措,基層診療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在慢病管理服務方麵,規劃完善“兩(liang) 慢病”一體(ti) 化門診標準化建設,為(wei) 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標準化、全周期的慢病管理服務。“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探索組建了縣、鄉(xiang) 、村三級健康網格團隊,研發‘健康指數’,實現動態閉環管理。”湖州市長興(xing) 縣衛健局介紹。

  隨著基層醫療機構能力的攀升,牽頭醫院門診量呈現下降趨勢,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加快龍頭學科及重點學科建設方麵。“事實證明,縣級醫院重大疾病的預防救治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以體(ti) 現醫療服務整體(ti) 技術難度的CMI值為(wei) 例,同比提高了0.04。”湖州市衛生健康委介紹,截至2021年底,湖州市已建成縣級龍頭學科19個(ge) 、市級以上重點學科59個(ge) 、專(zhuan) 病中心29個(ge) ,醫共體(ti) 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97項。

  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縣域醫共體(ti) 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業(ye) 務上下協同,以數字化賦能醫共體(ti) 運行,大大改善群眾(zhong) 就醫體(ti) 驗。湖州市安吉縣把城市和鄉(xiang) 村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統籌謀劃“健康大腦”,居民可查看在縣內(nei) 所有醫院、衛生院、衛生室的就醫記錄,通過結果互認避免重複檢查。

  “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是推動‘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推進醫防融合的有力之舉(ju) 。”湖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下一步,將在醫共體(ti) 管理體(ti) 製、運行機製、服務模式等方麵繼續深化改革,提升縣域整體(ti) 醫療服務能力,讓更多群眾(zhong) 享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健康紅利。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