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中國人民出色地搭建了安全的奧運舞台”

發布時間:2022-02-25 15: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月20日晚的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動情地說:“奧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閃耀,得益於(yu) 中國人民出色地搭建了安全的奧運舞台。”

  防疫安全與(yu) 精彩賽事達到平衡,“讓閉環成為(wei) 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做到了。16天的時間裏,北京冬奧會(hui) 牢牢守住了國內(nei) 社會(hui) 疫情防控安全底線,讓運動員在冰雪世界裏競技起舞,也將新冠病毒拒之門外,為(wei) 世界呈上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體(ti) 育盛會(hui) 。

  閉環管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運行

  本屆冬奧會(hui) 開始時,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確診數依然觸目驚心,有人持有懷疑態度:“1萬(wan) 多外國人參會(hui) ,防疫成果會(hui) 不會(hui) ‘破防’?”

  “要堅決(jue) 守住安全底線,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針對各種風險挑戰,完善工作方案和預案,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確保萬(wan) 無一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鏗鏘有力。1月23日以來,從(cong) 首都機場入境的涉奧人員超過1.8萬(wan) 人、行李超過了4.8萬(wan) 件,但人員通關(guan) 、安檢、防疫高效有序。

  “根據入境人員可能的活動軌跡,將涉奧場所內(nei) 相應區域劃定為(wei) 閉環管理區域。閉環內(nei) 區域單獨設置進出通道,做到空間分區、人員分類、持證進入。”北京市冬奧組委專(zhuan) 職副主席、秘書(shu) 長韓子榮介紹,閉環管理是最重要的措施,涉奧人員在場館、酒店、住地、場站等點位之間,實現“點對點”連接。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防疫手冊(ce) 》的關(guan) 鍵詞是閉環管理、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和N95口罩、應急預案與(yu) 全程負責,為(wei) 涉奧人員鑄牢‘防疫牆’。”北京冬奧組委運動會(hui) 服務部公共衛生處副處長王全意介紹。

  冬奧會(hui) 期間,記者乘接駁車行駛在冬奧會(hui) 專(zhuan) 用車道上,與(yu) 社會(hui) 車輛並肩而行;閉環內(nei) 的很多場館、酒店,距離外麵的世界隻“一牆之隔”,但牆內(nei) 牆外,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巴赫主席多次點讚:“北京冬奧會(hui) 閉環管理非常成功,閉環內(nei) 陽性病例率約為(wei) 0.01%,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科技助力,進一步築牢場館防疫網

  在這場奧林匹克盛會(hui) 中,科技的助力,讓防疫底氣更足。

  涉奧人員抵達冬奧村後,迎接他們(men) 的“智能防疫員”讓人眼前一亮。麵對此設備,進入人員無需摘掉口罩,一秒內(nei) 便可實現身份識別、智能測溫等8個(ge) 查驗環節。而在海澱區兩(liang) 個(ge) 場館的閉環外入口及觀眾(zhong) 入口處,19台“電子哨兵”坐鎮,快速核驗觀賽人員健康寶、核酸、疫苗等信息,提升人員通行速度,開賽至今累計通行超過4萬(wan) 人次。

  “這是一個(ge) 智能消毒機器人,能自動噴灑消毒劑。”冬奧會(hui) 期間,德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萊昂·沃肯施佩格在社交網站上向網友展示了這一防疫高科技產(chan) 品。他感慨說:“我從(cong) 未感到有哪裏比這裏更安全。”“在麵對複雜物體(ti) 時,這款機器人不僅(jin) 能識別其形狀,還能自主規劃消毒軌跡,發出222納米波長的紫外線,對被照射的空氣實現消毒。”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晉閩介紹。

  冬奧會(hui) 上,總能看到不少行走的“衛士”——“全能防疫機器人”。它們(men) 一旦發現誰忘了戴口罩,便會(hui) 立刻發出提醒:“請佩戴口罩”。

  一個(ge) 個(ge) “硬核”機器人如同移動的堡壘,而感知網絡則是“拉網布陣”。“每個(ge) 進入閉環的人員都有一張注冊(ce) 號構成的‘身份證’,通過‘身份證’與(yu) 感知設備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對人員安全社交距離進行分析,精準測出同一時間內(nei) 某空間的人員分布情況,完成疑似密接快速排查工作。”海澱區運行保障指揮部調度中心副主任、海澱區體(ti) 育局局長張彥祥說。

  在海澱區,多體(ti) 征感知設備、氣溶膠監測技術、大通量測溫設備的使用,進一步築牢了場館的防疫網。張彥祥介紹,通過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技術,首都體(ti) 育館和五棵鬆體(ti) 育中心全部點位采樣檢測結果均為(wei) 陰性。

  防疫“戰士”,默默堅守一線

  冬奧會(hui) 的各個(ge) 角落,都能看到一支支專(zhuan) 業(ye) 的醫療防疫小分隊的身影。

  冬奧會(hui) 期間,18家定點收治醫院備勤人員日均超過1500名。北京冬奧組委疫情防控辦公室副主任黃春介紹:“我們(men) 將涉冬奧傷(shang) 病員分為(wei) 新冠肺炎等傳(chuan) 染病確診與(yu) 疑似患者、閉環內(nei) 的發熱等症狀患者、閉環內(nei) 其他傷(shang) 病員、閉環外的發熱等症狀患者、閉環外其他傷(shang) 病員、入境無症狀感染者6類,由18家定點收治醫院和5家無症狀感染者隔離設施進行精準分類收治與(yu) 管理。”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負責人敖英芳介紹,近3年來大小十數次的“實戰演練”,讓他們(men) 對防疫更有信心。在北京市,定點醫院每日約2200人在崗值守備勤,做到醫生等患者。

  在延慶賽區負責防疫保障的北醫三院醫院感染管理處的安衛紅告訴記者,他們(men) 采取預前管理,和相關(guan) 專(zhuan) 家製定了相應的院感防控流程,確保賽時保障期間不發生聚集性病例。此外,在遠程會(hui) 診中心,她負責監控接診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個(ge) 人防護情況,並負責在診療結束後指導診室終末消殺及環境核酸采樣。從(cong) 1月23日開始到2月23日,醫護人員總共完成了2022170人次的核酸檢測。

  “疫情防控是冬奧會(hui) 保障工作的一個(ge) 挑戰,我要向我們(men) 的中國朋友和同事們(men) 致敬,他們(men) 的確做得非常棒。”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際奧委會(hui) 新聞發言人馬克·亞(ya) 當斯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5日 11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