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向縱深推進,國企活力更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國有企業(ye)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的“頂梁柱”。
2021年,中央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36.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5%;實現利潤總額2.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0.3%,主要指標均創曆史最好水平。亮眼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2020年啟動以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圓滿完成七成目標任務,取得一係列重要階段性成果,國有經濟競爭(zheng) 力、創新力、控製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麵落實“兩(liang) 個(ge) 一以貫之”,提升董事會(hui) 建設和運行質量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更成熟
2021年11月底,由中國華能主導研製的全球單槽產(chan) 能最大堿性製氫水電解槽成功下線,標誌我國已成功掌握高性能大型電解製氫設備關(guan) 鍵技術。取得創新成果,中國華能外部董事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11月,外部董事在調研中提出優(you) 化集團氫能產(chan) 業(ye) 布局的建議,此後集團多次專(zhuan) 題研究,並成立氫能科技公司,加快推進相關(guan) 項目。近兩(liang) 年,中國華能通過發揮外部董事“決(jue) 策專(zhuan) 家、經營顧問”的作用,有力推動了董事會(hui) 科學高效決(jue) 策。
以董事會(hui) 建設為(wei) 重要突破口,國有企業(ye) 正加快完善現代企業(ye) 製度。通過三年行動,各級國有企業(ye) 已基本實現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子企業(ye) 層麵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數的比例分別達到99.3%、94.2%。
董事會(hui) 要廣泛覆蓋,更要提升功能。不少國有企業(ye) 展開積極探索——中遠海運采取內(nei) 部轉任與(yu) 外部選聘結合方式,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庫,定期組織董事履職培訓和董事會(hui) 工作培訓;國家電投在集團範圍內(nei) 組織多輪公開選聘,遴選組建了一支46人的專(zhuan) 職董事隊伍,全麵實現二級子企業(ye) 外部董事專(zhuan) 職化;深圳投控立足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將不超過淨資產(chan) 20%的境內(nei) 主業(ye) 投資的決(jue) 策權限授予董事會(hu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黨(dang) 對國有企業(ye) 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是國有企業(ye) 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
通過實施三年行動,國有企業(ye) 董事會(hui) 建設和運行質量得以提升,加強黨(dang) 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也實現更好統一。南方電網針對此前黨(dang) 組前置研究討論方式較單一、與(yu) 董事會(hui) 決(jue) 策內(nei) 容交叉等問題,根據不同事項特點,創新探索出“製度審議、綜合審議、一事一議”三種前置研究討論方式。國家電投明確董事會(hui) 將部分非重大經營事項授權董事長、總經理會(hui) 議決(jue) 策。目前,全部中央企業(ye) 集團公司和地方一級企業(ye) 、絕大多數中央企業(ye) 和地方重要子企業(ye) 已製定清單,更好厘清了黨(dang) 組織與(yu) 董事會(hui) 之間的權責邊界。
完成一係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
結構布局更優(you) 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有利於(yu) 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有利於(yu) 提高國有經濟競爭(zheng) 力、有利於(yu) 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方針,推動國有企業(ye) 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國有資產(chan) 監管,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
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掛牌成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聯合重組,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國家管網集團資產(chan) 重組順利完成,煤炭、醫療等領域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深入推進,天翼雲(yun) 、海工裝備創新平台加快落地……2021年,國企重組整合蹄疾步穩、舉(ju) 措頻出。
——推進央企之間、央企與(yu) 地方國企之間以及地方國企之間戰略性重組,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
2021年5月,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通過重組實現“強強聯合”,成為(wei) 資產(chan) 過萬(wan) 億(yi) 元、員工超20萬(wan) 人的“產(chan) 業(ye) 巨輪”,增強了中央企業(ye) 在種源、化工等領域的核心競爭(zheng) 力。重組後,中國中化已完成農(nong) 業(ye) 種業(ye) 板塊整合。
實現“1+1>2”的重組目標,關(guan) 鍵在於(yu) 整合融合。三年行動中,中國船舶持續推進集團總部機構改革、船海服務業(ye) 和智庫機構專(zhuan) 業(ye) 化重組整合,新組建了重大工程管理中心、未來發展研究中心和裝備保障中心等,通過內(nei) 部整合激發化學反應。山東(dong) 港口集團對省內(nei) 港口資源重組整合,將各單位非傳(chuan) 統裝卸業(ye) 務歸類重組,成立若幹板塊集團,實行業(ye) 務專(zhuan) 營,緩解了同質化競爭(zheng) 、資源浪費等問題。
——推進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和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2021年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這家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ye) 以原中國鐵物與(yu) 中國誠通的物流板塊為(wei) 基礎整合而成,同步引入東(dong) 航、中遠海運、招商局等作為(wei) 戰略投資者。中國物流業(ye) 務涵蓋倉(cang) 儲(chu) 、運輸、包裝、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業(ye) 態,為(wei) 打造世界一流現代物流企業(ye) 打下了基礎。
2021年12月23日,又一家新央企——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在江西贛州成立。中國稀土由中國鋁業(ye) 、中國五礦、贛州稀土等公司的稀土板塊整合而來,將聚焦稀土的科技研發、勘探開發、分離冶煉、精深加工、下遊應用、成套裝備、進出口貿易等業(ye) 務,暢通稀土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及不同領域之間的溝通銜接,致力打造一流稀土企業(ye) 集團。
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將重點通過推動各類企業(ye) 間與(yu) 企業(ye) 內(nei) 部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板塊清晰、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大型企業(ye) 。
完善科技激勵機製,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chan) 業(ye) 鏈“鏈長”
創新動能更澎湃
載人航天捷報頻傳(chuan)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電力專(zhuan) 用芯片“伏羲”、極小徑微鑽、極小徑銑刀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突破,從(cong) 重大工程到關(guan) 鍵部件,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背後,都有中央企業(ye) 的身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國有企業(ye) 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ye) ,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
三年行動中,國資國企多管齊下、深化改革,讓創新活力加速迸發。
“我們(men) 在城市更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領域項目開展‘揭榜掛帥’,倡導‘誰有本事誰揭榜’,在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技術攻關(guan) 上應用‘賽馬機製’,倡導‘誰有能力誰第一’。”中國建築有關(guan) 負責人說,在科研投入和有效激勵的促進下,企業(ye) 收獲了空中造樓機、智能造塔機等一批智能化建造技術,大大提升了精益建造水平。
相關(guan) 探索正廣泛推進。2021年,中國海油在所屬研究總院啟動了一批“揭榜掛帥”製重點科研項目。不受職務、職級、職稱等門檻限製,研究人員根據榜單內(nei) 容形成實施方案後,即可“揭榜”。項目長“掛帥”後,在項目運行期間不受原崗位工資級別限製,執行“項目長崗位獎”,實現“職級分離”。山東(dong) 重工瞄準關(guan) 鍵核心技術,設定“揭榜掛帥”項目,采用內(nei) 部公開競標機製,明確項目獎勵金額並設置標準化激勵規則。
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三年行動中,國資國企普遍製定落實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製。2021年,中央企業(ye) 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其中工業(ye) 企業(ye) 達到2.9%。
創新“政策包”落實落地,打造“策源地”和“鏈長”也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國資委印發推動中央企業(ye) 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的指導意見,確定了首批29家策源地企業(ye) 和6家鏈長企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堅持國家戰略性需求導向,突出行業(ye) 關(guan) 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guan) ,為(wei)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積極貢獻。
推廣經理層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深化三項製度改革
經營機製更靈活
2021年1月,一場簽約儀(yi) 式在東(dong) 航舉(ju) 辦——集團領導分別與(yu) 研發中心、中國聯合航空總經理簽署聘任協議書(shu) 和業(ye) 績責任書(shu) ,拉開了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的序幕。一年下來,東(dong) 航集團並表子企業(ye) 中有97.8%完成簽約。
簽和不簽大不一樣。相比以往的績效考核,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增加了任期合約,考核更剛性,壓力也更實——設定了“年度考核達不到百分製的70分”“年度主要指標達不到70%”的“雙70”退出條款規定,管理人員在任期內(nei) 連續考核不達標時必須退出。
目前,經理層成員已簽訂契約的中央企業(ye) 子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占比分別達到97.3%和94.7%,基本建立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製。今年,經理層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將在國企係統實現全覆蓋、高質量,凡是有考核的單位,都將納入契約化管理範圍。
國企改革,意在優(you) 化經營機製、激發員工潛能。隨著三年行動實施,三項製度改革走向深入。
幹部能上能下。2021年7月,中國海油啟動企業(ye) 2003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三項製度改革,全體(ti) 中層幹部“起立坐下”“非優(you) 必轉”,幹部兩(liang) 個(ge) 任期綜合績效未達“優(you) 秀”的轉聘業(ye) 務崗位,“下”的比例超過11%。2021年,中央企業(ye) 、地方國有企業(ye) 管理人員競爭(zheng) 上崗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2.9%、37.7%,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5%、3%。
員工能進能出。2021年,國家電投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富餘(yu) 人員向“三新”業(ye) 務轉型,全年實現轉型5400餘(yu) 人,盤活了人力資本。南方電網部分供電局“全員背任務背指標”,大力實施輪崗、降崗、待崗、退出管理機製。
收入能增能減。中國鐵建持續推進工程承包板塊項目部開展超額利潤分享激勵,由20%的骨幹員工對80%的超額利潤進行分配,在項目部層麵打破“大鍋飯”。雲(yun) 南雲(yun) 天化針對骨幹員工實行超額利潤分享,針對技術研發人員實行創新成果激勵,針對新業(ye) 務團隊實行業(ye) 績捆綁激勵,讓貢獻大的職工獲得相應收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著力創新體(ti) 製機製,加快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發揮國有企業(ye) 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國務院國資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將緊盯重點問題攻堅克難,決(jue) 戰決(jue) 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確保取得經得起曆史和實踐檢驗的改革實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