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1縣域經濟觀察:杭甬“雙城記”格局醒目 山區26縣尋求“破圈”
近日,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浙江提出將以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機製創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為(wei) 引領,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美好社會(hui) 建設。作為(wei) 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關(guan) 係到能否實現共同富裕。那麽(me) 2021年,浙江各縣(市、區)經濟運行情況如何?人民網浙江頻道對全省90個(ge) 縣(市、區)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進行梳理,共有25個(ge) 縣(市、區)GDP超千億(yi) 元,突破2000億(yi) 元大關(guan) 的縣(市、區)更是從(cong) 2020年的5個(ge) 擴容至7個(ge) 。
2021年浙江省各縣(市、區)GDP總量排名。製圖:葉賓得
第一梯隊:杭州寧波繼續領跑
2021年,浙江7個(ge) GDP超2000億(yi) 元的縣(市、區)被杭甬雙城包攬,分別占據4席、3席。
杭州餘(yu) 杭在經曆了行政區劃調整後,經濟快速完成過渡期,仍守牢第一的“寶座”,GDP達2502.2億(yi) 元。在餘(yu) 杭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中,第三產(chan) 業(ye) 占比達84.9%,除了占據絕對優(you) 勢的服務業(ye) ,互聯網、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也很強勁。2021年,餘(yu) 杭區服務業(ye) 增加值、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為(wei) 2125.5億(yi) 元、1605.7億(yi) 元,均居杭州第一、全省前列。
餘(yu) 杭夢想小鎮。杭州未來科技城供圖
寧波“一哥”鄞州也不甘落後,以GDP2500.33億(yi) 元的成績位列第二,和餘(yu) 杭僅(jin) 有1.9億(yi) 元的差距,這也是近20年來,浙江GDP排名中冠亞(ya) 軍(jun) 差距最小的一次。
鄞州不僅(jin) 有可觀的經濟規模,還以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雙輪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2021年,鄞州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其中有64%來自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同時,鄞州也是浙江擁有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產(chan) 品)數量最多的縣(市、區)。
兩(liang) 區合並後的杭州上城,補上了發展空間有限的短板。其地區經濟發展腹地擴充後,經濟承載能力也隨之變強,GDP從(cong) 2020年的1192億(yi) 元躍升至2417.5億(yi) 元,邁入2000億(yi) 級隊列,排名第三。寧波北侖(lun) 和慈溪分別以2382.5億(yi) 元、2379.2億(yi) 元的GDP,位列第四和第五,與(yu) 排名第六和第七的杭州濱江、蕭山保持著300億(yi) 元的差距。從(cong) 經濟結構看,北侖(lun) 和慈溪都以製造業(ye) 見長,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占比51%、61%,是寧波重要的工業(ye) 中心。排名第六的濱江GDP增速亮眼,以11.3%位列杭州市第一,這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拉動作用。2021年,濱江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1596.2億(yi) 元,同比增長16.0%,占生產(chan) 總值比重78.9%,位居浙江第一。在GDP增速方麵,蕭山也一改近幾年低迷的增速,在2021年達到8.7%,超過浙江的平均水平,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2021年,浙江提出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放眼榜單中縣(市、區)的分布情況,杭甬“雙城記”格局醒目。在25個(ge) GDP超千億(yi) 元的縣(市、區)中,兩(liang) 地共13家上榜,占據“半壁江山”。此外,從(cong) 經濟結構看,杭州寧波分別以數字經濟和先進智造為(wei) 特色,優(you) 勢互補,作為(wei) 浙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雙引擎”,對全省起著輻射帶動作用。
第二梯隊:找準產(chan) 業(ye) 賽道,奮起直追
在第二梯隊(GDP1000億(yi) 元至2000億(yi) 元),除杭州和寧波的幾個(ge) 縣(市、區)外,紹興(xing) 、溫州、嘉興(xing) 分別有4、3、2地上榜,金華、台州、湖州也各自占據了1個(ge) 席位。縱觀上榜的縣(市、區),多為(wei) 城市中心城區,或有著附加值較高、核心優(you) 勢鮮明的產(chan) 業(ye) 集群。
塊狀經濟是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突出亮點,也是浙江區域經濟的主要支撐。近年來,浙江進一步發揮塊狀特色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加快塊狀經濟向現代化產(chan) 業(ye) 集群轉型升級,有效推動了經濟發展。以印染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的紹興(xing) 柯橋,雖在2021年遭遇了巨大的用能挑戰,但通過推進印染企業(ye) “跨域整合”以及科技創新,依然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勢頭,GDP達1747.98億(yi) 元,其中印染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首次突破500億(yi) 元,業(ye) 績亮眼。小商品產(chan) 業(ye) 發達的金華義(yi) 烏(wu) ,工業(ye) 一直是其發展的一條“短腿”。但在2021年,義(yi) 烏(wu) 規模以上工業(ye) 產(chan) 值達到1163.7億(yi) 元,在2020年的基礎上增長了66.7%,成為(wei) 推動義(yi) 烏(wu) 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ge) 強有力的引擎。GDP突破1500億(yi) 元大關(guan) 的紹興(xing) 諸暨,有著襪業(ye) 、珍珠、銅材精密製造等主導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通過“產(chan) 業(ye) 大腦+未來工廠”邂逅“智造”,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再如“皮革之都”嘉興(xing) 海寧、擁有全國最大的泵與(yu) 電機產(chan) 業(ye) 基地的台州溫嶺、全力打造世界級智能電器產(chan) 業(ye) 集群的溫州樂(le) 清,均有著鮮明的主導產(chan) 業(ye) 。
2021年10月,諸暨上線襪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人民網 葉賓得攝
找準了產(chan) 業(ye) 賽道,才能鉚足勁加速跑。這也給杭州臨(lin) 平、嘉興(xing) 平湖等有望衝(chong) 刺千億(yi) 的“後備軍(jun) ”指引了一條突圍之路。
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路上花式“破圈”
浙江山區26縣土地麵積約為(wei) 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但長期以來,其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低於(yu) 浙江平均水平。26縣能否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能否取得標誌性成果,事關(guan) 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全局。
2021年,浙江印發了《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wei) 26縣量身定製“一縣一策”的發展方案和支持舉(ju) 措,包括推動26縣對接省級大灣區(新區)、能級較高的開發區(園區),布局1平方公裏左右、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主的山海協作“產(chan) 業(ye) 飛地”;優(you) 化調整山海協作結對關(guan) 係,由全省50個(ge) 經濟強縣結對幫扶26縣等。多措並舉(ju) 下,成效也逐漸顯現:2021年,山區26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yu) 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浙江山區26縣GDP總量排名。製圖:葉賓得
2021年,溫州平陽以GDP600.51億(yi) 元,穩坐山區26縣“領頭雁”的位置,也是26縣中GDP唯一突破600億(yi) 元大關(guan) 的縣。近年來,平陽聚焦工業(ye) 發展,在“工業(ye) 強縣”“服務業(ye) 興(xing) 縣”兩(liang) 大戰略的驅動下,工業(ye) 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服務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1年,平陽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500億(yi) 元大關(guan) ,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288.24億(yi) 元,同比增長11.8%。2022年2月17日至20日,溫州平陽、蒼南、龍港同時召開兩(liang) 會(hui) ,融合“一體(ti) 化”成了三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兩(liang) 岸三縣(市)由一條鼇江相連,三地在城市、產(chan) 業(ye) 發展上也各有千秋,優(you) 勢互補。今後,三地將搶抓鼇江流域一體(ti) 化的機遇,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
麗(li) 水遂昌則以12%的GDP增速,跑出了山區26縣的最快“加速度”。近年來,遂昌通過全麵推進數字化改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經濟社會(hui) 呈現出跨越式發展態勢,不但主要經濟指標從(cong) 麗(li) 水市中偏下位次迅速攀升,進入全市第一陣營,還從(cong) 浙江山區26縣尾部躍升至第一梯隊。“在最美的地方,發展數字經濟;以向往的生活,聚集有趣的人。”有著“浙南林海”之稱的遂昌,在2019年做出戰略轉型的決(jue) 定:以發展數字生態經濟開辟新賽道,探索最美生態、綠色科技、數字經濟、向往生活深度融合的山區縣跨越式發展新路徑。如今,綠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銀山轉化。以遂昌規劃建設的“天工之城—數字綠穀”為(wei) 例,目前已注冊(ce) 市場主體(ti) 606家,並吸引了多家頭部數字經濟企業(ye) ,合同社會(hui) 投資總額近80億(yi) 元,已落地實施逾14億(yi) 元。
縱觀全省山區26縣,超半數縣(市、區)的GDP增速超過了浙江全省平均水平,各地以自己的方式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花式“破圈”。衢州柯城、麗(li) 水蓮都作為(wei) 地級市主城區,抓牢城市首位度優(you) 勢招大引強。2021年,兩(liang) 地全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分別達27%、26.4%,高於(yu) 全省平均(10.8%)。衢州開化發展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茶產(chan) 業(ye) ,加快推進龍頂茶一二三產(chan) 融合、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目前已新建高標準生態茶園2萬(wan) 餘(yu) 畝(mu) 、標準化茶廠16家,龍頂品牌價(jia) 值達29.04億(yi) 元。同屬生態發展類山區縣的金華磐安挖掘綠色潛能,推進中藥材、特色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發展,以發展農(nong) 家樂(le) 助推鄉(xiang) 村旅遊,帶動全縣五分之一人口就業(ye) 。
采茶工采摘開化龍頂頭茶。人民網 王蕭蕭攝
既有深耕本土優(you) 勢,實現“從(cong) 有到優(you) ”;也有創新思路,尋求“無中生有”。麗(li) 水縉雲(yun) 將短途交通產(chan) 業(ye) 列入該縣主導產(chan) 業(ye) ,2021年,其短途交通產(chan) 業(ye) 實現規上產(chan) 值53.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5.8%;衢州龍遊則將目光聚焦碳基新材料,招引了省內(nei) 兩(liang) 家“鏈主”企業(ye) ,並吸引一批產(chan) 業(ye) 鏈延伸項目落地。
山區26縣中,目前仍有部分縣(市、區)麵臨(lin) GDP總量低、增速慢的窘境。是穩紮穩打、培育本土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之路,還是引進頭部企業(ye) 帶出一整條產(chan) 業(ye) 鏈,亦或抓住數字變革、消費升級等機遇堅定發展農(nong) 業(ye) 旅遊業(ye) ?如何找準適合自己的特色產(chan) 業(ye) ,是其亟需麵對的課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