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百姓身邊無小事 兩會“春風”暖人心

發布時間:2022-03-11 15:08: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民網石家莊3月10日電 (付兆颯、商帆)雙減怎麽(me) 落地?鄉(xiang) 村如何振興(xing) ?交通怎樣改善?……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宛如一輛“開往春天的列車”,滿載全國人民的期待緩緩駛來。

  會(hui) 上,來自於(yu) 河北的代表委員們(men) 體(ti) 察民情、收集民意、反映民聲,通過一次次考察調研,提出了一份份高質量的議案、提案和建議。而從(cong) 他們(men) 的履職故事和所思所想中,我們(men) 也看到了河北的變化、信心和希望。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怎樣“興(xing) ”?

  李誌剛:典型引路,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

  建議示範先行、典型引路,重點加大對縣、鎮、村基層三級的扶持力度,著力打造一批“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標杆……懷揣著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向往,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誌剛沐浴著春風,帶著使命走進了人民大會(hui) 堂。

  說起李誌剛,關(guan) 於(yu) 他的故事得有“一籮筐”。1987年10月從(cong) 部隊轉業(ye) 後,李誌剛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豐(feng) 厚的收入,回村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從(cong) 上任開始至今,李誌剛帶領李營村先後經曆了旱改稻、稻菜雙茬、拱棚蔬菜、冷棚蔬萊、中棚蔬菜、溫室棚菜、豬沼菜一體(ti) 化生態棚菜和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項目八次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與(yu) 升級。經過30多年的不懈發展、跨越升級,村民年人均收入從(cong) 1987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6萬(wan) 多元,增長200多倍。

  現在的李營村走出了一條結構調整、產(chan) 業(ye) 升級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但李誌剛並沒有停止思考。“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出台一係列含金量高的政策,進一步細化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措施及標準,自上而下開展業(ye) 務培訓,提高各級尤其是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的能力和本領。”李誌剛建議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包括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的全麵振興(xing) ,應該科學統籌、一體(ti) 推進,建議國家和省市各級職能部門,提供資金、規劃、政策、審批、用地、環保等全方位的保障,確保重點項目能落地、早投用。

  此外,李誌剛建議要示範先行、典型引路,重點加大對縣、鎮、村基層三級的扶持力度,著力打造一批“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標杆。“比如,灤南縣正在與(yu) 客商合作創建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我們(men) 姚王莊鎮、李營村也是全縣的試點。”他說,建議國家和省市從(cong) 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切實幫助鄉(xiang) 村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亮點,為(wei) 國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灤南方案。

  道路交通如何“通”?

  魏誌民:優(you) 化慢行交通係統,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雙碳”是近兩(liang) 年的熱點話題。2021年“雙碳”被正式寫(xie) 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雙碳”再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了“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目標,還提出多項具體(ti) 任務,其中一項為(wei) 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

  在“雙碳”目標下,低碳發展應走何路徑?與(yu) 其他行業(ye) 相比,交通領域的碳減排一直是難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安平京安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魏誌民為(wei) 交通降碳獻出自己的智慧。

  “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任務目標是節能降碳,這需要公眾(zhong) 個(ge) 人生活方式作出綠色、低碳的深度變革。”魏誌民建議,“優(you) 化慢行交通係統,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魏誌民在接受采訪時說,“私人小客車的萬(wan) 人公裏碳排放是軌道交通的7倍,在我看來,綠色騎行不失為(wei) 一種能夠有效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的優(you) 質解決(jue) 方案。”

  結合實際情況,魏誌民建議,首先應優(you) 化慢性交通係統,創造不用開車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綠色交通環境。各地城市建設規劃,應包括構建起連續、安全的步行與(yu) 自行車出行網絡體(ti) 係,保障步行與(yu) 自行車路權;交通部門不斷優(you) 化“步行+自行車騎行”的慢行交通係統,建立全覆蓋的自行車道網絡,讓想騎自行車的人無後顧之憂。

  其次,要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騎自行車是一種很好地體(ti) 育鍛煉方式。”魏誌民建議說,體(ti) 育部門要將騎自行車比賽列為(wei) 比賽項目,因時因地製宜組織安排比賽,倡導此種低碳出行,讓騎自行車成為(wei) 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與(yu) 此同時,設計人員應不斷開發、創新新型自行車,以滿足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需求。

  雙減教育如何“減”?

  張福成:校內(nei) 加上去,校外減下來

  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明確要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政策已經落地半年多,但很多地方並沒有將這個(ge) 好政策落實到位,中小學生負擔重,教育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jue) 。那麽(me) ,如何破解這一讓學校以及家長共同頭疼的難題?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華北理工大學校長張福成獻出了自己的“錦囊妙計”。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隻有從(cong) 質和量兩(liang) 方麵下功夫:一方麵向課堂要效率,另一方麵延長在校時間、完善校內(nei) 托管。”張福成建議,由教育部門出麵統一延長在校時間,將課後服務正式納入學校日常教學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把握,把課後服務納入教師正常工作量,增加編製,提高教師待遇。

  同時,要將“五育”融合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廣泛開設體(ti) 育、閱讀、藝術、勞動和拓展訓練、手工、機器人、天文等綜合素養(yang) 課程,特別是加強國防教育和職業(ye) 啟蒙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hui) 兩(liang) 個(ge) 資源,為(wei) 學生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務,使其成為(wei) 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校內(nei) 服務在“加”上去的同時,還要將校外培訓更好地“減”下來。張福成建議,一要治理校外培訓亂(luan) 象,優(you) 化整個(ge) 教育運行體(ti) 係,改進評價(jia) 標準,以更高的標準實現學校間的均衡,提升學校的活力與(yu) 效能,減少家長和學生對“提分”的需求。加大對“一對一”“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wei) 的查處力度,清除違規校外培訓的生存土壤,使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常態化。

  此外,還要深化教育評價(jia) 改革,大力推進教育均衡,切實提高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尤其是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激勵學校和教師依據各自的實際,有效提高學校的辦學效能和質量,減少家長有求於(yu) 培訓機構的機會(hui) 。要以教育效果為(wei) 衡量標準,落實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

  ……

  喜借春風傳(chuan) 吉語,笑看大地起宏圖。召開在春天裏的兩(liang) 會(hui) ,孕育著春的希望,帶來了春的氣息。我們(men) 相信,河北的春天也必將蓬勃向上,生機無限。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