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興:匠心傳承“頂上”生輝
戲曲盔頭技藝傳(chuan) 承人許茂臣正在足活。 韓冰攝
在我國傳(chuan) 統戲曲道具中,盔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河北定興(xing) 盔頭製作技藝己有近400年的曆史,2017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該縣戲曲盔頭技藝傳(chuan) 承人許茂臣製作的“許氏盔頭”以美觀大方、做工精細、符合劇情和朝代特征而成為(wei) 當地的金字招牌。
據介紹,製作盔頭技藝繁瑣,需經過取樣、打樣、雕花、掐絲(si) 、紮邊、刷膠、瀝粉、油漆、貼金箔、點翠、串珠等組合定型後,還要反複貼白金或黃金,刷清漆多次,共需要4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深厚底蘊的積澱和燦爛文化的傳(chuan) 承。
“這些工序中,像絨球、珠串、吊穗等大部分工藝都要自己手工做,做盔頭就是個(ge) 功夫活,一天也就出一頂,現在我和老伴分工合作,她的點翠技術比我都強”,許茂臣已經做了40多年的盔頭,老伴也支持陪伴了他40多年。
從(cong) 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許茂臣的兒(er) 子許小建從(cong) 8歲就開始跟著父母學習(xi) 盔頭製作技藝,“老技藝需要得到傳(chuan) 承,我父親(qin) 一直說這是一輩子的飯碗,髒點累點,但是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diu) !”許小建在輔助父母製作盔頭的同時,已經把“許氏盔頭”發展成了訂單式模式,現在每年製作的盔頭達3000餘(yu) 頂,除了傳(chuan) 統的盔頭,還創新衍生了臉譜掛件、戲裝塑像、文旅產(chan) 品等,銷往京津各大戲劇院、戲曲院校及周邊旅遊景點。
工作之餘(yu) ,許茂臣還經常開設盔頭製作培訓班,受眾(zhong) 除了中小學生,更多的是本地村民。“現在我這有30多個(ge) 工人了,都是本村或周邊的村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把咱們(men) 的老手藝發揚下去”,樸實的許茂臣,代表了新時代老技藝傳(chuan) 承人的心聲。(梁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