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建築新辦法 生命通道這樣開啟
我省城鎮化率達73.44%,城鎮化進程進入後半場。從(cong) “拆改留”到“留改拆”,減少大拆大建、對城市原有建築進行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大轉變。
在對既有建築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受建築結構、樓間距等條件限製,無法執行現有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消防設計驗收”成為(wei) 一道難關(guan) 。如何平衡改造利用好老建築和保障消防安全之間的關(guan) 係?南京不斷探索,為(wei) 既有建築改造利用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蹚出一條可行路徑。
木質樓梯披上防火“外套”
3月6日,記者走進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首批改造完成後對外開放的第11片區。春風和煦、遊人如織,這些始建於(yu) 上世紀20年代的百年老建築煥發勃勃生機。
位於(yu) 南京市鼓樓區的“頤和路公館區”,共有285處院落,是首批公布的30個(ge) 中國曆史文化街區之一,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i) 。去年2月,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複興(xing) 計劃獲南京市政府批複通過,109處院落更新改造工作正式啟動。今年2月,31處院落改造完成,對公眾(zhong) 開放。
曆史建築年代久遠,大多大量使用木質結構,消防安全隱患較大。在對這些寶貴的曆史饋贈進行保護利用時,消防改造也被作為(wei) 一個(ge) 重要專(zhuan) 項課題來研究。“要把這些老建築活化利用起來,就必須妥善處理好修繕保護與(yu) 消防改造的關(guan) 係。”南京市城鄉(xiang) 建設委員會(hui) 消防處副處長任新偉(wei) 說。
經不斷摸索,一張對症下藥的“良方”就此形成。首先,委托知名專(zhuan) 業(ye) 研究機構對改造過程中的消防設計進行專(zhuan) 項研究,以街區為(wei) 單元編製防火保障方案。南京市建委會(hui) 同規劃部門、消防救援機構、文旅部門共同參與(yu) 評審。最終形成可行性實施方案,報各有關(guan) 主管部門備案,作為(wei) 各主管部門開展各類審批、檢查的技術依據。
南京頤和路曆史建築保護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忠介紹,對曆史建築,既要保護又要利用,一些常規消防改造會(hui) 對建築外觀造成破壞,違背保護的初衷。而針對這片街區的“定製版”防火保障方案,巧妙實現消防保障和曆史建築保護的“兩(liang) 全”。例如,民國建築裏的木質樓梯防火性能幾乎為(wei) 零,但作為(wei) 疏散通道必須具備防火功能。怎麽(me) 實現?“我們(men) 把原來的木質樓梯拆下來,在樓梯背後貼上防火板,再原樣裝回去。”黃忠說,木樓梯的外觀沒有改變,耐火性能卻大幅提高。
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建築緊湊,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車的通行寬度不夠,怎麽(me) 改善?解決(jue) 方案是,具有文物保護價(jia) 值的主樓保持不動,拆掉一些沒有保護價(jia) 值的輔助用房,合理規劃消防通道,或對輔助用房進行翻新,提高防火等級。同時,專(zhuan) 為(wei) 街區配置“迷你消防站車”,可在街區主要通道自由穿梭。建築內(nei) 部的消防水龍也是“迷你版”,小巧的體(ti) 積方便多處設置。
街區對外開放後,作為(wei) 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還存在疏散安全區不夠大的情況。改造時將第11片區的開放院落劃分為(wei) 9個(ge) 防火組團,組團縮小後對疏散場地麵積的要求也變小,同時還能有效抑製火災蔓延。街區還配備智慧消防監控管理平台,引入火災自動報警、電氣火災監控、自動噴水滅火等係統,廚房內(nei) 設置燃氣報警探測器,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以南京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為(wei) 試點後,為(wei) 了能讓曆史建築防火保障方案具備普遍適用性,南京市建委牽頭開展《南京市曆史文化街區及曆史建築防火加強措施指引》課題研究,為(wei) 消防設計和專(zhuan) 家論證提供技術指導。黃忠表示,頤和路曆史文化街區還有40多個(ge) 院落要實施改造,有了首批改造經驗,接下來的消防設計就容易多了。
曾經的“燙手山芋”迎轉機
在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一棟外形像帆船的白色大樓矗立在長江邊。這棟大樓建於(yu) 1992年,原本是南京港集團的龍建鋼材交易市場,如今經過裝修改造,成為(wei) 度假酒店。酒店背靠長江,麵朝幕府山,是風景絕佳的休閑之處。這個(ge) 酒店項目的成功改造,盤活國有閑置房產(chan) 資源,又解決(jue) 附近缺乏住宿酒店配套的問題。南京旅遊集團幕燕公司規劃建設部負責人邵青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南京市既有建築改造消防設計審查工作指南》,要將鋼材交易市場改造成酒店後順利通過消防審驗,其難度無法想象。
2019年4月,建設工程消防審驗審批職能劃歸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門後,南京作為(wei)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製度改革試點城市”,進行係列改革嚐試。任新偉(wei) 介紹說,既有建築改造的消防審驗工作普遍難度很大、矛盾較為(wei) 突出。由於(yu) 各曆史發展階段的社會(hui) 經濟、技術水平及技術標準不同,既有建築普遍消防性能水平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火災安全隱患。但受現狀客觀條件限製,既有建築在改造過程中難以執行現行消防技術標準。這造成既有建築的改造因不符合現行設計標準改造缺少合法依據,成為(wei) 製約城市有機更新順利開展的突出瓶頸。
南京市建委對既有建築改造的消防設計問題展開專(zhuan) 題研究,針對具體(ti) 案例展開專(zhuan) 家論證,積累大量實踐經驗。2020年9月編製發布《南京市既有建築改造消防設計審查工作指南(試行)》,之後半年不斷完善,在2021年3月發布正式版。
2021年4月,南京被確定為(wei) 既有建築消防審驗改革試點城市。這份《指南》,為(wei) 城市更新中老建築的消防改造指明路徑。邵青說,龍建鋼材交易市場以及其所在的港一地塊早在2013年便被幕燕公司實施征收。但原有建築的消防設施幾乎為(wei) 零,而酒店行業(ye) 對消防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如何對其進行消防設計改造成為(wei) 一個(ge) “燙手山芋”。2019年,幕燕公司與(yu) 酒店品牌方談妥引進方案,但一直無法辦理消防相關(guan) 手續。《指南》的發布,讓這棟樓的改造真正具備可行性。
清理消防道路障礙、增設室外消防水池、加寬原有疏散樓梯、高位移設消防水箱、增設消防監控設備、改造消防泵房……在該項目的改造方案中,所有的改造均按照現行消防技術標準和要求。可以說,給這棟30年房齡的老建築,配置最新最全的消防設施。邵青告訴記者,在南京市規資局、鼓樓區政府的支持下取得改變使用功能複函及權屬證明文件後,項目於(yu) 2021年底順利通過消防驗收。
消防審驗“堵點”被打通
在《指南》發布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裏,南京既有建築改造的消防審驗過程沒有經驗可供借鑒,南京市建委消防處采取“一事一議”辦法,即為(wei) 每一個(ge) 既有建築改造項目開專(zhuan) 家論證會(hui) ,甚至有的項目論證不止一次。
南京新街口地區原為(wei) 明日大酒店的老建築,由於(yu) 設施老舊,在2019年時實施改造升級。酒店改造單位南京旅遊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敏告訴記者,當時麵臨(lin) 的最大困難是,這棟樓房建成20多年,我國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幾經修改,標準越來越高,有些是無法實現的。例如,現行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要求酒店必須有可供消防車通過的環形車道,但該酒店和另一棟建築的間距僅(jin) 一米,不具備實現條件。
任新偉(wei) 說,“用新規範去套老房子,有些地方確實無法實現。比如消防車道、疏散樓梯的寬度,現行規範中的標準更高。但是,不能為(wei) 了適應建築設計防火規範而去拆除牆體(ti) 、破壞房屋結構。”
一個(ge) 值得探討的問題是,既有建築改造是否必須符合現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省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消防技術中心主任張誠曾多次參與(yu) 既有建築改造項目的專(zhuan) 家評審。他表示,這個(ge) 問題要從(cong) 製定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的底層邏輯去思考。規範標準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消防安全。比如設置環形車道是為(wei) 了保障疏散和消防滅火,是否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滿足呢?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是可行的。
經專(zhuan) 家論證後,明日大酒店改造項目缺少環形車道的情況可通過增加房屋消防撲救麵的方式來彌補。而與(yu) 相鄰建築間距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將相鄰窗戶改為(wei) 甲級防火窗或防火牆的措施來解決(jue) 。
張誠曾參與(yu) 編寫(xie) 、論證《南京市既有建築改造消防設計審查工作指南》。他表示,《指南》解決(jue) 問題的思路是,在尊重曆史客觀條件的基礎上,允許既有建築改造時實施的部分技術標準執行原建築建成時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同時在“物防”“技防”上做好功課,從(cong) 而提高建築的消防安全水平。
2021年3月,南京市建委和南京市規劃局聯合印發《既有建築改變使用功能規劃建設聯合審查辦法》。任新偉(wei) 說,隨著城市更新工作邁向深入,既有建築改變使用功能日趨常態化,因難以辦理相關(guan) 變更審批手續,導致與(yu) 規劃許可證載明用途不符,進而影響辦理消防審驗、備案手續。《辦法》所起到的作用是,通過正負麵清單、企業(ye) 函詢等方式,簡化既有建築功能改變的審批程序。
《辦法》和《指南》為(wei) 既有建築改造企業(ye) 指明清晰路徑。張誠表示,企業(ye) 在施工前可先通過《辦法》來判斷能不能改造,如果能,《指南》會(hui) 告訴他們(men) 如何改造。以前有些企業(ye) 投入資金進行既有建築改造,改造完後卻發現無法通過消防審驗,無法營業(ye) ,造成損失。有了《辦法》《指南》,這種情況可避免發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