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務送到“家門口”(新時代新作為)
前不久,因為(wei) 被拖欠工資,浙江麗(li) 水市縉雲(yun) 縣大源鎮村民林某向縉雲(yun) 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在鎮上的“共享法庭”參與(yu) 線上庭審,僅(jin) 半小時就與(yu) 被告達成了調解協議。“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解決(jue) ,真是太便捷了!”林某稱讚道。
像林某這樣就近享受數字司法服務的故事,如今在浙江“共享法庭”服務點裏經常發生。2021年以來,浙江全麵推行“共享法庭”建設,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的最小支點,以一體(ti) 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訴訟服務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共享法庭”不增編、不建房,以“一塊顯示屏、一條數據連接線、一台電腦終端”為(wei) 標準配置,集成浙江解紛碼、移動微法院、庭審直播係統、裁判文書(shu) 公開平台等信息化應用,具備調解指導、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chuan) 、基層治理等功能。
近日,家住杭州市富陽區的王先生因家中裝修的木飾麵釘眼多、破損,投訴了負責裝修的某木飾麵商家,並向富陽區人民法院“裝飾裝修共享法庭”反映了問題。“共享法庭”了解情況後,與(yu) 行業(ye) 專(zhuan) 家前往現場勘查,同時通過在線向“共享法庭”的聯係法官谘詢裝修理賠標準、裝修鑒定程序等專(zhuan) 業(ye) 知識,最終確定了維修方案。達成調解協議後,調解員又通過電話聯係、現場監管等方式督促協議履行,將王先生和商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共享法庭’打破了傳(chuan) 統的人民法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製約,是架構在數字空間、服務在群眾(zhong) 身邊的人民法庭。”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占國表示,線上的“共享法庭”將司法服務送到了群眾(zhong) “家門口”,這一探索讓公平正義(yi) 的實現更加普惠均等,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7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