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眾史學健康發展
近年來,公眾(zhong) 史學逐漸興(xing) 起,成為(wei) 史學領域一個(ge) 引人注目的現象。推動公眾(zhong) 史學健康發展,有利於(yu) 更好實現史學為(wei) 公眾(zhong) 服務的目標,更好發揮史學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功能。
史學被認為(wei) 是保持人類記憶的學科,曆史研究是一切社會(hui) 科學的基礎。傳(chuan) 統史學形態以文字文本為(wei) 主體(ti) ,由專(zhuan) 業(ye) 史家進行曆史研究。20世紀以來,隨著口述史學、影像史學等史學新興(xing) 分支學科的出現,史學突破了主流的文獻史學形態,逐步實現曆史書(shu) 寫(xie) 公眾(zhong) 、公眾(zhong) 曆史書(shu) 寫(xie) 、公眾(zhong) 分享曆史。公眾(zhong) 史學正是在這種趨勢和潮流中形成的。公眾(zhong) 史學的發展不但開辟了公眾(zhong) 進行曆史記錄、參與(yu) 曆史研究的途徑,也拓展了曆史研究的視野。傳(chuan) 統史學注重宏大敘事,且主要關(guan) 注政治史,由此也決(jue) 定了從(cong) 國家史、城市史、組織史到社區史、家族史、個(ge) 人史,越往下分量越輕,傳(chuan) 統史學對普通民眾(zhong) 的關(guan) 注顯然不夠。公眾(zhong) 史學讓公眾(zhong) 參與(yu) 曆史記錄、曆史研究,這對於(yu) 拓展曆史研究的視野、豐(feng) 富曆史研究的視角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前,公眾(zhong) 史學的發展成為(wei) 史學領域的一個(ge) 新增長點。史學研究離不開史料,前人留下的史料雖然十分豐(feng) 富,但總是有限的。公眾(zhong) 史學讓公眾(zhong) 參與(yu) 到曆史記錄、曆史研究中來,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當代曆史文獻建構機製,具有資源巨量化、題材多元化等突出特點。比如,口述史學的出現大大彌補了存量史料的不足。我們(men) 在圖書(shu) 館、檔案館搜索史料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口述史學獲得更多史料,更加全麵深入研究曆史問題。影像史學的發展,讓公眾(zhong) 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影像資料,也為(wei) 曆史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除了史料層麵,公眾(zhong) 史學還從(cong) “技術”和“產(chan) 品”層麵為(wei) 曆史更好走向公眾(zhong) 拓寬了渠道、豐(feng) 富了形式,有助於(yu) 克服純學術研究曲高和寡問題,有助於(yu) 解決(jue) 史學與(yu) 當下生活、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對接問題,增強史學的應用性,推動史學成為(wei) 大眾(zhong) 之學,實現史學社會(hui) 服務功能的最大化。
進一步推動公眾(zhong) 史學健康發展,需要解決(jue) 好一係列問題,其中最為(wei) 重要的是引導公眾(zhong) 牢固樹立唯物史觀。公眾(zhong) 史學的發展推動公眾(zhong) 書(shu) 寫(xie) 曆史,但這種書(shu) 寫(xie) 必須堅持曆史唯物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有利於(yu) 引導人們(men) 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這就要求專(zhuan) 業(ye) 曆史研究工作者加強引導,相關(guan) 部門也需要加強對公眾(zhong) 史學研究的規範。此外,公眾(zhong) 史學的發展還要立足於(yu) 讓曆史研究更好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服務,努力在體(ti) 係、標準、內(nei) 涵、原則等方麵繼續深化研究。
(作者為(wei) 寧波大學人文與(yu) 傳(chuan) 媒學院曆史係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1日 第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