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縉雲:石宕在生態修複中“涅槃重生”
石宕成為(wei) “劇場”。王子淩攝
日前,德國柏林的國際著名學術機構Aedes建築論壇,舉(ju) 辦了縉雲(yun) 廢棄采石場的生態再利用主題展覽,麗(li) 水縉雲(yun) 縣廢棄采石場的“華麗(li) 變身”,引起國際社會(hui) 各界的極大關(guan) 注和廣泛討論。
開展當天,來自英國倫(lun) 敦、法國巴黎、丹麥哥本哈根、瑞士巴塞爾、還有德國各地的文化人士專(zhuan) 程到柏林,了解學習(xi) 縉雲(yun) 的這種經濟、生態再利用模式,表示高度評價(jia) ,紛紛認為(wei) 這種創新將給全世界廢棄礦產(chan) 轉型帶來積極影響和樣板效應。
縉雲(yun) 縣凝灰岩蘊藏量居全國第一,作為(wei) 千年古石城,縉雲(yun) 縣保留有大規模的采石遺跡石宕,俗稱“岩宕”。據統計,縣域範圍內(nei) 目前有3000多座體(ti) 量不等、形態各異的岩宕,分布在該縣仙都、壺鎮、舒洪、東(dong) 方、五雲(yun) 等地。雖然這些采石遺跡由古代、近代人工采石鑿刻所形成,通常從(cong) 簡單生產(chan) 需求出發,並未經過事先的景觀性規劃和設計,但是遺跡氣勢磅礴,渾然天成。
2021年,縉雲(yun) 縣委托北京建築師徐甜甜及其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事務所團隊,為(wei) 3000多個(ge) 小型廢棄采石場中具有代表性的9個(ge) 製定了功能更新策略。更新後的采石場為(wei) 文化及社會(hui) 活動提供了舞台。經排險加固和生態改造之後,這些廢棄采石場有的成為(wei) “劇場”,有的成為(wei) “書(shu) 房”,還有的成為(wei) 展示當地1000多年采石文化的戶外展廳。
在改造過程中,石宕組團活化通過微幹預、輕改造的方式,開發特有的石窟板塊,作為(wei) 仙都景區新業(ye) 態,並精心設計了“12時辰遊千年石窟”的旅遊產(chan) 品,吸引年輕遊客。同時,針對每個(ge) 石宕地質構造特點進行的排險加固,作為(wei) 未來其他石宕排除安全隱患的試點,也為(wei) 縉雲(yun) 當地生態修複提供了有益借鑒。
古老的采石遺跡與(yu) 現代建築設計的碰撞,讓這些廢棄采石場重獲新生,以其獨特的審美風格,迅速成為(wei) 風靡各大社交平台的文化景點,引得各地遊客前來遊覽參觀。
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徐甜甜,曾在麗(li) 水鬆陽深耕多年並成功完成了紅糖工坊等一係列備受國際關(guan) 注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對於(yu) 縉雲(yun) 石宕這個(ge) 特殊的項目,徐甜甜表示,“設計理念是把這種從(cong) 不同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儀(yi) 式感和文化隱喻串聯起來,在原有的人文肌理上疊加當代性公共性,以最小幹預的方式,對采石場進行小量幹預、微改造、精提升,進而將‘消極空間’轉化為(wei) ‘積極資產(chan) ’。”
據了解,縉雲(yun) 石宕活化利用的9個(ge) 試點石窟,已經完成了8/9/10三個(ge) 石窟的施工建設。目前,陸家嘴金融城綠色金融發展中心也在關(guan) 注此類創新的生態價(jia) 值潛力,正在積極探討如何開展下一步的合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