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振興鄉村的路子越走越寬——“魚米之鄉”安徽南陵一線見聞

發布時間:2022-03-23 16:43: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春分已至,農(nong) 事正忙。

  從(cong) 安徽省南陵縣弋江鎮的排灣村村委會(hui) 出發,一條筆直的田間小徑,直通村口,路的兩(liang) 邊,麥苗起身拔節,油菜花次第綻放,腳跟前的紫雲(yun) 英也來湊熱鬧,放眼望去,一派生機與(yu) 活力。

  “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啟動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建設”……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提出了進一步要求。鄉(xiang) 村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哪些改變?未來往哪裏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百佳範例”峒山阮村所在的安徽省南陵縣深入采訪,從(cong) “魚米之鄉(xiang) ”的探索實踐中尋找答案。

俯瞰南陵縣峒山阮村。鄭遠攝

  環境美了鄉(xiang) 風淳了 從(cong) 身有所棲到心有所寄

  排灣村位於(yu) 青弋江畔,與(yu) 珩琅山隔河相望。

  2021年,排灣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通過省市縣三級驗收。談起前後的變化,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汪心勝總有說不完的話,“垃圾不亂(luan) 堆亂(luan) 放了,汙水不亂(luan) 潑亂(luan) 倒了,房前屋後幹淨整潔,村民文明意識明顯提高……”

  要知道,在這之前,村裏卻是另一番景象:一到雨天,汙水橫流,進出村子都讓百姓苦不堪言,更別提農(nong) 村環境了。

  改變,源於(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起來之後,夏日裏刺鼻的氣味沒有了、蒼蠅蚊蟲少了,接踵而至的是人氣回來了。汪心勝打趣道,“現在隨處可見美麗(li) 庭院,滿院子都是花,手裏有個(ge) 煙頭都不好意思亂(luan) 扔。”

  在村裏住了半輩子的洪榮富,見到汪心勝從(cong) 老遠處便迎了上來打招呼,話裏話外都是感謝,“像我這把年紀,在農(nong) 村住習(xi) 慣了,現在即便雨天出個(ge) 門,都幹幹淨淨、清清爽爽。”村裏這幾年的變化,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美麗(li) 鄉(xiang) 村,“美”字為(wei) 先。如今的排灣村,庭院美、居室美、身心美,這樣美美與(yu) 共的場景,已逐漸成為(wei) 全村的尋常風景。

緊挨青弋江的排灣村。魏瀟雨攝

  在南陵縣,像排灣村一樣發生巨變的村莊不在少數。

  臨(lin) 近傍晚,走在南陵縣許鎮鎮奎湖村奎潭湖畔,開闊的水麵,不時能看到水鳥來回嬉戲,天藍水清間,別樣的鄉(xiang) 土風情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奎湖中心村,過去是奎湖鎮所在地,2003年區劃調整後,幾乎就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的投入,用許鎮鎮建設辦主任劉鳳鳴的話說,“沒有亮化、沒有綠化、沒有硬化,甚至沒有一條完整的平坦路麵,更不要提雨汙分流了。”

  2019年,奎湖中心村啟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除了鋪設管網、硬化道路、新裝路燈,還配套建了一座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汙水處理廠。

  通過集中治理,奎湖村人居環境得到大幅度改觀,廢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頭有綠化,河裏有魚蝦……2020年,這裏被評為(wei) 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點,“醜(chou) 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讓村民百姓稱道不已。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美麗(li) 鄉(xiang) 村是關(guan) 鍵。

  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隨著美麗(li) 鄉(xiang) 村的落成,南陵縣村莊環境美了、鄉(xiang) 風淳了,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路子也越走越寬了,過去印象中“髒亂(luan) 差”的農(nong) 村,迎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建好隻是第一步,管好才能更長久。在美麗(li) 鄉(xiang) 村管護方麵,許鎮鎮政府創新做法,將日常保潔交由第三方實施,公共設施維護則由村委會(hui) 牽頭,同時設立了專(zhuan) 項養(yang) 護資金,形成資源資金整合、人力物力統一的良好局麵。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讓村莊煥新顏。圖為(wei) 南陵縣八都何村一角。南陵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組織強了人心齊了 從(cong) 抵觸推諉到積極參與(yu)

  幹淨整潔的街道、綠意盎然的植被,村民廣場兩(liang) 側(ce) 的牆壁上,畫滿了黨(dang) 史教育、道德禮儀(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各類主題的彩繪,襯著茵茵碧草、怒放春花,一幅新農(nong) 村生態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

  漫步在排灣村三甲丁自然村,沿路的“黨(dang) 員責任路段”紅色標牌格外醒目,“幾百米的距離,並不算長,為(wei) 的是讓黨(dang) 員幹部能夠參與(yu) 到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中,同時也能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汪心勝如是說。

  “萬(wan) 事開頭難,在啟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之初,村民並不理解,有的甚至還有所抵觸。”南陵縣弋江鎮建設辦主任劉淩誌坦言“一開始就碰了壁”。

  鄉(xiang) 村治理離不開村民參與(yu) ,要充分調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群眾(zhong) 想什麽(me) ,我們(men) 就幹什麽(me) ;群眾(zhong) 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做什麽(me) 。”在劉淩誌看來,基層黨(dang) 組織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心骨”。

  擺事實,講道理,帶頭幹。規劃中,村兩(liang) 委廣泛聽取吸納群眾(zhong) 訴求和建議;實施中,村裏的黨(dang) 員主動拆掉院牆讓出菜地。這讓老百姓之前心裏的“咯噔”迎刃而解,抵觸情緒也來了個(ge) 180度大轉彎,從(cong) 完全不理解到略有懷疑,從(cong) 四目觀望到全力支持,大家夥(huo) 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最後是有力出力、有工出工、有地出地。

  無獨有偶,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的還有奎湖村。為(wei) 啥?奎湖街道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盛明宏道出了其中緣由,“說明大家夥(huo) 對美好人居環境的迫切需求。”

  如果群眾(zhong) 主人翁意識不強,幹部在幹、群眾(zhong) 在看,甚至抵製拆違施工、私搭亂(luan) 建、破壞村容村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就形成不了合力。

  但在奎湖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中處處彰顯著百姓力量,這讓盛明宏頗為(wei) 欣慰。“考慮違章搭建體(ti) 量大,當年準備把拆違交由專(zhuan) 業(ye) 施工隊來實施,並已經到了招標環節。出乎意料的是,群眾(zhong) 之間你幫我、我幫你,家家戶戶勁頭足,兩(liang) 周不到的時間,硬是把6000多平米的違建全部拿下。”

  “後來取消了招標,施工隊也沒用上。”劉鳳鳴補充道,群眾(zhong) 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楚家門口的違建拆掉、整治之後還是大家共享,哪能不支持。

  如今的奎潭湖,廊道、亭子、步道,一應俱全,4000多平米的休閑廣場,成了最受村民歡迎,也是村子裏最為(wei) 熱鬧的場地。

  “鄉(xiang) 村建設是為(wei) 百姓而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為(wei) 百姓而興(xing) 。”南陵縣委書(shu) 記李新宇說,村子怎麽(me) 建,哪些短板需要補,哪些環境需要改,農(nong) 民群眾(zhong) 有切身感受,“規劃之初就充分尊重大家意願,傾(qing) 聽大家心聲,隻有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美麗(li) 的奎潭湖已經成為(wei) 網紅打卡點。盛學鋒攝

  產(chan) 業(ye) 興(xing) 了路子寬了 從(cong) 一產(chan) 主導到三產(chan) 融合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以來,南陵縣不斷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在科學規劃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子像排灣村、奎湖村一樣,不僅(jin) 變“美”了,而且變“活”了。

  藍天白雲(yun) ,風和日麗(li) 。奎潭湖人流如織——或騎自行車環湖繞上一圈,欣賞田園風光;或邀上三五好友自駕前來,品嚐特色美食——這裏一到周末,就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點。

  問及逆襲的經驗,當地村民紛紛表示:多虧(kui) 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讓農(nong) 村回歸到該有的模樣,不僅(jin) 生活環境大為(wei) 改善,不少人還吃上了“旅遊飯”。

  為(wei) 充分利用好奎潭湖5平方公裏的水域資源,近年來,當地緊盯環湖旅遊做文章,主動接軌文旅項目,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錦上添花。

  農(nong) 村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美麗(li) 鄉(xiang) 村也會(hui) 因缺少建設者和受益者而後繼乏力。如何解決(jue) 這一問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說到底在於(yu) 人才振興(xing) 。”劉鳳鳴給出了答案:這就需要一批具有農(nong) 村情懷、一技之長的“新農(nong) 人”加入其中,繼而在廣袤農(nong) 村大地上能紮根、善作為(wei) 。

  今年37歲的郎榮春就是其中之一。

  外出闖蕩、城裏就業(ye) ,這是不少年輕人的人生選擇。然而,郎榮春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城裏打拚幾年後,毅然決(jue) 然辭掉工作,和兒(er) 時玩伴回到老家,一門心思搞起了農(nong) 業(ye) 。

  提及為(wei) 什麽(me) 選擇返鄉(xiang) ,還選擇了種田?郎榮春坦言,“田總得有人來種,不能白白撂了荒,何況我們(men) 南陵是‘魚米之鄉(xiang) ’,向來就有種糧的基礎和優(you) 勢。”

  從(cong) 剛回來自己種,到後來自己加工,再到自己銷售,如今,郎榮春已不單單是一名下地種田的普通農(nong) 民,而是把一二三產(chan) 融合,成了田間管家,還牽頭成立了南陵縣天賢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看到精深加工有出路,就改變過去單賣原糧的方式,發展三產(chan) 融合;看到機械化能節本增效,就整小田為(wei) 大田,讓機耕設備跟著下田;看到線上銷售可以拓寬渠道,就注冊(ce) 商標讓產(chan) 品觸網……

  “提高農(nong) 業(ye) 附加值,不隻在生產(chan) 端,更需要全鏈條發力。”在郎榮春看來,現在種田,要改變過去刀耕火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模式。“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新農(nong) 人’。新在哪裏?就是跟老一輩農(nong) 人相比,現在在種植、田間管理環節更加注重農(nong) 業(ye) 機械化,也借助互聯網平台發展電商,把大米賣到全國。”

  這些年,郎榮春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去年合作社銷售額突破800萬(wan) 元。在自己發展起來的同時,他不忘鄉(xiang) 鄰,發動當地有意願的種植戶成為(wei) 社員,在種植、銷售等方麵提供幫助,推動當地大米產(chan) 業(ye) 發展。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郎榮春”在農(nong) 村找到了發展新天地。

  “一直以來,我們(men) 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突出位置,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落到實處。”李新宇介紹,南陵縣試種並推廣的直播水稻、化感水稻、特早熟早稻、低位早熟再生稻和紫雲(yun) 英水稻五項技術,創下了多項全國第一,被譽為(wei) 水稻種植的“五朵金花”。

“魚米之鄉(xiang) ”南陵縣的高標準農(nong) 田。南陵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美麗(li) 鄉(xiang) 村不僅(jin) 僅(jin) 是環境美,還需要體(ti) 現生活美、產(chan) 業(ye) 美,實現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隻有產(chan) 業(ye) 興(xing) 了、百姓富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續。

  “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和特色產(chan) 業(ye) ,老百姓的腰包變鼓了、臉上有光了,好日子的成色更足了。”劉鳳鳴感慨道。

  有多姿多彩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才有氣象萬(wan) 千的美麗(li) 南陵。

  眼下,春已至、萬(wan) 物生,建設好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正在讓濃濃的鄉(xiang) 愁實現回歸,也讓廣大老百姓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體(ti) 會(hui) 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