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隆調研江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長江文化展現時代價值、惠及人民群眾
本報訊 (記者 黃偉(wei) ) 3月23日,省委書(shu) 記吳政隆在南京調研我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他強調,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長江文化,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堅持不懈、久久為(wei) 功,高質量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讓長江文化展現時代價(jia) 值、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初春的幕燕濱江,江灘披綠、兩(liang) 岸蔥蘢,陽光明媚、山清水秀。昔日的白雲(yun) 石礦經過多年生態修複,已經成為(wei) 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在實地察看山體(ti) 複綠、環境整治後,吳政隆說,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好山水資源和工業(ye) 遺存,鞏固好來之不易的生態修複成果,讓人民群眾(zhong) 感受到更多生態之美、人文之美。達摩古洞是重要的曆史古跡。吳政隆詳細了解曆史淵源、文化挖掘等情況。他說,要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充分挖掘曆史文化底蘊,講好曆史故事,更好啟迪後人。吳政隆來到五馬渡廣場,了解五馬渡的由來,察看長江生態環境整治前後對比照片等,他指出,要充分展現自然風貌、人文景觀、大江風韻,把親(qin) 水觀江、文化休閑融為(wei) 一體(ti) ,讓陳列在長江沿線的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讓文物“說話”,讓古跡 “說話”,讓曆史“說話”。
魚嘴濕地公園位於(yu) 南京河西的南端,是長江、夾江、秦淮新河的三水交匯處。經過多年治理,曾經的砂廠、油庫華麗(li) 轉身為(wei) 翠柳依依、葦蕩搖曳、水鳥翩翩的城市“綠肺”,也是如今廣大市民觀看江豚嬉戲追逐的“打卡地”。吳政隆沿著江邊察看生態環境,了解岸線保護、濕地公園建設等情況,他說,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好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魚嘴濕地公園三水交匯、城水相依,要保護好、利用好這塊難得的寶地,推動生態空間與(yu) 城市環境融合、生態保護與(yu) 民生改善協調發展,促進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黃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脈綿延不絕。萬(wan) 裏長江,萬(wan) 千新氣象。調研中,吳政隆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是我們(men) 共有的精神家園。全省上下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諄諄囑托,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加強規劃引領,凝聚工作合力,堅持不懈、久久為(wei) 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將曆史文化、山水文化與(yu) 城鄉(xiang) 發展深度融合,突出江蘇特色,高質量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以經典之作、傳(chuan) 世之作展現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獨特魅力,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xie) 新篇章。南京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曆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然資源稟賦獨特。要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堅持係統思維,“點線麵”結合,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成為(wei)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中的璀璨明珠。
省和南京市領導張愛軍(jun) 、韓立明、潘賢掌、夏心旻參加調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