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申報過程中弄虛作假 內蒙古一市級非遺項目被撤銷

發布時間:2022-03-24 11:07:00來源: 工人日報

  內(nei) 蒙古一市級非遺項目因造假被撤銷

  本報訊(記者李玉波)近日,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發布通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法》及《內(nei) 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第59條規定,因項目申報人周斌和項目保護單位禦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有限公司在“周氏揉筋複骨術”傳(chuan) 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申報過程中弄虛作假,未盡保護單位法定義(yi) 務,經研究決(jue) 定,依法撤銷市級非遺拓展項目“周氏揉筋複骨術”和禦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有限公司保護單位資格。

  據禦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孫成介紹,周斌於(yu) 2020年3月30日加入公司,他一直稱自己祖傳(chuan) 正骨,並在很多單位任職。

  “2020年6月,周斌開始在烏(wu) 拉特前旗申報非遺項目‘周氏揉筋複骨術’,希望公司支持,因為(wei) 他說申請的是他家祖傳(chuan) 的技法,所以在申報過程中公司也給予幫助。”孫成說,“在他申報成功後,我們(men) 發現他的申遺資料存在造假並且通過親(qin) 戚利用關(guan) 係辦理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所以我們(men) 向當地相關(guan) 部門舉(ju) 報,取消我們(men) 對他申遺項目的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jia) 值的文化信息資源。自2003年非遺保護工程啟動以來,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非遺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非遺保護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可在個(ge) 別地方還存在個(ge) 別暗箱操作行為(wei) 。

  2015年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的紅茶製作技藝傳(chuan) 承候選人王某,在公示期內(nei) 就被9人聯名網上實名舉(ju) 報,質疑其相關(guan) 履曆、師承關(guan) 係造假虛構。更有甚者,直接聯係購買(mai) 非遺相關(guan) 實物,冒名申報非遺傳(chuan) 承人,且通過審核,搖身一變成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

  非遺造假,究其根源,無非是非遺之名與(yu) 非遺之利。非遺項目一旦申報成功,項目傳(chuan) 承人也會(hui) 同時指定。傳(chuan) 承人不但能得到政府機構的官方認可,即非遺項目的證書(shu) 與(yu) 補助金,也能受益於(yu) 因官方認可而衍生出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應。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大對非遺造假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使非遺造假違法成本提高,形成法律威懾力。如因相關(guan) 利益牽涉,審核人員違規操作,應負有連帶責任。非遺審核具體(ti) 而煩瑣,不能為(wei) 了完成任務、達到指標,而有所鬆懈,放寬標準。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