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各家各法 群策群力 精準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2-03-24 15:06:00來源: 人民網-上海頻道

  近期,上海通過在重點區域開展切塊式、網格化的核酸篩查,盡早發現潛在傳(chuan) 染源,切斷傳(chuan) 播途徑,盡快實現社會(hui) 麵動態清零。麵對大戰大考,全市各級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盡銳出戰,抓細網格化篩查、抓實全鏈條閉環、抓牢關(guan) 鍵節點管控、抓好全方位保障,在實踐實戰中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方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是謀定後動法。廣大基層幹部充分運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積累的豐(feng) 富經驗,轉化為(wei) 打好本輪阻擊戰的重要基礎。靜安區形成“七個(ge) 一”工作法,即一封倡議書(shu) 、一套應急案、一個(ge) 小網格、一件工具包、一組微信群、一本花名冊(ce) 、一張流程圖,涵蓋疫情防控全要素、各環節,比如針對核酸檢測,繪製“醫護準備-通知居民-分段排隊-核對信息-協助掃碼-分組檢測”的流程圖;針對全員核酸、整小區封閉管理、密接篩查封控等不同情況,分別細化實戰預案,做到備而不憊。浦東(dong) 新區唐鎮綠墅居民區製作崗位職責分工表(SOP),運用日常平戰結合的成果,根據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和誌願者的各自分工,一一形成崗位職責分工表,成立由醫生業(ye) 主組成的醫療保障組,提前對照SOP開展實戰模擬演練,為(wei) 後來的幾輪核酸檢測高效完成奠定基礎。

  二是一線組織法。針對小區封控後原有建製被打亂(luan) 等情況,通過組建臨(lin) 時黨(dang) 組織、就地集結隊伍等方式,重構組織體(ti) 係、指揮體(ti) 係,迅速把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組織起來。疫情以來,各區在隔離點、封控區等成立了1400多個(ge) 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成為(wei) 社區防控堅實底座。鬆江區向“第一戰場”選派“第二書(shu) 記”,從(cong) 區級機關(guan) 挑選55名具有援外經曆、防疫經驗的後備幹部、年輕幹部,下沉居民區擔任“第二書(shu) 記”,主持或配合書(shu) 記開展防疫工作,有的和書(shu) 記輪流值夜班、有的協助核酸檢測、有的負責突發事件處置。僅(jin) 報到當天,“第二書(shu) 記”們(men) 就協助處理和解決(jue) 了100多起群眾(zhong) 訴求。寶山區探索就地履職、跨居村支援,針對居村幹部自己被封、無法出小區的現狀,友誼路街道設置“臨(lin) 近小區防疫AB角”模式,讓兩(liang) 個(ge) 居民區全體(ti) 班子成員在對方出狀況的時候互相補位;高境鎮探索“頭雁合作行動”,全鎮33名居民區書(shu) 記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並肩作戰,當某居民區發出協助需求後,所有書(shu) 記半小時內(nei) 集合完畢、認領任務。

  三是內(nei) 部挖潛法。在封控期間外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居村黨(dang) 組織激發內(nei) 部潛能,著力把居住在小區裏的醫護人員、科研人員、維修工人等“社區能人”發掘出來、發動起來,平時是居民,戰時成“戰士”。徐匯區華涇鎮馨寧居民區組建“小全科醫院”,黨(dang) 總支在本小區200多名誌願者中挑選醫護職業(ye) 居民,涵蓋內(nei) 科、全科、婦產(chan) 科、血液科的醫護人員和臨(lin) 床藥師,做到社區居民“配藥雲(yun) 上走、小傷(shang) 及時治、輕症有指導、重症有研判”。社區一個(ge) 小朋友手術傷(shang) 口需要擠膿,但轉運等候時間很長,需求一經發出,群裏醫生立即穿好防護服,為(wei) 小朋友處理了傷(shang) 口。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探索“老外+老外”互助模式,招募居住在本社區的10餘(yu) 位外籍誌願者,把防疫政策製作成中英日韓四種卡片,幫助來自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居民第一時間掌握防疫政策信息。

  四是區域聯動法。以黨(dang) 建為(wei) 紐帶,發動區域單位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物資出物資、有智慧貢獻智慧,為(wei) 社區防疫集智聚力。嘉定區深化“園地一家”為(wei) 社區防疫注入“兩(liang) 新”力量,依托“聚力惠嘉”機製平台,開啟一場從(cong) 園區樓宇到城鄉(xiang) 社區的戰“疫”接力,嘉定高科技園區黨(dang) 總支率園區全體(ti) 黨(dang) 員、團員以及部分普通職工,連夜馳援多個(ge) 居村開展誌願服務;閩商協會(hui) 黨(dang) 支部響應睦鄰黨(dang) 建協作機製,組建黨(dang) 員突擊隊,投入嘉定鎮街道葉池居民區防疫工作;京東(dong) 快遞小哥也拿著上級黨(dang) 組織的倡議書(shu) ,主動到社區報到,加入“管家”服務體(ti) 係。奉賢區運用“合作社黨(dang) 建”保供保需,疫情中全區13家具備社區供應能力的合作社,紛紛推出蔬菜、肉製品、大米等不同種類套餐,價(jia) 格也給出“友情價(jia) ”,從(cong) 十幾元到五六十元不等,供村居委和居民按需選擇,一些行有餘(yu) 力的合作社還積極支援閔行、徐匯等區,每天有800到1000份的數量發往市區。

  五是織密網格法。充分運用黨(dang) 建網格優(you) 勢,把“小網格”作為(wei) 一個(ge) 個(ge) 戰鬥單元,化身防疫“大屏障”。浦東(dong) 新區陸家嘴街道陳家門居民區探索“四網合一”工作法,優(you) 化組織網,推動“總支抓總、支部抓片、樓組包樓、黨(dang) 員到戶”;嚴(yan) 密排查網,利用“大數據+網格化”開展地毯式檢查;築牢宣傳(chuan) 網,推動防疫信息進樓組、進樓道、進家庭;織牢居家網,針對隔離居民,專(zhuan) 人專(zhuan) 群、定向定人提供24小時輪值服務。青浦區徐涇鎮衛家角第三居民區通過“微網格”打卡管理,根據樓組空間分布和人員組成,將居民區劃分為(wei) 21個(ge) “微網格”,每個(ge) “微網格”覆蓋20到30戶、400到500居民,設計並印發“西郊家園護照”,通過完成一項、蓋章一次的方式,實現封控小區管理“核酸檢測、疫苗接種、誌願服務、便民服務”4項工作全覆蓋。

  六是優(you) 化流程法。為(wei) 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效率、減少人群集聚,各級組織部門號召全市黨(dang) 員幹部把二維登記碼提前截圖保存備用,廣大基層也因應施策、創新辦法。楊浦區大橋街道錦州灣路居民區繪製“分區動線圖”,合理設計居民核酸檢測線路,引導居民依次進入“檢查區”“掃碼區”“緩衝(chong) 區”“出口區”,縮短路程時間。同時,注意排隊人數控製在30人以上、80人以下,既避免居民等候時間過長,又保證至少有3列隊伍同時受檢。方法應用後,核酸采樣點從(cong) 一小時檢測200人提升至300人。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區多措並舉(ju) 應對大體(ti) 量核酸檢測,作為(wei) 擁有286個(ge) 樓棟、4萬(wan) 多名居民的全市最大社區,康城社區黨(dang) 委集結了區鎮機關(guan) 、企業(ye) 學校、居民業(ye) 主等700多名誌願者、250多名物業(ye) 安保,以及民警、醫務人員等,在檢測現場放置足夠的引導牌、掃碼箱、小喇叭,配備40台對講機。檢測當天,以“4期-2期-3期-1期”的順序安排居民分時、分批參加檢測,並以“舉(ju) 牌式”入場等方式,努力讓居民隊伍有條不紊。

  七是走心宣講法。疫情中,基層黨(dang) 組織加強思想引導、信息傳(chuan) 導、輿情疏導,宣講防疫政策、營造良好氛圍。黃浦區聯合小紅書(shu) 公司黨(dang) 委、笑果文化黨(dang) 支部等加強線上宣介,重點聚焦“兩(liang) 新”組織青年白領,加大線上直播、視頻推送力度,在更好滿足其居家辦公學習(xi) 、社交交友等需求的同時,普及防疫信息。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推廣智能雲(yun) 喇叭,在67個(ge) 居民小區部署291根音柱,根據居民活動特點,靈活設置廣播時間和內(nei) 容,及時播送最新疫情防控措施。長寧區新涇鎮天山星城居民區拍攝抗疫短片,製作《夫妻二人檔 喜提48小時》係列短片,以居民視角審視小區防疫工作,展現社區幹部辛勤付出,引發居民同理心,推動大家彼此理解、守望相助。崇明區向化鎮北港村善用“土話宣講”,針對村裏老人多,“網來網去”的宣傳(chuan) 方式難以覆蓋,於(yu) 是拿出“小喇叭”,用本地方言反複宣講防疫措施,同時借助家庭廣播連接到戶的優(you) 勢,確保村裏老人都能實時了解疫情動態。

  八是精準保供法。應對“宅”家期間居民的各類需求,尤其是老幼、孕婦、病患等特殊群體(ti) 的個(ge) 性訴求,及時回應、協調解決(jue) ,全力保障居民醫、食、住、行。浦東(dong) 新區金楊街道積極破解老年居民“買(mai) 菜難”,小區封控後,老年人為(wei) 買(mai) 菜發愁又不會(hui) 網購,居民區主動聯係曾經合作過的老年餐送餐公司,對方當即答應推出一批套餐,優(you) 先確保老年人電話購菜,其餘(yu) 年輕人也可以掃二維碼進群接龍,公司還組建了臨(lin) 時送菜隊,每天上下午兩(liang) 次把生鮮送往小區。鬆江區九裏亭街道開通“緊急關(guan) 懷”綠色通道,封控區內(nei) 群眾(zhong) 如有緊急需求,隻需手機掃一掃,就可一鍵直達街道相關(guan) 部門。開通一周內(nei) 就收到群眾(zhong) 各類訴求3000多件,僅(jin) 就醫需求就處理完成678單,還為(wei) 杜巷居民區一位尿毒症患者協調解決(jue) 了封控期間額外增加2萬(wan) 元的血透治療費。黃浦區五裏橋街道瑞南居民區依托紅色物業(ye) 應對小區突發停水狀況,在實施封閉管理後不久,一幢樓棟水泵發生故障,居民區幹部第一時間電話安撫居民情緒,邊發動小區物業(ye) 黨(dang) 員加緊搶修,邊收集一批飲用水,根據居民家庭情況細分成5升大桶水和1.5升小桶水,確保居民急用先用。

  九是科技賦能法。麵對複雜多變的疫情,居村幹部開動腦筋,依托“兩(liang) 張網”平台,開發疫情防控應用場景,讓智能信息技術成為(wei) 防疫“神器”。金山區金山衛鎮北門居民區用“喵喵機”打印核酸檢測碼,針對老年人不擅長使用手機的情況,居村幹部和誌願者用自己手機幫助老人完成信息登記,再拿出家裏孩子平時用來打印錯題的手持式“喵喵機”,將檢測碼打印後交給老人,供核酸檢測時使用。鬆江區泖港鎮範家村自主研發“核酸采樣碼注冊(ce) 神器”,通過鍵鼠模擬軟件自主編輯源代碼,把“健康雲(yun) ”中原本需要手動填寫(xie) 的內(nei) 容,自動生成全村的核酸采樣登記碼,減少了約6個(ge) 小時的工作量。

  十是關(guan) 愛激勵法。疫情中,廣大居村幹部和誌願者是最美守“滬”人,各級黨(dang) 組織堅持以“關(guan) 愛+激勵”,為(wei) 防疫一線工作同誌增能減負、鼓勁撐腰。閔行、嘉定等區下撥黨(dang) 費專(zhuan) 項,用於(yu) 疫情防控和誌願者慰問,購置防疫物資,提供支撐保障,確保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寶山區實施“三個(ge) 一”工作,包括一係列走訪慰問、一係列宣傳(chuan) 引導、一係列關(guan) 心關(guan) 愛,強化對一線防疫人員的服務保障。青浦區為(wei) 下沉支援幹部鼓勁送行,區委組織部加強每一批下沉幹部的行前動員,時間再晚、再緊也要組織送行,讓幹部心裏溫暖、身上有勁。普陀區開展抗疫工作法係列報道,通過書(shu) 記沙龍論壇在線分享,“大梁書(shu) 記”走進“新手書(shu) 記”小區手把手帶教,提供智力支持和方法援助。疫情以來,各區、各單位加大宣傳(chuan) 基層幹部事跡,在全市各級媒體(ti) 共發表信息報道7100餘(yu) 條。近期一段上海醫護人員破皮的手的視頻,被央視新聞播報,引發廣大市民強烈同理心;人民網發表《創新不斷 上海社區基層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記錄居村幹部的抗疫群像。

  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階段,廣大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既要咬緊牙關(guan) 、迎難而上,又要因應施策、靈活應戰,麵對防疫工作中各種難題和不確定性因素,有問題就解決(jue) 、有教訓就吸取、有經驗就用好,探索更多有效、有用的原創性“解法”,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為(wei) 推動基層治理“破壁”提供更多鏡鑒。

  (供稿:上海市委組織部)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