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今年啟動泉水調查 81處泉眼去年複湧 地下水位6年累計回升9.36米

發布時間:2022-03-24 15:2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為(wei) “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市水務局獲悉,2019年以來,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秉持“一減一增”的思路,重點推進 “控、管、節、調、換、補”治理措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去年,北京81處泉眼複湧,地下水位連續六年止跌回升,累計回升9.36米,增加儲(chu) 量47.9億(yi) 立方米。據悉,今年,本市將啟動泉水調查,推進建立重點泉域監測站網,探索建立泉水保護管理製度體(ti) 係,給泉水注入文化。

  “跨越千年的泉”複湧

  位於(yu) 昌平區東(dong) 部、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有眼曆史可以考證到南北朝時期的泉——秦城泉。秦城泉曾是附近居民生活、養(yang) 殖和農(nong) 業(ye) 灌溉的主要水源。自上世紀70年代起,秦城泉水流量逐漸減少,90年代出現間歇性斷流,2002年泉水完全幹涸。

  去年8月,兩(liang) 場大雨過後,秦城泉再度噴湧!涓涓泉水、潺潺流深,引得靜謐小村不斷有遊客前來,爭(zheng) 相探訪這眼“跨越千年的泉水”。

  泉水複湧,是地下水源涵養(yang) 、地下水位回升的最直接表現。據市水文總站最新監測數據,北京市地下水超采區麵積比2015年最嚴(yan) 重時減少82%,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豐(feng) 沛,直接促使京郊山澗81處泉眼複湧。

  然而,北京曾因為(wei) 1999年以來持續十多年的幹旱,不得不大量開采地下水,連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直至2014年年底南水進京,京城地下水水位才迎來了止跌回升的轉折點。

  去年12月,隨著朝陽區鑫壩家園小區完成供水管線和外部管線的勾頭通水,北京又有20個(ge) (單位)小區的自備井結束其抽取地下水的使命,退出了曆史舞台。“不斷擴大市政水水源供水範圍覆蓋,實施自備井置換是控製地下水超采、涵養(yang) 地下水的重要舉(ju) 措,有效促進了地下水資源涵養(yang) 恢複。”市水務局地下水管理處副處長薑體(ti) 勝介紹。2015年,南水進京的第二年,北京市開啟了大規模自備井置換和地下水源地壓采減采工作。南水北上後,通過市政大管網流入京城千萬(wan) 百姓家,長期超采的地下水終於(yu) 得到“喘口氣”的機會(hui) ,平穀、懷柔等應急水源地逐漸恢複“熱備份”,地下水水位開始拔節而升。

  2019年,《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印發,重點推進“控、管、節、調、換、補”治理任務,地下水有了進一步回升的底氣。

  薑體(ti) 勝指出,隨著多處泉眼複湧,對泉眼的管理也擺在了麵前,“今年我們(men) 要動用專(zhuan) 業(ye) 的技術人員係統地開展泉水調查,泉眼的分布、泉眼的性質、水質如何、水量怎樣、是否適合飲用等等都要建立台賬。同時,我們(men) 還要推進建立重點泉域監測站網、探索建立泉水保護管理製度體(ti) 係,形成泉水管理長效機製,並通過立碑等方式,講出泉水文化。”薑體(ti) 勝說。

  5.7萬(wan) 眼機井“一井一碼”

  “北京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機井)分布廣、數量大,但由於(yu) 建設曆程跨度大、曆史遺留問題較多,長期以來存在底數不清、動態掌握不準等難題,成為(wei) 地下水取用監管的最大瓶頸。”薑體(ti) 勝表示,近年來北京市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了機井排查摸底工作,並全麵推進機井台賬管理和機井碼建設,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充分利用雲(yun) 技術、物聯網等,結合全市智慧水務建設,讓機井數據上到“雲(yun) 端”。

  如今,全市5.7萬(wan) 餘(yu) 眼機井已全部擁有了“一井一碼”的身份ID,年取水量5萬(wan) 立方米的規模取水戶均已通過在線計量設施實現數據遠傳(chuan) ,暫時未安裝在線計量設施的機井,可通過掃描機井碼標識牌每月填報水量數據,實現機井水量數據的匯聚,北京地下水管理正式邁入精細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新階段。

  2021年年底,在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核心區機井專(zhuan) 項執法檢查中,東(dong) 西城350餘(yu) 眼機井一一接受了近乎嚴(yan) 苛的“考驗”。“置換一眼,處置一眼”,“退役”的自備井根據實際情況,悉數轉入“被處置”狀態:或被封填,或被封存備用,或被改轉為(wei) 監測井用途。在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總體(ti) 思路指導下,各區嚴(yan) 格執行自備井處置並上報台賬製度,絕不允許“另起爐灶”“死灰複燃”。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市目前利用952眼地下水位自動監測和307眼水質監測網絡,實現了對全市地下水的立體(ti) 、動態監測。

  建立五大地下蓄水區

  2021年12月28日,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為(wei) 16.39米。

  2022年3月14日,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為(wei) 16.30米。

  這兩(liang) 組數字,讓北京市水文總站地下水監測評價(jia) 科科長白國營感到欣喜。“以往每年1月後,地下水位會(hui) 下降。但今年即使到了現在的枯水季,地下水位依舊在回升。北京地下水位這回穩了!”

  在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A座,靜置著一個(ge) 3D打印的沙盤模型,這個(ge) 看似普通的模型精準描刻了密雲(yun) 區、懷柔區、順義(yi) 區的回補區地形地貌、河流水係。借助這一模型,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河道輸水、地下水回補的過程,生態補水的成效一目了然。

  2021年4月30日8時起,北京市啟動潮白河試驗性春季補水,這是自2019年以來北京實施的第四次生態補水。這一次補水,斷流22年的潮白河北京段全線水流貫通,喚得飛鳥蹁躚,煥發勃勃生機,密雲(yun) 區、懷柔區、順義(yi) 區地下水源地也得到一次“酣暢淋漓”的補給。

  2021年,全市河流、水庫健康水體(ti) 占比達85.8%,河湖水質明顯改善,水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加,黑鸛、白鷺、蒼鷺等一批珍稀水禽成為(wei) 京城常客……與(yu) 此同時,多年的地麵沉降得以緩解;漏鬥區水位顯著回升;西郊雨洪調蓄工程蓄水總量突破400萬(wan) 立方米;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埋深恢複到開采前水平,並創該備用水源地啟用以來曆史最高紀錄;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幹河流攜手入海、26年來全部重現“流動的河”……

  據薑體(ti) 勝介紹,市水務局正在著手研究全市地下水戰略儲(chu) 備工作,不斷完善《北京市地下水戰略儲(chu) 備規劃方案》,確定了密懷順、西郊、昌平、平穀、房山五大蓄水區的總體(ti) 定位、保障目標、區域範圍、存儲(chu) 能力等。今年,將加快推進地下水蓄水區建設。“科學劃定五大蓄水區的保護範圍及回補區,製定可行的運行管理製度。同時計劃對北京供水安全最為(wei) 重要的西郊、密懷順蓄水區先期開展生態補水試點工作,進一步增強本市地下水儲(chu) 備。”薑體(ti) 勝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