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存古橋200多座 古橋檔案有望實現“一橋一冊”
十三陵的北五孔橋仍在通行機動車(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3月23日,北京市文物局、中國藝術研究院、門頭溝區文旅局對門頭溝區進行田野調查,完成了3處古橋的測繪工作,這標誌著北京古橋調查中的野外踏勘進入尾聲。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本市將逐步建立起“一橋一冊(ce) ”的古橋檔案。
2021年11月18日,北京市文物局召開“北京古橋普查工作專(zhuan) 題會(hui) ”。為(wei) 深入落實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加強對全市古橋等水利遺產(chan) 的保護利用,市文物局組織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單位會(hui) 同相關(guan) 區文物部門聯合開展北京古橋現狀調查。本次調查工作充分結合前期成果,以具有交通功能的不可移動文物為(wei) 重點。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北京現存古橋200多座,絕大多數被官方認定為(wei) 不可移動文物。而難能可貴的是,還有部分古橋依然服務於(yu) 市政交通,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如中軸線上的萬(wan) 寧橋、昌平區的朝宗橋、十三陵的北五孔橋,它們(men) 是名符其實的“活文物”。
經過4個(ge) 多月的工作,北京古橋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北京古橋檔案》《北京古橋現狀調查報告》正在同步編製,擬於(yu) 今年4月中旬完成。待專(zhuan) 家驗收通過後,相關(guan) 工作成果將實現市區共享,逐步建立起“一橋一冊(ce) ”的古橋檔案,並製作完成全市古橋分布圖,為(wei) 深入挖掘古橋內(nei) 涵及開展古橋保護提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