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煤礦智能化 安全又高效

發布時間:2022-03-29 14:07:00來源: 山西日報

  “全新的自移皮帶投用後,工作效率更高了。”

  “現在手裏有了遙控器,在巷口的集控室就能操控作業(ye) ,工作環境越來越好,安全係數越來越高。”

  3月24日,晉能控股煤業(ye) 集團寺河礦智能化辦公室內(nei) ,職工李夢帆和王建軍(jun) 暢談智慧礦山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寺河礦瞄準“四采四掘”智能化建設目標,積極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先後搭建了智能化掘進工作麵和智能化綜采工作麵,實現了自適應截割與(yu) 所有機電設備遠程集中監控,提升了礦井科技水平,推動煤炭產(chan) 業(ye) 降能耗、提能效。

  加快智慧礦山、智能化煤礦建設是煤炭工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煤炭產(chan) 業(ye) 要立足全國,合理控製總量、堅決(jue) 兜住底線,大力推動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清潔高效深度利用,積極布局先進接續產(chan) 能,加快煤礦智能化改造,嚴(yan) 格控製煤炭消費增長,有序推進煤炭消耗減量替代。

  我省能源領域堅決(jue) 落實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按照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堅持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為(wei) 引領,紮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煤炭清潔高效開發水平穩步提高,截至去年年底,煤炭先進產(chan) 能占比達到75%。推進智能礦山建設,有效幫助提升了礦山領域安全生產(chan) 水平和保供能力。2021年全省安全生產(chan) 總體(ti) 形勢穩定向好,煤礦百萬(wan) 噸死亡率為(wei) 0.009,好於(yu) 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全年全省規上原煤產(chan) 量11.9億(yi) 噸,增長10.5%。

  去年,我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10座國家智能化示範煤礦基本建成,1000處采掘智能化工作麵全部啟動建設,其中328處已建成。全省21座煤礦實現5G入井,智能化建設場景應用和成效不斷拓展。全省已通過等級評定的178處采掘工作麵,共減人972人,減人比例37.8%,達到了“減人、提效、增安”的目標。特別是太原市、晉城市,建成率和建成數位居前列;晉能控股承擔著276處智能化工作麵建設任務,已經建成105處,智能化推進力度很大;山西焦煤集團承擔著120處建設任務,建成67處,建成率達到56%,發揮了國有大集團的示範作用。

  去年年初,我省與(yu) 華為(wei) 共建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揭牌,旨在利用工業(ye) 無線控製網絡、雲(yun) 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助力山西實現煤礦提質增效、提高煤礦本質安全的目標,促進我省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信息化發展。去年10月19日,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在晉城發布最新創新成果,7項創新應用、3項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亮相,標誌著我省建設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地推動著晉能控股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進程,為(wei) 全國煤炭行業(ye) 提供“山西方案”與(yu) “晉能控股模式”。

  今年,我省積極推進煤炭綠色智能開采,提升煤炭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不斷提高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大力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煤炭產(chan) 業(ye) 的融合應用,加快智能化改造。全年再建20座智能化煤礦,建設10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麵,力爭(zheng) 建成500處。有序推進5G場景在煤礦的應用。穩步推進煤礦綠色開采試點。落實關(guan) 於(yu) 促進全省煤炭綠色開采的指導意見,發布《全省煤炭綠色開采技術標準》,推動煤炭綠色開采規範化、標準化。全年推進40個(ge) 綠色開采試點項目,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為(wei) 科學規範有序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快建成一批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礦,今年1月24日,省能源局發布《全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導手冊(ce) 》,明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的目標、內(nei) 容、技術路徑、實施步驟、投資範圍,規範了智能化煤礦信息基礎設施等九大係統的技術標準,並按照礦井類型、生產(chan) 能力、服務年限、地質等因素製訂了智能化各係統的配置路線表,將極大地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

  全省能源領域雙航母之一的晉能控股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圍繞“安全、高效、綠色、智能”,根據各礦井產(chan) 能地質條件、自動化水平等因素,按照“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礦山要求,將所屬煤礦劃分等級,有規劃、有計劃地開展智能化礦山建設,2022年將建成6座智能化礦山。(記者張毅)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