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疫情大考,上海正不斷夯實主副食品供應保障
此輪疫情,正對上海城市治理的各個(ge) 細節進行挑戰。
3月2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成員吳凡表示,疫情呈現區域聚集和全市散發並存的特點,存在麵上暴發的潛在風險,有必要采取措施,徹底消除病毒隱匿的社區傳(chuan) 播。
同日起,上海也在全市範圍內(nei) 分片開展新一輪核酸篩查。希望通過新一輪篩查,把風險點排除,把傳(chuan) 播鏈切斷,盡快遏製疫情擴散蔓延。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麵對嚴(yan) 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上海市民如何在分片核酸篩查期間買(mai) 到新鮮、平價(jia) 的主副食品?
據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jun) 3月28日介紹,上海各區政府迅速履行生活物資保障主體(ti) 責任,建立專(zhuan) 班工作機製,製定生活物資保障工作方案,同步部署核酸篩查和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各區指導街(鎮)、村(居)委在住宅小區張貼生活物資保障告知書(shu) ,建立專(zhuan) 門服務保障隊伍,設立24小時服務保障熱線,及時回應生活物資保障方麵的“急、難、愁”問題。
此外,上海市於(yu) 3月25日就已經發布了《關(guan) 於(yu) 疫情防控期間認定哄抬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的指導意見》。上海市政府表示將切實抓好主副食品市場疫情防控和保供穩價(jia) 工作。同時,優(you) 化交易組織流程,提倡無接觸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做到批發市場“有得裝、裝得上、運得快”;確保封控小區生活物資“買(mai) 得到、拿得到、買(mai) 得起、不斷檔”;確保食品安全,嚴(yan) 厲打擊虛抬物價(jia) 、囤積居奇、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wei) 。
生產(chan) 保障,守護市民菜籃子
在寶山區羅涇鎮,各蔬菜基地正全力生產(chan) ,保障本地及周邊百姓的“菜籃子”供應不斷檔。400畝(mu) 蔬菜基地的供應充足,每天都有8000公斤的新鮮綠葉菜直送頭部生鮮電商平台的倉(cang) 庫。
在羅涇鎮新陸村上海瑞隆蔬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生產(chan) 基地,220畝(mu) 的綠葉菜基地種植著生菜、雞毛菜、茼蒿等當家綠葉菜。大棚裏麵,菜農(nong) 正專(zhuan) 心地摘菜,為(wei) 當天的供應做準備。這個(ge) 基地年產(chan) 綠葉蔬菜2000餘(yu) 噸,主要通過叮咚、盒馬等主流電商平台走貨,全部供應上海本地市場。
除了羅涇鎮下轄3家規模化蔬菜基地保障上市力度以外,還有鎮內(nei) 企業(ye) 以“預製菜”形式保障供應,走上市民餐桌。
這家名為(wei) “盤點食品”的智能生產(chan) 線上,冷藏、冷凍、常溫食品三條生產(chan) 線馬力全開,每天6萬(wan) 袋、高峰時10萬(wan) 袋的生產(chan) 量。疫情以來,“鬆仁魚糜粒”“金沙獅子頭”“鮮肉小籠包”“糖醋小排”“蔥油拌麵”等近百個(ge) 品種盤點生產(chan) 的中餐預製菜肴,供應給了各大連鎖企業(ye) 、餐飲酒店與(yu) 超市賣場,其中包括叮咚買(mai) 菜、盒馬鮮生、每日優(you) 鮮等線上生鮮平台。
此外,位於(yu) 上海市青浦區的各蔬菜基地正在全力生產(chan) ,保障本地及周邊百姓的“菜籃子”不受疫情影響,供應不斷檔。
據統計,青浦區共有規模化蔬菜基地、種植大戶和散戶753家,在田蔬菜麵積4.13萬(wan) 畝(mu) ,蔬菜日均上市量750噸。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青浦區始終把“菜籃子”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作為(wei) 首要任務,積極組織全區規模化蔬菜基地、種植戶加大上市力度,確保蔬菜市場供應持續穩定。
零售保障,全天候供應解民憂
在靜安區,部分超市近日線上訂單激增,區政府層麵指導超市方麵積極擴充人手,保障運力,配合街道、社區,推出民生物品應急配送服務通道。針對部分封閉小區,超市提供社群下單和應急配送服務,通過無接觸配送方式,為(wei) 小區內(nei) 居民提供生活物資的配送。
此外,靜安區區屬國企在疫情一線也主動發揮業(ye) 務優(you) 勢,保障社區居民、醫療機構等的疫情防控物資,傳(chuan) 遞著溫情、奉獻與(yu) 擔當,守護著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藥匣子”。
菜市場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環節。為(wei) 了緩解菜市場人手不足的難題,開開集團及東(dong) 亞(ya) 公司全體(ti) 成員成立“黨(dang) 員突擊隊”“誌願者突擊隊”,支援菜市場一線。開開集團發揮民生保障主渠道作用,加強防疫期間的保供力量,不僅(jin) 強化下屬11家菜市場疫情防控管理,增加日常消毒頻次,確保市民“菜籃子”無憂,而且為(wei) 因疫情隔離無法外出買(mai) 菜的社區居民提供保供服務。
靜安糧油每天確保糧油食品庫存統計及食品平價(jia) 供應,旗下“第六糧油”各家門店都加大米麵油鹽以及方便麵、餅幹等剛需商品的庫存儲(chu) 備,同時,加大切麵、皮子等麵複製品的供應量與(yu) 供應時長,將以往早上供應的米麵延長為(wei) “全天候”供應。
運輸保障,打通最後一公裏
“半夜搶菜”“吃綠化帶”“假團購”……
受疫情影響,上海近期出現上述令人無可奈何的“段子”。其主要原因還是需求過旺,運力不足導致的“最後一公裏”難題。這道題究竟如何破解?
在長寧區,美天副食品也開啟線上、線下雙平台服務,克服了源頭供應壓力、配送運力不足等困難,盡力保障居民的食品供應。
一位菜場經理助理是業(ye) 餘(yu) 摩托車手,在菜場周邊社區因防疫需要被封控時,他和同事們(men) 則成為(wei) “城市送菜俠(xia) ”,為(wei) 周邊居民及時緩解“開門七件事”的難題。
在奉賢區,奉賢區政務服務辦在“隨申辦”奉賢區旗艦店上線“賢農(nong) 益起送”服務。這也是全市首個(ge) 上線買(mai) 菜送菜服務的“隨申辦”區級平台,提供蔬菜、禽蛋、大米等共計11個(ge) 套餐,線下幫辦隊伍協助農(nong) 村合作社進行蔬菜打包配送,直接“送上門”。
在3月28日上午舉(ju) 行的上海舉(ju) 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上,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組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jun) 表示,生活物資買(mai) 得到,也要拿得到。目前,除了電商平台,本市主要實體(ti) 商業(ye) 企業(ye) 也都開辟了線上訂購渠道。所以,在封控區域,我們(men) 還是引導線上訂購,通過集采集配集送,將生活物資送到小區門口,實現無接觸配送。
顧軍(jun) 表示,社區通過建立由黨(dang) 員、社區工作者、機關(guan) 幹部、誌願者等組成的服務保障隊伍,做好“最後100米”配送到家服務。對有特殊需求的群體(ti) ,安排專(zhuan) 門人員按時、足量配送相關(guan) 生活物資。在努力保障好市民生活物資需求的同時,我們(men) 要求保供企業(ye) 要加強內(nei) 部管理,根據相關(guan) 防疫規範,嚴(yan) 格落實經營場所、從(cong) 業(ye) 人員各項防疫措施,積極配合做好核酸篩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