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江東︱掃碼超一億次的“場所碼”這樣煉成

發布時間:2022-03-29 17:06:00來源: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大江東(dong) .jpg

  【“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係列故事之十七】

  最近幾天,結束隔離走出小區的不少上海市民發現,商場、寫(xie) 字樓、餐館等許多公共場所門口貼上了一張二維碼圖標,中間是“一網通辦”標識,進入這些場所,不再要求打開“隨申碼”頁麵,而是用微信、支付寶、隨申辦隨便一種方式,掃一下,“隨申碼”就自己跳出來了。

  “這個(ge) 二維碼,全名是‘隨申碼·場所’,我們(men) 通常就叫‘場所碼’”,普陀區大數據中心主任吳雙勵說,這是“隨申碼”的一個(ge) 衍生應用,與(yu) 個(ge) 人亮碼不同的是,掃碼之後,掃碼人的二維碼情況會(hui) 出現在係統後台,並標識場所名稱、位置等,在係統裏自動登記。

  場所碼的廣泛應用,源自數據資源和基層治理的碰撞。3月初,普陀區大數據中心在長征鎮調研時,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常需要手寫(xie) 登記進入人員,成為(wei) 一大“痛點”,便談及這種通過掃碼留存公共場所人員進入數據的辦法,雙方都連連稱讚,“不用花錢,低成本、高效率,能將數據精準留下,便於(yu) 管理。”

  3月2日,長征鎮成為(wei) 場所碼的推廣試點。3月7日,普陀區政府辦公室發文正式通知全區鋪開,截至3月19日晚,普陀已落地“場所碼”掃碼數據,共涵蓋全區7534個(ge) 單位,12353個(ge) 場所,生成了近480萬(wan) 條掃碼記錄。

  吳雙勵介紹,為(wei) 確保掃碼數據的安全性,“場所碼”必須由法人或指定專(zhuan) 人申請辦理,後續的數據管理實行專(zhuan) 人專(zhuan) 管,工作人員具體(ti) 看到的,是帶有星號等隱去形式的脫敏數據,隻有當產(chan) 生必要運用需求時,才會(hui) 通過大數據中心支持使用相關(guan) 數據信息,“在疫情防控中,掃碼的後台數據可以作為(wei) 流調的補充手段。”

  基層的有效實踐,迅速成為(wei) 整座城市的治理手段。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wei) 介紹,“隨申碼”的場所服務,防疫期間可為(wei) 重點場所管理單位提供安全、便捷的人員信息登記服務,幫助場所管理單位加強人員進出入管理和精準追溯,也比手動信息登記更加保護市民的個(ge) 人隱私。截止到3月18日,全市累計9.8萬(wan) 家企業(ye) 申請“隨申碼?場所”18.8萬(wan) 個(ge) ,“隨申碼?場所”累計掃碼超過1億(yi) 次。

  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成員、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告訴市民,“大家一定要配合,不要嫌麻煩。掃了‘場所碼’,萬(wan) 一這個(ge) 場所今後出現了病人,你可能有風險的時候,這些場所能夠第一時間進行研判,及時通知你。這既是為(wei) 你個(ge) 人負責,也是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承擔責任。”

  吳雙勵說,場所碼的探索並不神奇,它是防疫手段的一個(ge) 重要補充,目的是把疫情可能引發的傳(chuan) 播情況以最短時間控製在最小範圍,“隻是一個(ge) 點滴的變化,但也許在某件事、某個(ge) 人身上產(chan) 生作用,保護的就是這座城市和所有市民,那它就是有意義(yi) 的。”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